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人士葉生
首先你要從哪裡劃分北方漢人。
以廣東人的分法,廣東以北全是北方。
以中國地理地形劃分,秦嶺以北是北方。
我湖北人,贛語大通片。
北部贛語能聽85%南部贛語只能靠猜40%
看TVB一個月能聽懂日常白話口語,三個月識講。
客家話,未接觸過,能聽懂大概意思,60-80%左右能懂。包括梅州、河源、韶關、清遠、恵州、贛州、賀州、貴港等地。
閩語系方言聽不懂,沒接觸過。給我時間,語言環境,聽懂、曉講應該也問題不大。
武漢話,長沙話,南昌話,上海話,除了俚語不懂,基本交流口語能能懂。
對於我來說,閩語整系、除蘇申嘉湖以外吳語難懂,特別是溫臺片最難懂。
瘌子老角
聽不懂,80年代第一次去廣州。出租車拉到地方了就是不停車走出好遠。我一生氣錢不給就走,他不知說些什麼只是跟著我。我走到地方看準了是這裡,沒騙我才給的錢。他又說了一大堆,但態度好多了。後來辦事處的人幫我分析,只因為辦事處門口不準停車,至少要二十米開外才能停。這麼點兒事根本沒聽懂。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我會講客家話,但不是客家人。我經常在一些場合聽客家人與北方人講普通話,說著說著就變成客家話了,而對方居然還在繼續與其交談,這表明北方人能聽得懂一部分客家話。這種現象與客家人的遷徙歷程與客家話的形成有很大的關係。現在南方方言區的幾個漢語民系如:廣東白話民系、潮州話民系、客家話民系、福建的閩南語民系、江浙的吳方言民系的人與學者都認為自己的民系是在上古時期形成的,都認為自家的方言是正宗的中原古音,並且搞得很複雜。我曾聽過一些學者構擬的所謂中古漢語聲韻,結果是:閩南籍構擬的就象閩南話,江浙籍構擬的就象蘇州話或上海話,客家人構擬的就是客家話。就是沒有講廣東白話的人構擬所謂的中古漢語聲韻,因為學界主流認為廣東白話留存有近似上古漢語聲韻,卻又有壯侗古語的底層。這樣,誰敢去構擬上古漢語聲韻。對於南方各漢語方言定型期先後,我有一個思路供大家參考:一種漢語方言的聲調越多,其定型期越早,如廣東白話(以廣州話為標準)有九個聲調,學界主流認為其定型於西漢時期。潮州話有八個聲調,定型於中唐時期(閩南話是潮州話的源頭,因此可以推定閩南話的定型期早於中唐時期)。客家話有六個聲調,其定型期不會早於潮州話。客家人民系歷史上共有過五次大規模南遷,學界多認為其首次大規模南遷發生在“晉室東渡”之時,而對客家話定型影響最大的時期應該是“宋室南渡”之後(因為吳方言定型於南宋,客家話的定型期晚於吳方言),實際上客家話的定型期是在宋末元初。這個時期已經很接近近古漢語的形成時期了。因為近代北方的各個官話區的漢語聲韻都源於近古漢語聲韻,怪不得當代北方人能略微聽懂客家話了。客家人看了我的回答估計會不爽,因為他們一直將客家民系的遷徙歷史與客家方言的定型時期混為一談了。
用戶3448089620608
肯定聽不懂呀。我們南方屬於百越音,不同越族部落之間都是雞同鴨講,更何況是北方漢人呢?
我們南方是百越文化比重大,因為口音完全保留的是吳越、南越、閩越……諸多百越不同越族部落的口音,相互之間雞同鴨講不互通。
被貶粵地的唐宋時期文人對於粵語根本聽不懂,所以才有了“鳥言夷面,南蠻鴂舌,鳥聲禽呼,蠻語鉤輈音”的嘲諷。
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南方丘陵之地,山嶺阻隔,所以百越各個部落之間交流匱乏,導致保留了各自的古越文,確切來說應該是保留了“古越音”。
越人之志
白話語與中原人南遷融入百越地區同化後的粵語是差不多的,白話系秦唐朝以前朝代的國家語言,閩潮客話百分一百是百越民系族群中語言,百越地區戰亂經過千年不斷的戰爭動亂,由越地西遷東或東又回遷西甚至飄揚過海往南面遷移,沒任何根據閩潮客人是從中原南遷過來的,除了廣東福建,中原找不到半絲原始閩潮客人的語言基地,所以,廣東福建有很多人的祖先源於什麼河南之類的,絕對是進入百越地區後被當地語言同化,同化的速度讓人驚歎,不說遠的,就說近代,廣東人的小孩很多都不會或者不說本地話了,只會說普話,可怕吧,只不過短短十幾年而巳,可以想像,近千年了,中原逐漸南遷廣東的人不被同化才見鬼了,而在秦朝未佔領兩廣時,百越地區一定有民系說土白話語的,就像閩潮客話一樣,都是百越後人語言,而作為秦朝官方語言白話粵話能在兩廣立足獨成一格不被同化,是龐大的軍隊佔地而居,久而久之,便成了廣府主體語言,之後,不少南遷的中原人有些被客闊潮話同化,更有不少被廣府語言同化,軍隊的優勢,逼使不少百越原住民多往邊沿,山裡,沿海居住,比如客家人,逼到邊邊的山溝溝裡,客家人,非客,而是主,是百越民系裡一個族群的主人,只是遇強積弱,畢竟,人數鬥不過軍隊,而在清朝中期,客家人之所以遷至深圳,成為當地的原住民,也是清政府黑心,因海防原因,原來寶安居民向內陸遷入至東莞塘廈等地,調了一大批弱勢的客家人來寶安做前防炮灰,炮灰後餘下的客家人便在當地定居,後來有部分原寶安居民由東莞回遷,沒想到,這部分客家人在今時今日因禍得了福,可查歷史。
失落的牽掛
如果從族群層面來說,我是從中原南遷到嶺南來的北方漢人,應該是從春秋時期的齊國屬地的營丘,遷徙到廣東的。
我現在會說普通話、粵語、客家話。我的祖輩從宋末就因為蒙古人入關,南逃到廣東落腳了……所以,我會聽會說。
語言,隨著一些歷史事件導致的不同地域人群的遷徙,進而不同人群的融合,語言也與人群一起融合在一起了……蒙古人、滿族人……入主中原後,帶來了語言的融合,進而形成了以國家行政中心為主的官話環境,進而出現了現在的普通話。
這就是中國五千年曆史的文化大融合的結果,也是歷史的選擇,這本身就是中華文明的具體體現!所以,語言沒必要去深究哪種語言代表中華文明,所有的五十六個民族的語言和這些民族自己語言中的方言,都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都是重要的,都有資格說一句——我們的語言是中國的語言。
很多人在爭吵說粵語如何如何,實際上真沒必要去爭,愛自己族群的文化是對的,這就是對自己文化的忠誠,但是,在享受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大國帶給我們安全生活和廣土巨族的族群自豪感的時候,我們就要愛我們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各種語言和方言,沒必要比較什麼……數千年的傳承下來的任何一種方言和現在的國家規定的國語,都是中華文明的財富,也是世界的財富,都是難能可貴的,都是中華文明的組成部分!都是值得我們敬重和為之自豪的文化瑰寶!
紅茶館跑堂
我國地域廣闊,並且在歷史上朝代、疆域幾經更迭,所以產生了大量的不同方言,基本上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代表方言,並且方言也多少會傾向於普通話,但是粵語、客家話、閩南話,在大部分人眼裡與天書無異,尤其是北方人更是沒有聽懂的可能。其實這三種話多少都有古漢語的影子,當前的普通話與古漢語差別性特別大。
粵語(廣府話)
廣東最先形成的方言是粵語,一般也稱之為廣府話,發源於廣州周邊區域,目前主要在珠三角地區使用。廣府話的形成是歷史上中原人進入嶺南以後,與當地南越話相互結合而形成的語言。
歷史上廣東屬於百越當中比較靠南的,語言與中原差異性非常大。所以中原人進入廣東以後,古漢語受原來的本地話影響,雖然略帶有中原古漢語的影子,但是口音完全變了。
閩南話
閩南話當前是我國保留古漢語最多的語言之一,歷史上的古漢語與當前的普通話差異非常大,日語當中漢語的影子就是古漢語,閩南話當中除了包含有古漢語,還包含有一點的日語、英語等成分。
這源於閩南人是最早走向世界的國人之一,隨著海洋之間的溝通,以及閩南地區的政權更迭,最終形成了獨特的閩南話,而中原地區的官話幾經改革已經沒了古漢語的影子。
客家話
廣府話在廣東地區使用一段時間以後,北方又因為戰亂等原因,導致大批移民繼續向南部遷徙,期間又形成了潮汕話和客家話,這當中潮汕話有閩南話的影子,基本屬於閩南話的衍生方言,各種因素糾結在一起,使得潮汕話最終獨成一體。
客家話也與潮汕話、閩南話有很多相似之處,細究起來,也有相似的源頭。北方人斷然沒有聽懂的可能性,甚至北方人受普通話影響根深蒂固,學了普通話再學這幾種方言基本學不會。
北方方言容易聽懂
至於最容易聽懂得方言,基本上當前是以北京及周邊地區的話最為接近普通話,當前的普通話制定也是以北京北部的灤平縣為主要採音地區。另外東北方言、河南方言、四川方言基本上也比較容易聽得懂。
但凡是與當前普通話比較接近的方言基本上都容易聽得懂,雖然口音不同,個別詞彙用於不同,但是整體上還是比較容易懂的,越往南方,越不容易懂。
歡迎關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討。
地理有意思
我是東莞客家人,我們這兒從小能聽粵語,因附近有粵語圍村,講不正也講不好,但廣府白話一般能講,看香港電視,很多人也能聽懂普通話,一般人也能說。北方講什麼方言我們只能用普通話交流溝通。廣西或廣東其他地方用廣府白話溝通了。東莞也系移民多的地方。外來人約600萬當地人口160萬左右。方便溝通沒幾種語言是不行的。
張果老忠記
首先說一下北方人,確實,在廣州人眼裡,離開廣州都是北方,廣東以外的省,包括湖南江西,他們都說是北方人。而我所認為的北方主要是華北西北東北。北方人聽不懂南方話非常正常。就是天天聽廣播普通話的南方人到北京聽地道的北京話也不是全懂。我覺得方言裡面還是四川話或者說西南官話好懂些。雖說南方方言客家話好懂些,但還是比不上四川話。雲貴川鄂,廣西的桂柳,湖南的郴州,江西的贛州,都是西南官話區。
寂春居士
關於方言的問題,胡氏口語文已經回答過很多次了。在頭條裡連載的《漢語夢想:全民通用口語文》書稿也對方言有比較深入的介紹,它就是介紹真實的語言、寫作方面的歷史、常識、原理,有興趣瞭解這方面的真實內容請點擊閱讀,對人的認識、寫作、表達是非常有幫助的。
題目所稱的“北方漢人”,或許指長江以北,或許指淮河以北,也許還指南嶺以北的漢人,一般來說,他們使用的語言被稱為北方方言,同粵語、客家話、閩南話都屬於互不相通的語言。按照《漢語夢想:全民通用口語文》的定義,這是四種互不相通的語言。既然互不相通,除非同時使用它們中的兩種、三種、四種,若只使用其中一種,則聽不懂另外三種。
至於什麼方言容易聽得懂,按照《漢語夢想:全民通用口語文》的定義,只要是互不相通的語言,都同樣容易聽得懂,也同樣不容易聽得懂,沒有任何一種比另一種更容易或者更不容易。容易或者不容易,在於個人的興趣、個人大腦的認識和使用能力。自己喜歡學、喜歡使用哪一種,哪一種就容易。不喜歡哪一種,不使用,那一種就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