01.21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在我國民間,夏朝和西周的存在感很弱。比如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夏朝的印象或許只有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姑且算是夏朝範圍,其實是舜帝主政時期),少數人或許會知道太康失國;而西周,很多人只記得武王伐紂和烽火戲諸侯,至於昭王死楚、穆王西行、共和執政,都是不被關注的。

而商朝在我國民間的存在感卻很強,歸根結底,是因為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我國民間家喻戶曉。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而在姜子牙封神的故事裡,西岐和朝歌這兩個地名幾乎貫穿故事始終,這也讓不瞭解商周歷史的人,也知道商周時期,存在過西岐和朝歌這兩個地名。

那麼,古代的西岐和朝歌,分別在今天什麼地方?

岐山:西周興衰的見證者

所謂的西岐,是以“岐山”而得名。岐山,指的是今天陝西省岐山縣境內的鳳凰山,在古代,這座山被叫做岐山。

西岐,可以理解成以岐山為中心的商代周國地區,大致範圍,在今天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

關於岐山,有“鳳鳴岐山”的傳說:傳說周文王在岐山附近居住的時候,看到鳳凰在岐山棲息。這一“鳳鳴岐山”的跡象,被後人視為西周將要興起並取代殷商的徵兆。

中華先民自古以來對於堪輿風水之所較為信奉。比如滿清之時,清朝封鎖關外,禁止關內百姓前往關外,理由是關外的長白山為滿洲的聖山,關係到大清國的氣數,因此,為了防止有人破壞大清的氣數,清朝封禁了關外。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同樣,在周人的觀念中,岐山是周朝的聖山,關係到西周的氣數。西周的興起,有“鳳鳴岐山”作為徵兆,而西周的衰亡,也讓人在岐山身上看到了徵兆:周幽王二年(西曆公元780年),岐山發生了地震,當時周朝負責占卜、祭祀的官員認為,這是周幽王為人荒唐、為君不斷,最終上天通過讓岐山警告周幽王的結果,希望周幽王能有所收斂。

不料,周幽王對岐山——這座周人聖山的地震絲毫沒有在意,並且繼續我行我素,最終,導致了西周滅亡,而之後雖然東周又延續了數百年,但這數百年時間裡,周朝不過是以名存實亡的狀態存在罷了。

朝歌:謎一樣的都市

朝歌之謎,時至今日困擾著中國歷史學界。

西曆公元前1046年,周朝周武王率領數百個諸侯國組成盟軍,討伐商紂王。關於商朝失敗的原因,在當下眾說紛紜——有認為這是商朝的內鬼勾結周朝密謀推翻紂王,最終過火導致商朝滅亡;也有認為這是商朝主力在東部征伐東夷,導致國內兵力空虛的緣故,而傳統史觀則認為這是商紂王不得人心的緣故。

總之,歸根結底,商朝滅亡了,商紂王在朝歌的鹿臺自殺身亡。


古代的西歧和朝歌是當今的什麼地方?

當代歷史學者和考古學者認為,朝歌位於今天河南省鶴壁市境內,並且考古工作者在鶴壁市境內,發現了大量朝歌時代的遺址(包括鹿臺遺址)。

而史書記載,商朝自從商王盤庚將國都遷移到殷都(後世的殷墟,今河南安陽境內)以後,商朝再沒有遷都過,而周朝滅亡商朝的時候,商朝明顯又是以朝歌為國都。

這就讓朝歌成為了謎一樣的都市,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

為此,歷史學界、考古學界爭論很大,併產生多種說法:有認為在商紂王之前的幾代商王在位期間,考慮到殷都的自然條件發生變化,而遷都朝歌的,也有認為朝歌本身也是殷都一部分的,總之眾說紛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