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交子"的来龙去脉,交子带给市场的通货膨胀,造就了白银

货币,是我们用来做交易等价交换物的凭证,从物与物的交易,出现了贝币,铜钱等各种金属货币,作为中国以及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的纸币"交子"的出现,带动了一个战力不高,却富裕较高的宋朝出现。

北宋

在宋朝965年吞并蜀国后,试图用铜钱取代当地流通已久的铁钱,并要求当地用铜钱支付税款。但四川铜矿不足,铁钱被废、铜钱昂贵,流通货币奇缺导致市面冷落、经济萎缩,民间便出现了许多便利商人经营的"交子铺户"。

商人把周转钱币存入,用时支付保管费用提出,这些存款凭证即"交子",泛指用于交易的票据。交子和交子铺户均是民间商人操办,依赖商号和铺户的信用立足,交子作为票据可以在市场上抵押、转让,独立于铜钱流通。

它的出现,便利了大额交易,也节省了铜钱的使用,尽管有少量的伪造和欺诈出现,它的流通还是受到了民间的欢迎。

北宋


交子在发行和流通上的成功引起了官方的重视。1005年,面对战后金属的匮乏和经济的萎靡,时任益州(今成都)知府的张咏选择了16家商号,把他们的票据收齐,由政府统一印制,并且在上面盖上公章,统一发行交子。


北宋朝廷为了保证交子发行的成功,出台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法规和政策,其大致内容为:

第一,交子的流通期限一般以两年到三年为一界,称为"兑界",期满后必须兑换为下一界交子方可使用。

第二,每界的发行总量限定在1256340贯,其面额通常为一贯、五贯、十贯等。

第三,每印发一界交子,必须备有一定的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得到自由兑换。

第四,禁止私人印刷交子,不仅私自印制交子的人要获刑罚,甚至连知情而使用者以及知情不告者都要牵连入狱。

第五,限定流通区域,开始时,交子主要限定在四川地区,后来扩大到陕西和京西等地。

北宋

1023年,政府建立了交子专门管理机构"益州交子务",次年,开始在全国统一发行交子。首届交子发行1256340贯,备本钱360000贯(以四川的铁钱为钞本),准备金相当于发行量的29%。至此,世界上第一种纸币正式被确认。


熙宁五年(1072年),戴蒙建议将每界交子行用期延长到两届(四年),发行额等于增长一倍,此后交子开始贬值。这跟现在委内瑞拉大量发行当地货币一样,面值越来越大,却越来越不值钱,甚至还不如纸值钱。

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改交子为钱引,旧交子皆毋得兑,除四川、福建、浙江、湖广等地仍沿用"交子"外,其他诸路均改用"钱引"。宋理宗时,交子与钱引发行满九十九界,又改发三料川引。宝佑四年(1256年),改钱引为四川会子,此后未再更改。

北宋


宋朝衰败之后,相继统治中国的金朝和元朝更是以掠夺资源和财富为导向,变本加厉地发行"交钞""中统元宝交钞"等纸币,并且面值不断加大,含银价值不断降低。

尽管进行了金银本位和记账银本位等各种稳定币制的尝试,但是,在内乱、外战和严重通货膨胀的环境下,整体经济趋于崩溃,金银货币藏入民间,市场竟然在元末时期倒退到物物交换的原始地步。纸币在战争时,价值贬值严重,不利于存储,并且容易破损,市场认可度达不到金银铜币等金属货币。


1368年,明朝建立,立即明确恢复铜钱本位制度,但苦于一时没有充足的铜矿和钱币供应,不得不发行"大明宝钞",但严格限制在财政收支使用上,不能与铜钱和其他贵金属兑换。不过,经过300年无节制的纸币发行和政府竭泽而渔的历史,中国民间对于纸币已经毫无信心,纸币不仅没能进入民间市场,最初在政府与军队中也受到了排斥。

结果,惨淡维持了200多年后,"大明宝钞"在1522年被皇帝下令废止,正式停用。

北宋

白银再次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中国市场的主流货币。白银可以算是全熟货币等价,以及后来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币国家,以英镑为主的金本位市场,以黄金的等价交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