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小学职称制度真的能激励老师们努力工作吗?对教育教学真的是有作用吗?

熊忠万守望中国


弄清职称的作用,其实很简单!

国家设立职称的目的是激励上进者,鼓励先进者,奖励成功者。也就是说,那些持续积极主动、追求上进者,必然会成为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先进者,那么,他就会顺利晋级晋职,并且职称越来越高,国家给予他的奖励(工资)也就越来越高。

但是,能够持续发力,永不懈怠者,在现实工作中是少之又少。也就是说,能够从从容容进入高级职称的人是凤毛麟角的。如果不经过一番辛苦努力和长期坚持,真的是非常不易的。

一般情况下,职称越高条件越高,要求的标准也是非常严格,所以也就越难晋级。那么,如果想晋级晋职,就需要教师永不懈怠,持之以恒,做出与常人不一样的努力,才能获得常人难以获得的成功。

在这个努力的过程中,其各项水平和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如果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其作用及影响都是重大而深远的!

前段时间,我到县城一流学校里听他们学校里的高级教师的课。这些授课老师都是市里面省里面出名的优秀高级教师。他们的课上得真的是有声有色,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所有听课的教师惊叹不已!课堂上,学生们非常活跃,那脑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变得非常的聪明!一个班所有的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研究上面。很多知识都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领会、自己研究出来的。这如果不是具有一定水平的老师,是很难做到的!这些高级教师的上课技巧、把控课堂的能力、引导学生的策略、调控课堂的谋略、应对突发状况的本领确实值得我们学习。高级职称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应有的作用。

对于这些高水平的教师,我们一方面,非常羡慕,非常佩服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的能力水平也触动了我们所有听课老师的的神经。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们这样,经过努力来展示自己的和水平呢?

听课回来以后啊,我已经为自己制定了计划,决心要经过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争取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广大的贡献。

看到高级职称的教师们那神采飞扬的展示,确确实实让我们不得不刮目相看,同时也跃跃欲试!我们要

向他们看齐!向他们学习!!


中小学教育者


职称制度,打击了大部分教师。这是现在现存的教育界的常态。我已经教了二十年了,从教以来,一直奋斗在一线,全身心投入教学,成绩在乡里一直名列前茅,而且荣誉证书一大摞,乡模范发的证书都当柴火烧了七八个了,因为不管用,县模范也有三四个还有省微课获奖证书,但是也排不在前面,调动政策害死我们,职称值数永远是满的,没指标。我认为自己已经够优秀了,现在是累了一身毛病。也评不上中教一级,全乡的老师都快引以为戒了,不能像我这样受了。


传奇50949


现在中小学教师职称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促进教育教学并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反而让很多一线教师怨声载道,让教师之间的关系因为职评的原因而勾心斗角,评上的沾沾自喜,评不上的郁郁寡欢!

本人是一名乡村教师,从教二十多年,耳闻目睹了太多的职评乱象。这些年来,本人就发现中心校很多职评弄虚作假的现象,有的学校领导好多年不代课,为了评职称直接找一线教师的材料,改名换姓,除了证件是自己的,其他全部是别人来操刀,最后居然也能顺利通过,直接拿高级工资!还有的教师论文花钱买,课件找人做,荣誉证书通过请客送礼得到,最后职评需要的各种硬件顺利搞定,再搞一些虚假的软材料,抄抄写写,拼拼凑凑,同样可以顺利通过职评,获得高级职称,享受高级待遇!

另外很多通过高级职称的老师一旦兑现工资,很快就会要求带副科在学校里颐养天年,在一线辛苦卖命的永远都是初级和中级职称教师,为了高级职称挖空心思,不择手段,这已经成为义务教育学校一道见怪不怪的风景!

从教学效果来看,很多高级教师的成绩反而不如中级职称甚至初级职称者,这也从侧面验证了高级职称教师的徒有虚名!

综合以上种种分析,可以说,现在的职称评价体系并不能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广大教师来说也起不到什么积极作用!


倩敏书生


我认为:职称制度可以有,但应该增加晋级名额,调整晋升条件,去掉一些不公平因素。让大多数老师看到希望,让大家觉得公正公平,才能真正调动工作积极性。

我是高级职称,属于晋级顺利的人。但我身边有比我参加工作早,比我对教育贡献大的教师,比我晚十五六年了,还没有通过晋级。我要为这样的老师发声。这些老师心里太苦了,有的甚至因此抑郁了。

这些年,晋级名额太少了,少到了让大部分人望而却步的地步。够条件的积压的人太多了。

我见证了这些年来,老师们年年盼望,年年失望的痛苦。一个单位够条件的几十个人,只有一两个名额,有些人没排到,就到退休年龄了。职称就像挂在高处的苹果,有些人任你怎么翘脚也够不到。

工作一样干,甚至比别人干得还好,一个月工资少好几百甚至上千,这对本来就收入微薄的教师来说,谁能没怨言呢?

我有一位同事参加工作比我早一年,原始学历比我高一等,晋中一比我早一年,教育教学成绩比我优秀。我2005年晋级中高,他现在还是中一。因为他是理科生,当年没研究写论文,没热衷公开课,只专心教学;而我是文科生,擅长写论文,热衷公开课。晋中一时,他凭借突出的教学成绩,晋中高时,他没有荣誉证书。大家觉得论文和公开课证书真的比教学成绩重要吗?

后来,这位老师思想有了转变,开始写论文,发论文,上公开课,该有的证书都有了。又被班主任任职期限卡住了。学校实行班主任加分制,每任职一年加二分,班主任跟班,三年一循环。他是教化学的,只有初三有这门学科,不能当班主任。尽管年年送毕业班,年年成绩优秀,班主任分加不上,参评打分就排不到前边去,就没有晋级机会。

像他这样,被一些不公平因素,挡在职称门外的人有一大批,他们年年盼晋职称,年年失望。有些人根本看不希望,等不到晋升机会,就已经退休了。职称是很多老师心中的痛。前几天,我写过一篇文章,说当老师幸福指数高,有几个评论者怀疑我不是当老师的,依据是光职称这一项就幸福不起来,我猜应该是被职称伤到的老师。

职称制度可以有,我呼吁增加名额,呼吁清查那些受到不公平待遇的老师,早日给他们晋升的机会,抚平他们受伤的心。这些老师的情绪也直接影响着年轻一代教师。只有让大多数人看到希望,才能真正调动起老师的积极性。


春雨润花


职称评定对中小学教学没有任何作用,我在校近40年,没有见到哪个因为评上中高级职称就比以前工作更认真更努力了,反而使他们中大部分洋洋得意起来,不但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而且还拿着职称到处招摇撞骗,搞补课,搞培训班什么的,那些踏实工作的教师一心教书,对评职称的愿望没有那些自私心严重的人要求那么强烈,所以他们的职称拉后了甚至失去了评定的机会!搞评职称是砖家们人为制造教师矛盾!


王伟200240561


评聘职称,促进了资金流动,凡是跟评聘职称条件有关的项目都得花钱:1、要有好的教学效果,你就得教好班,谁安排你教好班?

2、要发表论文,谁都有那个水平吗?

3、要有荣誉证书,这荣誉证书能满天飞?

4、继续教育,公需培训什么的哪样不花钱?

5、条件具备了,指标哪来?

6、指标有了,材料准备好了,你不能自己送材料,得有专人送,人家帮你做事,你不出钱?

……


慎9013


而最早建立的以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对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在我之前的一个单位里,就有一个这样的教师,他在教育教学上确实很认真负责,同时为教育教学付出了不少心血,每天早上到校最早的他是第一个,走得最晚的也是他,特别喜欢上差班,而且考试成绩也不错,经常排在全市的前面,可以说在我校的教师队伍中他就是典型和标杆,所以他评职称就比较顺利。

但是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着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也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也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的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诸多问题。

所以我认为,第一要建立建全制度,改革原中学与小学相互独立的职务职称制度体系;二要完善评价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是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的重要基础和主要依据,要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要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但现实又完全不一样,比如我现在的学校,目前我们学校大部分是一级教师,也有几位是中级教师,还有部分教师没有晋级呢?因为岗位结构已经大部分饱和了,所以现在每年给小学中级的指标特别小。所以想晋级中级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高级的难度就更大了,大家都挤在那个独木桥上面,这些都是大问题。

我上面所说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现在都变了,整个职称评价体系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真的有帮助吗?有是一部分,那部分是真的有教育情怀,有教育热情的工作者。而现在你去看看中小学评职称,证书的繁多让人瞠目结舌,比如要优质课市级以上、当班主任经历及表彰、县级以上表彰证书、师德考核优秀、论文、参加学生的社团等等。这样就会导致个别的学校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找这些材料和证书,想想这样做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帮助吗?严重破坏了这个职称系统,对教育教学真的不利。

所以我们教师真的不要偏离教育教学方向,而盲目去找几个证书评个职称,当你努力工作,积极奋斗时,一切的“幅产品”都会随之而来,我们不要忽略了“教育教学”这块责任田,来个本末倒置,用你的汗水辛勤耕耘,毕竟,教书育人才是我们当老师的根本目标。

总之,教师职称评价体系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请记住一句话:你只管努力,静待花开。


蒙彩课堂


从现实情况看,教师的职称激励作用非常有限。更多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比如教师之间矛盾加剧,相互提防排斥、交流教育教学经验困难,保守思想严重,助长弄虚作、假尔虞我诈之风,相互拆台,甚至恶意攻击竞争对手,更有甚者会出现更加难以预料的恶性事件。这些都会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给教师的形象造成严重的损害。

另外,职称的评审需要非常繁琐的程序和非常多的材料准备,会占用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加上教师之间内斗消耗的心思和精力。让教师身心疲惫,难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所以,职称制度对教育事业的正面的促进效果非常有限。反而可能助长教育事业的歪风邪气,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确实应该摒弃或改革。


大哥73442327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称方面的问题,应该说是教师们关注最多、讨论最多、意见最多的问题,各方面的声音都有,这其中不乏质疑者和愤愤不平者。

中小学教师职称能激励老师们努力工作吗?对教育教学有用吗?

这问题,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在我身边就有两位教师,职称对于他们的作用就是截然不同的。

先说一位只是为了职称(应该说是为了多领工资)的教师。论工作积极性,这位教师是全校倒数的,但是论职称,却是全校第一个中高,全工资每月7200,也是最多,是年轻教师的工资的两倍。为什么她能晋升为中高,一是因为她市里面有亲戚,而且她的亲戚还是某单位的一把手。她每一次晋级都很顺利,跟她的这位亲戚有直接关系。二是她的丈夫(农民)是有名的“难缠户”。一到她晋级,她的丈夫就会跑前跑后,中心校领导那里往往是“先礼后兵”。用她丈夫的一句话说就是:“今年有一个指标,都得是我老婆的,看看谁敢不让我老婆晋级。”这不是典型的地皮无赖吗?领导们都怕事,所以她就得逞了。

对她来说,目前职称已经晋到顶了,没有了什么后顾之忧。以前是迟到、早退、旷课,现在已经是不怎么进学校了。领导拿她没办法,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

另一位老师,是全校第二个晋的中高,这位老师完全是凭的自己的实力。晋了中高以后,这位老师工作干劲一如既往,有机会就外出学习,从不满足于经验,更不躺在“功劳簿”上自我欣赏。她以前是市级骨干教师、市名师工作室成员,现在她又在积极准备参加省级骨干教师、省级名师工作室的选拔。虽然很忙,但是她从没因为私事、公事给学生少上一节课,每天都是早来玩走,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节课,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倾注于教育教学。她的行动,激励着学校里教师,在她的感染和带领下,学校里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努力工作,力争上游。

职称到底能不能激励老师们努力工作,关键是老师们怎样看待职称,以及职称中存在的问题。就整体教师的表现来看,职称对教育教学有用,而且是属于正向的。


超敏教育


毋庸置疑,中小学职称制度对于教师教育教学肯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又得一分为二去看,从我周围同事的表现来看,利弊都很明显。

1.申报职称前后,教师表现迥然不同。

中小学职称制度明确了教师申报的各种条件,一位教师想要申报高一级职称必须达到制度规定的要求。这就使得教师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一定要自觉地提升专业能力,比如学历的提升,业务的学习,课题的研究;还要经过各种各样的业务培训,参加各种各样的考试,所以逼着教师要投入精力去学习。

学习过程中,教育理论联系教学实践,又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了,业务能力提升了,水涨船高,自然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技巧也就显著增强了,就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

但是评定职称后,尤其是评下高级职称后,教师再没有进取的动力了。业务学习、教学表现又常常堕入平庸,不思进取。这就是为什么拥有高级职称的老教师教学成绩不如年轻刚毕业教师的原因。

2.围绕职称评定,产生了许多令人诟病的灰色地带。

除了评上职称后的老教师不思进取,教学成绩下滑,但是工资反而拿得很高,令年轻教师产生不满情绪外,其实围绕职称评定产生的腐败同样令人诟病。

其次,中小学职称制度规定的许多条件并非是老师真实的能力,存在着“潜规则”现象。比如论文、课题,这些东西已经滋生出了一条“灰色产业链”,只要给钱,代写代发论文、课题有一条龙服务。再比如市县优质课,更是拉关系走后门的产物,有的学校为了减少矛盾,干脆抽签解决。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称申报、评定的公平、公正性,对于教育教学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影响,让教师心理不平衡,情绪波动,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再次,职称待评人数众多,造成“堰塞湖”现象一时难以解决;高级职称申报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校长、主任等领导又凭借资源优势,常常捷足先登,这又严重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总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当然可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如果运用得不好,肯定会起反作用。是好是坏,完全取决于评审委员会的执行制度的公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