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何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

周言華


對於學齡前(3-6歲)甚至2-3歲的寶寶,培養閱讀興趣可以參考一下方法,這也是我的一篇“高質量親子閱讀”的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在《朗讀手冊》中寫了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相信每一位熱愛親子閱讀的媽媽聽到這句話,都會有所動容。

對於每一個發自內心熱愛閱讀和擁有陪伴慾望的父母來說,親子閱讀都是一段非常美妙的時光。

今天,我們不講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而是分享一些如何讓我們的閱讀變得更科學、更高質量的方法,讓孩子們能夠從親子閱讀中收穫更多。

下面為大家分享高質量親子閱讀的八種方式。

1、 預讀,找好角度,找好點。

我建議在親子共讀開始前,父母最好把書先看一遍,一方面,找到講故事的角度,另一方面也找到可以給予孩子啟發的點。以《大衛不可以》系列繪本為例,最開始拿到這套書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是這本書不能給孩子看。因為裡面講一個叫做大衛的小男孩乾的壞事,我怕給孩子帶去不好的影響,比如把那些壞事全學了。不過後來有位家長啟發了我,就是講故事的時候,可以去問一下孩子,這些行為他認為對不對,這樣就會讓孩子去判斷而不是去學習。

所以說,在讀繪本尤其是一些特別的繪本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先看一遍,心裡有譜應該怎麼講,以及講完之後怎麼和孩子聊。這樣才會給孩子更好的啟發。

有心的父母甚至會去網上了解這本書背後的故事、作者的故事,在講故事前做足功課,真的很好。

2、表演式閱讀,讓閱讀更好玩

我在閱讀的時候喜歡帶點表演的風格,比如讀到大灰狼或者老爺爺、魔鬼說的話時,我會變換聲調,模仿他們的聲音。或者在對話的是,用兩種不同的聲音讀,這樣繪本閱讀就會變得很好玩,讓小朋友很期待講故事,覺得講故事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有的父母講故事,平鋪直敘、缺乏抑揚頓挫,久而久之,可能會破壞了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3、改編故事結尾甚至改編整個故事,激發孩子創造力。

我家兒子今年4歲半,我記得他很喜歡聽一個叫做《猜猜誰會贏》的動物故事音頻。在這個音頻中,爸爸會講2個動物對戰,最終會有一個動物贏得了勝利。而音頻中的孩子會在節目的結尾對故事進行改編,讓故事換一個結局。我覺得這樣特別好,改編結尾會鍛鍊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讓孩子像一個小作家一樣去創作,讓他知道結局並非一成不變,還有更多的可能。

其實,不僅結尾可以改編,整個故事都可以改編,我們可以在講故事後對孩子進行引導。

人人都知道“3只小豬和大灰狼的故事”,有一本書叫做《3只小豬的真實故事》,就是對這原故事的一種改編,很有意思。這樣的改編,相信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也會做到。

4、做好閱讀記錄,給孩子以成就感

家長可以每週、每月為孩子讀過的繪本做一個閱讀記錄,可以在網上把繪本的封面找到,然後打印出來做到一個專門的本子裡面。然後在一週或者一個月的結尾和孩子翻翻閱讀記錄,既有助於回憶繪本的故事,還能帶給孩子閱讀的成就感。

5、內容之外,封面、扉頁、封底的介紹別錯過。

除了故事內容,我建議爸媽們把封面、封底、扉頁的文字都看一遍,看哪些是可以閱讀給孩子們聽的。有的繪本還會有講讀說明,家長一定要提前看一下。我發現,有的繪本會有作者的介紹,包括作者的一生、為什麼會成為繪本家或者關於該本繪本的創作背景和靈感,這些內容可以在孩子心中埋下關於職業、關於創作的種子。

6、讀後討論,不能錯過的親子探討時間

閱讀後,很多家長會把書拿開或者馬上換另一本書。其實,此時是親子討論的大好時機。我們可以針對書裡面的內容,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比如,你覺得這本書怎麼樣?你最喜歡書裡的哪一部分,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比如,讀那本著名的《爸爸,我要月亮》之後,可以問:為什麼月亮會越變越小、越變越大?月亮真的可以摘得到嗎?不過,通常有些問題是孩子沒辦法回答、甚至父母都沒辦法回答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要做好功課,既能夠去解答孩子的問題,又提升了孩子的知識面。

7、讓孩子給父母或者給小朋友讀自己喜歡的書

講故事可以鍛鍊語言表達能力,每次由父母來讀,有沒有想過讓孩子來讀他喜歡或者熟悉的書。在孩子自己講之前,我們可以先和孩子一起按照故事的“開端、發展、結尾”,或者按照故事必須具備的幾個要素“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哪些人、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發生、結果如何”對故事進行復述,通過這樣的架構和邏輯,加深孩子對故事邏輯的記憶,進而嘗試自己講故事。

不過,講故事比較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並且有的孩子不願意講,就喜歡聽(比如我的孩子就是這樣),這就需要家長們想辦法去引導。比如,小朋友來家裡玩的時候,引導他給小夥伴分享他喜歡的書,這個方法我試過,比較管用。

8、讀好,多在讀書之外下功夫。

這句話怎麼理解呢?除了剛才所講的,預讀、在網上查找書本的背景等之外,我們可以嘗試去做更多。比如,收集孩子年齡段應該讀的經典書目,然後通過購買、借閱甚至在網上尋找音頻、文章、ppt資源讓孩子的閱讀量更多。畢竟,天下好的繪本那麼多,父母是買不完的。又比如,多在音頻平臺看別的父母或者著名的兒童繪本閱讀者是怎麼講繪本的,這樣也有助於我們提高講讀繪本的能力。

很多父母在親子閱讀時,無意中讓閱讀不僅沒起到應有的效果,反而帶來不好的影響。

低質量親子閱讀的4大表現:

1、閱讀速度過快,讓孩子閱讀走馬觀花

有的父母閱讀過快,但自己卻沒有意識到。閱讀過快會產生怎樣不好的影響呢?會讓孩子來不及欣賞繪本的畫面和內容,而語速緩慢、適宜,就能讓閱讀過程變得很舒適。

如果不知道語速是否合適,我建議家長在下次閱讀時,可以把自己的聲音錄下來,你就會發現,自己的閱讀速度是快、還是慢。

曾經我也是一個閱讀速度很快的媽媽,但我自己並不知道,直到有幾次在繪本館給孩子講故事,其他媽媽告訴我我才知道,後來我就非常注意把閱讀的速度降下來。

2、將閱讀當做任務,讀完也就結束了

很多父母認同閱讀的重要性,但在心理上卻把閱讀當成任務,雖然也願意給孩子一本接著一本的讀,但沒有任何引導、交流、總結,孩子也只能囫圇吞棗。這種“只讀書、不消化”的親子閱讀,讓孩子總感到意猶未盡,像缺了一點什麼,其實缺的是父母的用心,這樣也是非常不利於孩子閱讀能力、思考能力的培養。

3、一邊講一邊指讀,降低繪本的整體感受

繪本之所以叫繪本,也是因為它是以畫面為主。但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儘快識字,在閱讀時喜歡指著文字閱讀,殊不知,這樣的閱讀提高的僅是孩子對文字的注意力,卻讓孩子降低了對畫面和情節的感知,最終降低了孩子對繪本的整體感受。我認為,3歲以後,可以指讀封面,繪本逐字指讀真的不建議。

4、邊讀、邊評、邊說教,讓閱讀感受支離破碎

閱讀時,有的家長喜歡邊讀邊評論、甚至邊說教。比如讀到故事主人公做了不當的行為時,就說我們可不能這麼做哦;或者說,我覺得他做得不對。這就好像突然插播廣告或者突然跑出一個人來評論故事情節,非常不利於保持繪本閱讀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有些書,比如文字很少的書,可以一邊讀,一邊進行適當的詢問互動,引導孩子去思考、回答。如果希望向孩子傳遞故事的教育意義,可以在閱讀完成後進行。但切不可過於說教,讓孩子感覺父母閱讀的目的特別功利。

相信以上幾種低質量閱讀的方式,不少父母都曾經有過。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通過閱讀,收穫對美的鑑賞力、對故事的理解力、對世界的好奇心、求知慾和收穫良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那麼,父母們就必須用正確、科學的方式展開親子閱讀。

每個父母在親子閱讀的過程中,都會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甚至會開發出獨特的繪本閱讀方法,歡迎您與我探討。


媽媽關注


這個問題,是我的親生經歷。分享給大家!

我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我在大女兒開始會說話時就開始每天晚上睡前對她講故事,她聽得津有味,有時我把自己講快睡著了從而講錯都不知,而她還搖晃我說,媽媽故事不應該這樣的……

在她三歲進幼兒園我就開始給她買帶有拼音、圖的字、詞組、小故事的書,她愛不釋手。大一點給她買童話故事,名人故事……

大孩從小受我的影響因此她愛上了閱讀。於是她在小學一年級就會把一篇看圖寫話寫得栩栩如生,能把自己與大自然容入的景意表達的淋漓盡致,老師見我一次誇她一次,我真的也樂了。

但由於工作生活的原因,二孩的到來,對他沒有太在意文化薰陶於是二孩至小學三四年級都還寫不好作文。

我剛始急了,因為他不愛看書,就即使把書搬到他臥室他也無動於忠,沒辦法,只有從白忙中抽時間和他一起看,看見我在學習,閱讀,他也進入了學習閱讀狀態了,看著他自己打稿,自己完成好一篇作文,看著老師為他的美評,我樂了。

我深知閱讀的重要性,也知道閱讀不分年紀,不分早晚,只要為孩子作好榜樣,應該是值得的!




芳沁


從自己喜歡看書的經歷來說吧。

小時候家裡有許多發黃的線裝書,父母雖然都是農民,但父親受祖父的影響,讀過許多書。那時候農村娛樂的方式很少,到了晚上,就有幾個近門的鄰居到我家聽父親講書裡的故事。自己剛剛懂事,也跟著幾個鄰居聽得入了迷,第二天就找到昨天父親講的書,看著裡面的插圖,想象之中,就像書裡面的內容可以看懂似的,對書產生了興趣。


後來上學了,對書上的字認識的由少到多,也開始拿著書給同伴們講書裡面的故事。看著小夥伴們入迷的情景,感覺自己很了不起,就這樣,對於看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這樣書伴隨著我,成為離不開的好朋友。由此,我總結了一下培養孩子讀書興趣的方法:一、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陪孩子一起讀書。因為孩子不識字,可以先把書中的故事情節講給孩子聽,讓他們瞭解書的神奇,讓書對他們產生吸引力。

二、孩子識字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買一些他們能夠看懂的書。不懂的內容,你也可以幫他理解,然後要學會傾聽,聽孩子把書裡面的情節講給你聽,培養孩子成就感和自信心。三、隨著年齡增長,要讓孩子把讀過的書的內容寫下來。雖然孩子也可能抓不住重點,但也要給予表揚和鼓勵,有條件的話,可以給他們指點,教會他們概括故事的情節,然後試著讓他們根據概括的故事情節講故事給你聽。
也可以鼓勵他們給夥伴們講故事,這樣下去孩子會有一種榮譽感,時間長了你想不讓他們看書都不可能。有興趣的話,你不妨試試。


初中語文王老師2


說“沉重”,負責人的說,不太好回答。就我個人“喜歡讀書”的經驗,談一點感受:

一、我個人小時候,並不愛讀書,但有一個愛好,就是勞動,我小時候,經常是吃不飽肚子的,但只要幹家務,就能吃飽,因此上,擦桌子掃地,我經常搶著幹,關鍵是能吃飽肚子。後來,在老家農村,還是這個問題,常常吃不飯,那有心思讀書,不怕笑話,在我上三年級時,常常為吃一頓飽飯,要跑“十五里”路,從我老家到我“外公”家,美美地吃兩天飽飯,二年來,回到我家,學是沒有好,但是勞動委員,卻給“承包”了,因此上,思想上長起沒有讀書的愛好,就是愛玩,愛爬高摸底,總之不安生,為此,沒少唉打。高中時,人們都比較緊很,抓緊讀書,鄰居家的小孩都不出來玩,我便回鄰居家的大人,有大人說:我家孩子不做作業,整天看小說,有大人說,我家孩子做作業看書,準備考大學,而我的思想深處,就一個理念、當工人,這是我真實想法,也是這麼做的。說起讀書,還是參加工作後,我被調到基層團總支,當幹事,做青年工作,要“吹、拉、彈、唱”,樣樣行,可我什麼都不行?因此,幹了一年,就被“驅除”掉,這對我刺激很大,從此,我發奮讀書,心理想一定要做一個“有出息的人”,可這一讀書、我的天哪!我剎不住車了!三年、整天都是讀書,除了上班,下班就看書,反正圖書館的讀、盡你讀,隨著社會上的“讀書熱”,我真的成了讀書迷,就為了讀書,從銅川礦區,調到咸陽,除了上班就是看書,簡直不是一班的“書迷”,直到29歲結婚,有孩子後,才有所收斂,但喜歡買書看書的“毛病”從沒有終止過,由於時間關係,大部分“書”都沒自認真讀,這是我感到很可惜。說這些,讀書的興趣,關鍵在於“激發孩子”的自覺意識。讓孩子自己認識到“讀書”的意義,並選擇自己的愛好,自覺讀下去,這個“啟蒙教育”的任務,就完成了。個人感受,僅供參考!



溼馨爽談


說到閱讀習慣,我很有話說,因為家有一枚喜歡讀書的胖妞。昨天晚上的閱讀時間,我家這枚四年級的小胖妞從書架上抽出來兩本書:餘華的《世事如煙》和蔡崇達的《皮囊》,這原本都是我自己的書,現在這個四年級的小孩也開始看我的書,我有點刮目相看。


我是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的呢?

首先,幼兒時期。孩子還小的時候,我就在能力範圍內給孩子買繪本,雖然不到,但是我覺得為孩子的閱讀習慣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為繪本一般比較生動,畫面感強,孩子也喜歡看。


其次,過渡階段。孩子學習了拼音以後,就給孩子買了一些帶拼音的書籍。比如,《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等各種童話故事書。還買了拼音版的四大名著,這些書也都配了生動形象的畫面,孩子有興趣看,也有興趣讀。


再次,家長的陪伴。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想要一個什麼樣的孩子,自己就要先做到。如果你自己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你的孩子也會是那樣。所以放下手機,拿起一本書,就是最好的親身示範。


最後,感受閱讀的樂趣。多帶著孩子去圖書館看看,感受一下那裡的讀書氣氛。可以把孩子的朋友組織到一起,組織大家一起來個小型的讀書會,及既增進了孩子們的友誼,也在孩子們中間創造了很好的讀書氛圍。


每個孩子都是唯一的,性格興趣不同,所以家長要試著自己得心應手方法讓孩子愛上閱讀,有一個愛讀書的孩子,媽媽感覺很幸福,這是我自己的親身體驗。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我是一名有一兒一女的寶媽,畢業於教育類專業。喜歡孩子,更喜歡和孩子打交道。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們一路攜手,共同成長。

餘爭的世界


我娃5歲,從6個月開始,每天堅持“親子共讀繪本”,現在,她即愛自己看繪本,也愛聽我朗讀章節故事。從3歲開始口述日記,如今每天最高單篇可講五六百字,表達能力上優於同齡人,說說我的經驗。


1:家長愛閱讀

我愛讀書,但接觸繪本還是當媽以後。孕期讀了大量育兒類的書,深信“閱讀習慣要從小抓起”,愛看書的家長,孩子更有可能愛看書。

當媽後(又是獨自帶娃),基本沒有整塊時間看書,我就充分利用碎片時間,確保每天閱讀,在孩子眼裡、心裡,都認定媽媽是個愛讀書的人,覺得“愛讀書”是好習慣。

2:設置購書預算

我家經濟條件差,生活簡潔樸素,尤其是全職帶娃後,收入有限,手頭更緊,但即使如此,我每月都會設置購書預算。平時會刻意收集優秀繪本書單,每月按預算購買。


有時,我會用超出預算的錢買書。比如給孩子買了一件新衣服,我就會用同樣的錢給孩子買書,即願意花錢打扮孩子,也願意花錢給孩子買書。

3:打造到處都是書的環境

我家基本沒有傢俱,但有一面書牆,還給孩子置了個專屬書架,床頭、餐桌、廚房、馬桶邊、洗衣機上,都放了書,營造“隨時讀書”的環境,實際上我自己看書也是隨手拿起隨手放。


讓書本隨處可見可得,讓書成為孩子最好的玩具。帶孩子外出時,我都會在包裡裝兩三本繪本,當孩子無聊時就講故事。

4:經常帶孩子逛書店

節假日我帶孩子最常去的地方,不是遊樂場,而是免費的圖書館或者書店。

孩子3歲時有了自己的借書卡,她在童書區,我在成人區,各自安靜看書。到書店買什麼書、圖書館借什麼書完全由她自己決定。

5:用書當禮物

我小時候,最喜歡的禮物就是“書”,成人後,我也喜歡把書當禮物送給小朋友。我家孩子每年生日,禮物包裡總會有一本童書。

四歲時,為了得到一套《葉麗羅》的書當禮物(那套書比較貴),提出不要生日蛋糕,不要其他禮物,讓我覺得很是欣慰。

孩子能夠愛書、愛閱讀,是父母的期盼,唯有父母以身示範,打造閱讀環境,從小開始,用心培養,才能使孩子成為愛讀書的人。


繪本講師妖媽


這麼說吧,我兒子還不會說話時候,也就是在13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就開始買了繪本回來,讀給他聽,剛開始的一個月,我在床上讀的時候,我兒子根本就不知道我在幹嘛,他玩他的,我讀我的,就這樣持續了一個月以後,他被繪本上的彩色圖案吸引了,躺在我的懷裡,靜靜的聽我讀,我知道我的目的達到了。看到這裡,有讀者肯定覺得我在胡扯,十幾個月的孩子,話還不會說,更不可能聽懂你在說什麼。

鑑於保護我兒子的隱私,我給他讀書的視頻不能放到這裡。

但是我確實就那麼做了,接下來一直到上託託之前,幾乎每次的午睡,我兒子都是聽著我或著我老婆讀的繪本睡著的,說實話,這樣做了好處就是:創造了豐富的語言環境,也讓孩子在潛意識裡覺得讀書就像每天要吃飯一樣是必需的。我兒子到了二十五個月還不怎麼會說話,只能說一個字,但是我們不急,我們就每讀繪本給他聽,他能不能聽得懂,我們都無所謂,每次看我們買新書回來,他都開心的不得了,就像你給他買新玩具一樣開心。就在突然的某一天他開口說話了,而且是什麼都會說的那種。也非常喜歡看書。

所以,我說這麼多,總結一個原因:想要孩子有閱讀興趣或者愛讀書,首先父母自己就愛讀書,給孩子創造一個愛讀書的環境。如果一個家庭裡帶字的書除了家用電器的說明書之外,就沒有帶字的紙,大家你們認為這樣家庭的孩子會對閱讀有興趣嗎又或者說他學習成績會好嗎?







奇葩驚聞記


我以前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後來一直從事財務工作,但對文學的欣賞一直沒斷,也沒改。也喜歡朗讀,記得我還在懷孕時,就給女兒讀古詩,也就是所謂的胎教,後來女兒出生後,我每天晚上睡覺前依然給她讀故事。漸漸地女兒也喜歡文學,也喜歡看書。都說言傳身教,孩子永遠在模仿我們。既使是在叛逆期,她他們嘴裡反對你,但依然偷偷在模仿我們。所以我始終在學習,深怕有一天趕不上女兒的思維。

現在好多媒體也在參與,但最近對喜馬拉雅挺喜歡的,不但可以聽優秀人士的朗讀,而且還可以自己嘗試。慢慢養成習慣,就好了。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學會生活感悟人生


這樣的問題我回答了很多次,但是看到還是很想來回答下。因為我自己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想讓孩子多看點書,但是孩子死活不看。

我女兒一歲半的時候,每次讓她看書,她都摔到一邊,死命搶我手機。

我就覺得,這孩子,小小年紀就不愛看書,還搶手機玩,真是翻天了。

後來,我慢慢發現,其實原因在我和她爸爸身上,我倆對著她的時候,除了陪她玩,其他時間都會經常看手機,她爸爸看小說,我看視頻,總之手機不離手。

因為我們的“示範作用”,我女兒一點也不愛看書,就喜歡跟我們搶手機,因為她覺得爸爸媽媽都在玩手機,我也想玩。

所以,題主說的,如何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很簡單。

首先自己要放下手機,拿起書本。

你不愛看書,總愛刷手機,你的孩子怎麼可能會愛看書?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子,就自己先成為什麼樣子。

要知道,愛玩手機的父母,永遠教不出愛讀書的孩子。

其次,家裡要有讀書的氛圍。

這個要根據各家情況具體分析。我家是這樣的,每天晚上,電視關掉,手機放下,開始看書,爸爸看他的專業書,我看我的書,女兒會拿著自己的繪本書看,有時候也會請求我為她解讀。

專門買了一個書架,擺在顯眼的地方,為的就是大家可以隨手拿起一本書。

最後,培養孩子讀書興趣,父母引導很關鍵。

我從小都是給我女兒讀繪本,不是小聲講解,而是大聲朗讀,她很喜歡聽我讀,我們一起讀書特別開心。

除此之外,選書方面,父母也要慎重,不要以為孩子還小,買書的時候就可以隨便。其實孩子的書最應該買經典的,質量好的,畫面清晰的。

我見過很多家父母,對孩子什麼都捨得,唯獨買書不捨得,給孩子買的那些書質量之差,味道之大,真的讓人很無語。

總而言之,父母放下手機,慢慢引導,每一個孩子都會愛上看書的!


我是唯唯豆奶,全職媽媽,家有兩歲寶寶一枚,專注育兒、婚姻和情感,想要獲取更多育兒和情感信息,請關注我!這是我的第96個回答,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交流!

唯媽養娃


對於如何培養兒童的讀書興趣,我只有一個答案:身教言傳。

平常大家習慣於說言傳身教。但我強調把身教放到言傳前面。

相信對於每個孩子來說,在學習方面對其影響較大的始終是父母和老師。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父母還是老師。都要注重以身教言傳的方式來培養孩子的讀書興趣。

舉個栗子:

來看看我嫂子怎麼管孩子的吧。嫂子很喜歡打麻將的,但自從孩子上小學開始,週一到週五不打麻將了,週六朋友約了打麻將的話,也會徵得孩子的同意才會去。

然後,孩子放學回家,嫂子除了洗衣做飯做家務之外,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嫂子不是看電視,而是在旁邊看看書,學點東西什麼的。

不看電視,連手機也很少玩。

因此孩子也非常自律。手機和電視對他的誘惑力都不大。只有在放假的時候偶爾看看,並且自己會規劃時間,比如半小時,這都是他自己安排哈,他自己說半小時,那半小時以後,他就不看了,幹別的,哪怕是玩一會別的東西。

最後我想說,孩子的模仿能力是相當的強的,這個相信所有做了父母的人都有體會。你在做什麼,孩子全都看在眼裡。做比說更有力量。

你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要先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我想堅持一生的事:讀書、寫字。——沙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