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日军给他下“挑战书”约战,独创“以最少损失,获最大战果”


日军给他下“挑战书”约战,独创“以最少损失,获最大战果”

左地区队长兼政委杨勇麾下:

前与贵军交战,遗憾万千……惟敝军不愿山地作战,愿约贵军到兑九峪平原一带,决一雌雄……

上面这段话是一封“挑战书”。这是1938年,八路军115师杨勇率686团在吕梁地区汾离公路伏击日军三战三捷,打的日军屁滚尿流毫无办法之后给杨勇写的“挑战书”,真是痴人说梦,妄想让杨勇到平原地区与日军决斗。

“吕梁三战三捷”,是杨勇将军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完美展现。

1938年9月,日寇为对我根据地发起大举进攻,西路日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占领里军渡一线。指挥这次行动的是108旅团长山口少将,他率部进驻吕梁地区的离石,并在汾阳城内集中大批弹药、粮秣等物资,随时准备运往先头部队。

杨勇率686团目光已经盯上了日军的举动。准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突袭,这是我军战胜敌人的法宝。打赢才是最大的目的。侦查地形,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是战前的必然功课。

杨勇带各营干部到汾离公路观察地形,发现最佳阻击部位有敌碉堡。而后面的山凹面积太小,一个排都隐蔽不了,容易暴露。想埋伏在那里就得拔掉敌人碉堡。但提前拔掉敌人的碉堡就会“打草惊蛇”,战斗打响后,就会造成太大伤亡。杨勇和大家一起研究,迫击炮连连长吴嘉德不说话,一直在地上画来画去,一会儿,他站起来对杨勇说:“把这个任务交给我吧,保证3炮消灭碉堡。”有了这个保证,最后决定打碉堡和打阻击同步进行。

9月14日凌晨,杨勇和团政治部主任曾思玉率领部队早早进入西公岭埋伏起来。7点多钟接到情报,日军车队已经出城了。9点多钟,20辆满载敌兵和军用物资的汽车毫无戒备地进入伏击圈。攻击时机一到,杨勇立即向吴嘉德发出开炮命令,吴嘉德立即朝早已瞄准好的碉堡开炮,一发炮弹飞出直接命中目标,又连续两发炮弹飞去,碉堡飞上了天。

埋伏在北侧山坡上的部队迅速冲了出去,一队截住汽车西去,一队方向离石方向警戒。隐蔽在南侧山坡的战士向日军车队扔出一排排手榴弹后发起冲锋,200多个日军官兵除了3名投降外,全部被歼。我军迅速打扫战场,把两辆还能开走的汽车装上战利品开走,其它开不走的就地烧毁。

第二天,驻扎汾阳的日军出动一个联队来到战场,惟一能做的就是拉走了5车尸体。

给养送不到,在黄河边的日军只好杀马充饥,等待支援。日军为了挽救河边的部队过了几天,日军又冒险开始运输。100多名日军分乘几辆汽车,仅送一车粮食试探前运,杨勇识破了日军的鬼计,决定给日军一个甜头,不予理会。


日军给他下“挑战书”约战,独创“以最少损失,获最大战果”

日军以为我军占了便宜就跑远了,胆子大起来。第二天,出动200多名敌兵押送20车物资,冒着瓢泼大雨出发,爬过了西公岭,就以为安全了。当日军来到油坊坪一带较为平坦的地方遭到我军伏击,100多名鬼子去黄泉报到。

日军在汾离公路两次遭到伏击,付出400多名士兵代价,50辆汽车损失了40辆。日军动摇了西渡黄河的想法,黄河边的部队准备撤退。115师师部通知杨勇:“西犯之敌正在撤退,要不怕牺牲,不顾疲劳,迅速准备再战。”

为了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杨勇思考再三,决定冒一下风险,钻到在日军鼻子底下的王家池埋伏起来,再打一个伏击战。

9月20日拂晓前,686团及其他作战部队到指定地点埋伏起来,“恭候”日军自投罗网。按照预想的,中午时分,日军的骑兵出现在公路上,紧接着日军的辎重、炮车、步兵前呼后拥地来到了王家池山谷。686团2营首先发动攻击,紧接着各埋伏部队都发动了攻击。枪炮声、呐喊声、冲锋号声在山谷里震荡。我军把敌军切成几段,一段一段吃掉,300多敌人又成了枪下鬼。

杨勇指挥三次伏击战,歼灭日军近千人,山口少将也做了战死鬼。胜利轰动了整个吕梁地区,严重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的西进企图。

日军前线指挥官冈村宁次大为恼火,汾阳城紧闭,接连几天敌人在焚烧尸体,最后还开了一个“慰悼”大会。


日军给他下“挑战书”约战,独创“以最少损失,获最大战果”

杨勇则在吕梁山区召开了祝捷大会。就在当天,日军驻汾阳联队司令官送来了一份“挑战书”,杨勇看后,轻蔑一笑。他对周边同志说:“打仗吗,就是‘以及之长,击敌之短’,这真是一封愚蠢的‘挑战书’。”我军战士听了都哈哈大起来。杨勇也给日军写了一封回信,痛斥日军一番,提出在隰县—带山区再与日军较量一次。日军不敢再在山区打了。为了挽回面子,用大炮冲着吕梁山区盲目地大轰了两天。

“吕梁三捷”作为我军抗战时期的成功战例,被广泛流传。

杨勇善战,还指挥所部取得了一系列战绩。

1941年1月,杨勇任鲁西军区司令员,在潘溪渡伏击战中,采取“围点打援、设伏围歼”的战法, 全歼日军一个中队150余人和伪军一个大队400余人,日军软原少佐被击毙, 创鲁西平原全歼日军的光辉战例。

1945年12月,杨勇担任冀鲁豫军区第7纵队司令员,采取“分片包干,各个击破”的战法,率部连克郓城、巨野、嘉祥三城。

1946年10月,杨勇率7纵在张凤集采取“先打外围,再猛虎掏心”的战法,歼国民党11师3000余人。

1947年7月,杨勇率部采取“收其外围, 剪其羽翼;诱敌深入,适时攻城”的战法,再次攻克郓城,歼国民党55师师部及29、74两个整旅2000余人,俘副师长理亚明以下8500余人,晋冀鲁豫军区在嘉奖令中指出中原野战军一纵“创造了一个兵团单独攻坚和歼敌两个旅的先例”,党中央也为此发了贺电。

1947年10月,杨勇指挥一纵在“高山铺战役”伏击战中,以伤亡极少的代价歼敌57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独创“以最少损失,获最大战果” 的成功战例。刘、邓首长给一纵立大功一次。

1949年12月,五兵团司令员杨勇率部采取“多路迂回的运动战”,在大西南地区,行程5370余里,歼敌37360多人。

抗美援朝期间,杨勇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回国后,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

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1月6日在北京病逝,终年70岁。


日军给他下“挑战书”约战,独创“以最少损失,获最大战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