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十),第1名到第10名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十),第1名到第10名

1.徐達

“淮西二十四將”之首,“十八翼元帥”之一“淮興翼”,“明初六國公”之一“魏國公”,“洪武元年三大將”之一“徵虜大將軍”。先後統軍攻佔集慶(南京)、河南(洛陽)、大都(北京)、奉元(西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同時征服過四大古都的名將。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興命回鄉募兵,年僅22歲的徐達欣然應召。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朱元璋發現徐達才能超乎眾人,於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戰四方。徐達在南方先後統兵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完成淮西集團在長江中游的稱霸。以徵虜大將軍的身份統率二十萬明軍北伐,洪武元年八月初二縱身躍入元大都齊化門,收復了淪陷400多年之久的燕雲十六州,滅亡元朝。之後繼續率軍征戰山西、陝甘,在太原全殲王保保元軍10萬,在沈兒峪全殲王保保元軍15萬。徐達這一系列征戰確立了明朝在全中國的統治地位,完成了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南向北統一,學術界將這一戰爭稱為“徐達北伐”。洪武五年,徐達發兵北元,欲永清大漠,但輕敵冒進,在嶺北敗陣於王保保、賀宗哲,傷亡數萬人,引軍撤回雁門關。之後徐達長期在北平駐守,除了夜襲灰山外再沒有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直至去世,而他的“築關設衛”也保護了明朝兩百多年。縱觀其一生,他可能不是明朝最出色的軍事家,但絕對是功勳最卓著的大將軍。朱元璋將其稱為大明的萬里長城,讚譽:“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十),第1名到第10名

2.常遇春

“十八翼元帥”之一“中翼”,“明初六國公”之一“鄂國公”,“洪武元年三大將”之一“徵虜左副將軍”。起初為活躍於濠州一帶的綠林,1355年常遇春去和州剛好遇到率領部隊攻打和州的朱元璋,於是就直接投靠了朱元璋,棄盜為良。勇猛敢戰,這是常遇春戎馬生涯的最大特點,並貫穿於歷次重大戰役,尤其是在1363年的鄱陽湖之戰表現最為突出。此戰,常遇春箭射張定邊,組織火攻,涇江口截殺陳友諒,最終在鄱陽湖之戰論功行賞排名第一,居功至偉。接著又征服江西未下州郡,進攻湖廣迫降陳理,兩淮之戰中與徐達攻取泰州,作為徐達副將參加平江戰役消滅張士誠。後來又以副將身份和徐達一道率軍北伐,於塔兒灣與元軍相遇後,單騎殺向元軍,20餘蒙古騎出來迎戰,攢刺之卻無一中,常遇春強行突至元軍陣前,一矢殪其前鋒,馳入元軍,刀鋒過處所向披靡,仿若天神,麾下壯士從之,勇猛衝殺,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斬獲元軍五萬俘獲無數。隨徐達攻佔大都後又率軍徑取元上都開平逼走元順帝,火燒上都開平。他是朱元璋手下最具人格魅力的一位,他從不接受投降,卻從江南打到漠北未遇敗績,他所向披靡無所畏懼,世人稱之為“天下奇男子”。洪武二年七月七日,“大明徵虜左副將軍”常遇春自開平率師南歸,準備入陝參與慶陽之戰,行至柳河川暴卒,年僅三十九歲。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十),第1名到第10名

3.馮勝

“明初六國公”之一“宋國公”,“洪武元年三大將”之一“徵虜右副將軍”。朱元璋攻打定遠時,馮勝和其兄長馮國用一道歸附。馮國用去世後,馮勝繼掌其兄兵權。馮勝早期地位並不顯赫,軍功也不甚突出,基本是從攻。但是在1365年徐達攻取淮東的兩淮之戰中,朱元璋因為一些考慮,沒有調動麾下所有淮東籍將領,於是馮勝便在這場戰役中被頂了上去。馮勝初戰高郵就遭大敗,明太祖大怒,將馮勝召回,責罰十大杖,然後命他步行回高郵,馮勝既慚愧又氣憤,從此知恥而後勇,克高郵、取淮安。後來征討江東的圍攻平江戰役中,朱元璋繼續沒有調動麾下所有淮東籍將領,馮勝繼續頂上前,並在平江表現突出,功勞僅次徐達、常遇春,升為右都督,並不久以徵虜右副將軍這個北伐軍三號人物的身份,和徐達、常遇春一道北伐,表現突出,朱元璋大悅下詔命右副將軍馮勝位居常遇春之下,偏將軍湯和位居馮勝之下,而馮勝在後來攻取陝甘的表現亦非常突出,但因擅自返師被加以切責。洪武五年嶺北之戰,中路主力軍徐達出師不利,東路李文忠得失相當,僅馮勝的西路軍全勝而歸,但當時有人說他私藏駝馬,因而未獲賞賜。洪武二十年金山之役,馮勝帶領傅友德、藍玉北上平定遼東,降服納哈出,但因朱元璋愛將濮英在回師殿後中遇伏被殺,朱元璋大怒沒收其大將軍印,移交給藍玉發起了捕魚兒海之戰,來為濮英報仇。馮勝因此後來再沒有掌兵,洪武二十八年被猜忌賜死。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十),第1名到第10名

4.李文忠

“明初六國公”之一“曹國公”。朱元璋的外甥,姐夫李貞的兒子。李文忠十二歲時,母親朱佛女就去世了,父親李貞帶著他輾轉亂軍之中,多次瀕臨死亡。1355年在滁州見到舅舅朱元璋。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十分喜愛,便將他收為養子,跟隨自己姓朱。十九歲時,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親軍,隨軍支援池州,擊敗天完軍將領趙普勝,驍勇善戰為諸將之首。而又因為其親父李貞是朱元璋唯一一位同輩親戚,所以朱元璋對李文忠十分寵愛。李文忠後來被派往徽州駐守,徽州的兩位鎮將鄧愈和胡大海,與李文忠皆為朱元璋麾下少有的淮東籍將領,三人又都是泗州人,所以鄧愈和胡大海對其又格外幫助。後來鄧愈出軍江西,胡大海戰死,李文忠也開始了自己獨當一面的表演。李文忠在浙西長期抵禦張士誠,屢次擊潰張士誠,並奪取了杭州。洪武二年,徐達攻取大都後,李文忠和湯和、楊璟等人作為第二梯隊北上支援,以偏將軍的身份跟隨常遇春出塞,攻下上都,趕走元順帝。洪武三年,李文忠奇襲應昌,前後降服四萬餘人,元昭宗北逃,李文忠威震漠北。洪武五年,李文忠以徵虜左副將軍率東路軍北伐參加嶺北戰役,不利,宣寧侯曹良臣,指揮使周顯、常榮、張耀戰死。洪武十七年,李文忠因病去世。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十),第1名到第10名

5.鄧愈

“十八翼元帥“之一“廣興翼”,“明初六國公”之一“衛國公”。鄧愈是盱眙地方武裝勢力,保護泗州不受亂軍侵害。1355年聞聽朱元璋攻下滁州後,率領家鄉團練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鄧愈、胡大海、李文忠三人都是同時由泗州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的。而鄧愈的起點是最高的,胡大海、李文忠一開始都歸鄧愈部署。在朱元璋攻略江南的戰事中,鄧愈的表現相當突出,會諸將攻取集慶,和常遇春一道先後攻佔牛渚磯、太平府、溧陽、溧水、句容、蕪湖。和徐達一道先後攻佔鎮江、丹陽、金壇、廣德。1357年,鄧愈因為軍功被提升為徵南將軍,胡大海為副將,李文忠為監軍,攻取旌德、績溪、休寧,並乘勝攻佔重鎮徽州。1361年,鄧愈和徐達一道率軍攻入江西,吹響朱元璋反擊陳友諒的號角。陳友諒丞相胡廷瑞獻龍興路,朱元璋改名洪都府,鄧愈率兵鎮守洪都。但由於洪都復叛,鄧愈部全軍覆沒,鄧愈單騎奔還,後徐達還師收復洪都,朱元璋覆命鄧愈輔佐大都督朱文正鎮守洪都,協助朱文正抵擋陳友諒60萬大軍85日。洪武元年,鄧愈作為偏師進行配合,從湖廣出發進攻河南。平定中原後,返師平定湖廣未下州郡。常遇春去世後,鄧愈接替徵虜左副將軍一職,和徐達、馮勝一道遠征甘肅,取得沈兒峪會戰的勝利,鄧愈窮追王保保至寧夏,不得而還。洪武十年,鄧愈進攻川藏,深入吐蕃腹地,開闢疆土數千裡,返師時疾逝。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十),第1名到第10名

6.朱文正

明初名將,朱元璋的親侄,長兄朱興隆的兒子。朱元璋剛起兵時,朱興隆的妻子王氏帶著兒子朱文正依附朱元璋。朱元璋把朱文正當做自己的兒子撫養,而朱文正也確實是一位天才軍事家,憑藉一系列的戰功,被任命為大都督,節制諸軍事,地位在徐達之上。洪都復叛,鄧愈喪師江西,徐達再定江西,朱元璋認為江西作為陳友諒長期經營之地,民心皆向陳友諒,所以這次非骨肉重臣不可守,於是讓朱文正領兵前往洪都鎮守。1363年4月,陳友諒乘朱元璋出兵救援壽縣,兵力空虛之隙,發兵號稱60萬,圍攻洪都。朱文正頑強堅守,抗擊陳友諒軍,當時,洪都的城牆被攻破多處,守軍且戰且築,攻守雙方踩著屍體作戰,傷亡都很慘重。但朱文正發揮卓越的指揮才華,沉著應戰,堅守洪都85天,大量消耗陳軍的有生力量,為朱元璋進行反攻贏得了時間。這場戰役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戰役之一,也是中國軍事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對元末的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戰後,朱文正因為對朱元璋封賞不滿,心生二心,被朱元璋逮捕,軟禁於桐城,沒多久去世,年僅29歲。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十),第1名到第10名

7.湯和

“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十八翼元帥”之一“鎮江翼”,“明初二十八侯”之一“中山侯”。湯和是朱元璋幼年玩伴,二人是在一條街上長大的。童年的湯和有壯志,在嬉戲玩耍時,喜歡統率群童。1352年,湯和帶領十多個壯士參加了濠州郭子興的紅巾軍,他因作戰勇敢而被封為千戶之職。湯和給兒時夥伴朱元璋寫信,邀請在皇覺寺出家的和尚朱重八參加義軍,帶他混。朱重八於是和周德興一道入伍,但朱重八作戰更加勇猛,很快被提升為鎮撫之職,級別反在湯和之上,並改名朱元璋。當時諸將大多是朱元璋的同輩,都不肯居於他人之下,湯和比朱元璋大三歲,惟獨他認真謹慎地聽從指揮,朱元璋為此非常高興。1357年,湯和隨徐達攻打常州,擊潰張士誠大將呂珍,活捉張士誠胞弟張士德,此後鎮守常州,多次與張軍會戰,戰果不俗。1365年,湯和參加平江戰役,為覆滅張士誠立下大功。徐達北伐時,湯和拜徵南將軍,先後消滅浙東方國珍和福建陳友定後作為第二梯隊北上作戰。湯和一向不服徐達,自認能力在徐達之上,這次他決定在朱元璋面前露兩手,於是和楊璟一道由河南孤軍挺進山西,準備在徐達、常遇春由河北出兵之前攻佔山西,獨佔功勞,不料在韓店被王保保部將韓禮兒殺的屍橫遍野,湯和無奈撤回河南懷慶府。這一大敗仗也被認為是湯和在明初無法受封國公的主要原因。湯和此後在洪武四年徵巴蜀和洪武五年嶺北戰役的戰事中均不利。晚年告老還鄉鳳陽,洪武二十年去世。活脫脫一個高配版盧綰。

8.唐勝宗

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明初二十八侯之“延安侯”。唐勝宗在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在大小戰役中,唐勝宗表現的有勇有謀,充分展示了他的戰爭才華。徐達大軍攻克常州之後,進而圍困寧國。張士誠援軍來救,唐勝宗“扼險力戰,敗其援兵”。寧國遂降。征討陳友諒時,為了打下死守的安慶城,唐勝宗“為陸疑兵,出不意,搗克其水寨”。這兩場戰役,可以說是唐勝宗戰爭才華最典型的體現,前者反映了其作戰勇猛、能打硬仗的一面,而後者則反映了他謀略過人、非匹夫之勇的一面。由於他在朱元璋得天下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他也得到了朱元璋的器重。洪武三年,他被封為延安侯。至此,達到了他生平經歷的最鼎盛時期。明朝建立後,農民起義不絕於世,唐勝宗相繼平浙東山寇之亂、降元右丞兀卜臺、巡視陝西、鎮遼東、平貴州蠻,並且於遼東“在鎮七年,威信大著”,且被“稱名臣”。在洪武二十三年,唐勝宗“坐胡惟庸黨誅,爵除”。洪武二十四年冬,朱元璋譴郭英召少祖入朝聽用,少祖不從,朱元璋遂下旨命為唐勝宗刊像立廟。

明朝時期的百位名將歷史風雲榜(十),第1名到第10名

9.陸仲亨

“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十八翼元帥”之一“左翼”,“明初二十八侯”之一“吉安侯”。至正十五年,跟隨朱元璋渡過長江,隨軍攻取太平府、集慶,又跟從徐達攻下諸多郡縣。此後,陸仲亨參與了平定陳友諒的戰鬥,一直到至正二十三年,陳友諒被殺。至正二十四年八月,隨常遇春攻打贛州。至正二十五年元月,贛州守將熊天瑞投降,陸仲亨乃任贛州衛指揮使,節制嶺南北新歸附的諸郡。調兵攻克梅州、會昌、湘鄉,平定了所有山寨。洪武元年四月,率衛軍與廖永忠等人征討廣東。之後又多次前往北方和西南作戰。洪武二十三年坐胡惟庸案死。陸仲亨少負武畧,從朱元璋以來,在攻克滁州、姑熟、建康、京口、常州、宣州、江陰、婺越、三衢、常熟、高郵的戰鬥中都立有功勞,跟從朱元璋攻佔南昌、合肥、安豐,在殲滅陳友諒的過程中總是身先士卒,立下汗馬功勞。此後又屢立戰功,平定廣東、湖南,為明朝的建立作出了貢獻。明朝建立後,坐鎮成都,平定蠻族叛亂,又為明朝統治的鞏固作出了貢獻。

10.周德興

“淮西二十四將”之一,“明初二十八侯”之一“江夏侯”。明初安定西南、經略福建的重要人物。周德興和朱元璋是幼時夥伴,朱元璋喚其為兄。後來朱元璋在皇覺寺接到湯和邀請信時,便是去找周德興徵詢意見,周德興力勸朱元璋去投軍,於是二人一起投奔湯和。周德興隨朱元璋起義到建立明朝,歷經百戰,建功無數,其中至正二十七年和楊璟、張彬一起征討廣西,分兵據守險要位置,斷絕靖江的增援,為廣西的平定立了大功。此後又平明夏,功勞甚至大過主帥湯和,平蜀後,論功行賞,朱元璋認為湯和的功勞都是靠周德興所得,於是獎賞了周德興,當面斥責了湯和。洪武五年元月起,討伐湖南、廣西少數民族。九月,平定婪鳳、安田諸州蠻,攻克泗城州,功在其他諸將之上。他得到的獎賞是其他大將的幾倍,任命為署中立府,行使大都督府事的職權。周德興的功績已達到鼎盛,又倚恃是朱元璋的同鄉人,所以他的官邸都超出了規格,刑部羅列他的罪狀上告,朱元璋不過問。為明朝初期的穩定作出了貢獻。此外,洪武十八年在楚地練兵、興水利,在楚地一年增官租四千三百石,使楚人都歌頌他。洪武二十年,在福建練兵、築城,使得明朝初期福建防禦倭寇的措施都準備完畢。洪武二十五年,其兒子周驥在宮中和宮女淫亂,周德興受株連被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