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北宋创见品《元祐元宝篆书小平》铜钱赏识

三相一材皆过关 创见宝文珍罕式


北宋创见品《元祐元宝篆书小平》铜钱赏识

祐,乃北宋哲宗赵煦在位年号之一(公元1086—1093年)。元祐年间铸钱,诸谱所载仅为通宝钱,铜铁皆备,钱文书体篆书与行书,形制大小不等,珍普有别。未见录有元宝、重宝二种宝文钱。

如此一来,这是否意味着元祐钱史上真的只铸有通宝一种宝文呢?回答是还不能武断盖棺。从北宋铸钱情况来看,总体上是元、通、重三宝文皆铸,只是不同年号,三宝文或一或二乃至三种全。其中,在元祐之后的哲宗绍圣钱中,就是元、通、重三宝文齐铸。故而,尽管诸谱不载元祐元宝钱,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绝对未铸,其完全可能少铸或者试铸过,这种情况历史上亦非一例。

而其元宝钱是铸还是未铸,显然不能仅凭逻辑推断臆猜,关键还在于后世是否发现有实品遗存,且三相一材是否经得起审视,即必须实物加以实证,结果无疑方能证实矣。

在经年的猎泉过程中,十分有幸曾猎获一枚元祐元宝篆书小平钱,亦今为止仍然极其罕见,故,今日赏泉,特将其帐中点出,拍照亮相,首发于博客公展鉴赏,实物实证,是骡子是马,一相便可知晓矣。

首识书相。清晰可见,本品面文“元祐元宝”四字,篆书书体,旋读,光背。可见其字书写规范端庄,笔划纤细,横直竖立,钱文大小适中,布局协调。其书相风格与北宋钱之篆书相同。毫无疑问,就其书相辩之,官炉品质,初炉相貌,可谓正点,宝马之相盎然,其门可开。

次观铸相。展目本品,可见其铸制精整,直径约为24.4毫米,重约4.77克,厚薄适中,重量略偏重,小平形制略偏大,从形制重量上看,具有初炉试铸钱应有特征。续察其铸相,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再观字廓,较为深竣,笔划清晰,无粘无连,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无需再表,观铸识体,本品铸相干净利落,规整有加,可谓非官炉出品莫属,再呈马相,其门又开。

再察锈相。一眼可见,其乃生坑锈相,出自东北冻坑罐装,其锈虽不浓烈,然锈色纯真,绿蓝相间,深浅有别,分布自然,可察皮壳层叠,锈质老道,坚实而不糟。薄锈之处,可识其乃青铜质地,铜色陈旧,包浆凝重。无需赘述,辩锈识浆,本品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可谓无异无邪,盎然马相,其门再开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元祐元宝篆书光背小平”钱,三相一材,皆可谓开门见山,难以置疑。就目前而言,仅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尚难见公展,亦无有文描述提及,可谓极罕创见之品,非常难得,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而如前所述,创见之品,只要将其放在其所属历史背景中并结合三相一材表现出来的特征,辩证思考,辨析实证,若道理通,实物正,则可入流而真实可信矣。


北宋创见品《元祐元宝篆书小平》铜钱赏识


北宋创见品《元祐元宝篆书小平》铜钱赏识


北宋创见品《元祐元宝篆书小平》铜钱赏识


北宋创见品《元祐元宝篆书小平》铜钱赏识


北宋创见品《元祐元宝篆书小平》铜钱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