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8 忽必烈也是基建狂魔?蒙古皇帝靠什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元有天下,薄海內外,人跡所及,皆置驛傳,使驛往來,如行國中。——《元史•地理志》


對於忽必烈來說,強悍的軍事實力是帝國立足與擴張的基礎,是蒙古統治者權利的根源,但是,當蒙古人的領土幾乎覆蓋整個亞歐大陸,當治下的民族越來越錯綜複雜,他逐漸意識到,僅憑武力,已經無法有效維持這個“世界帝國”的運轉了。

忽必烈也是基建狂魔?蒙古皇帝靠什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該如何是好呢?

擺在忽必烈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放眼全世界,在他之前,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鑑

再三考慮之後,忽必烈選擇了一個特別的方案——用“錢”說話

或許,是蒙古人骨子裡重商基因的加持;或許,是蒙古大軍的西征拓寬了忽必烈的視野;也或許,是忽必烈旗下的穆斯林經濟大臣們給他帶來的靈感。

總之,忽必烈不再執著於草原民族崇尚的“武力鎮壓”,也不一味地推崇漢人的“以儒治國”,更沒有選擇模仿中世紀歐洲的“神權政治”,而是選擇了用“財富”作為統治帝國的武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這句話放之四海皆通行。

無論是阿拉伯人、歐洲人、波斯人,還是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漢人,無論信仰何種宗教,有過怎樣的文化,在“利”字面前,人們總會暫時放下偏見與仇視,打破文化的隔閡與政治的藩籬,選擇合作與妥協。

誰能為所有帝國的成員們帶來旁人所不能的財富,誰就能成為被認可的絕對權利者。

忽必烈也是基建狂魔?蒙古皇帝靠什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蒙元時期的歐亞商隊

在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忽必烈立即著手打造一個橫貫亞歐大陸的經濟體——蒙元時代版的“一帶一路”


為了確保這個經濟體的良好運行,忽必烈打出了一套“組合拳”:

一、大力發展基建

元代以前,以隋唐大運河為基礎的運河網絡均已洛陽為中心,忽必烈遷都北京後,令郭守敬等人先後開鑿出通惠河(北京-通州)、通州運糧河御河(天津-臨清)、會通河(臨清-山東東平)、濟州河(東平-濟寧),至此,北起北京、南至杭州,連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與錢塘江的京杭大運河才正式宣告完成,全長約1800公里。

忽必烈也是基建狂魔?蒙古皇帝靠什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京杭大運河

往來船隻穿梭不息,形成“川川陝豪客,吳楚大賈,飛帆一葦,經抵輦下”的盛景。

與此同時,陸路交通網的修建也在進行中。

在忽必烈的構想中,元大都與上都之間,將用三條幹線相連,然後,以元大都為中心,向四周輻射,修建出一個貫通東亞全境的道路網

——最北至西伯利亞,最南至緬甸與越南,最西至西藏。

當然,僅僅覆蓋東亞還不夠,蒙古帝國的版圖可是延伸至歐洲的,所以,忽必烈又在草原絲綢之路上修建了1400多個驛站,通過它們,整個橫貫東西的亞歐陸路網徹底被連通。

二、鼓勵工商業發展

與歷代王朝“重農抑商”不同,蒙古人在崛起之前,就與中亞商人之間有著密切的往來,與外界的貨物交換是草原民族獲取物資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蒙古人的骨子裡本就帶有重視經濟與商業的基因

為了鼓勵商業市場,忽必烈政府採取降低商稅的原則。

1270年,財政大臣阿合馬把全國商稅徵收額度定為1/30,也就是3.3%,即使放在今天,這也是非常低的商稅額度了。

忽必烈也是基建狂魔?蒙古皇帝靠什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至元通行寶鈔

此外,忽必烈還取消了毆亞大陸之間的關稅,使蒙古各政權之間形成一個經濟“自貿區”。

手工業方面,忽必烈制定了一系保護性政策,比如,提高手工業勞動者的社會地位,允許他們在市場上自由售賣自己的成品,並定期向他們提供一定數量的食物、衣服和食鹽,免除他們的一些義務勞動,使得當時的手工業經濟迅速發展。

三、建立“跨國公司”

從成吉思汗時候起,蒙古的貴族們就是開始於中亞的穆斯林商人合夥——前者出錢,後者出力,成立了各種各樣的斡脫

斡脫,在突厥語中就是夥伴、合夥人的意思,用今天的話來說,這些斡脫就是當時的跨國公司,它們的業務涉及範圍非常廣,有物流、商貿,也有銀行,甚至金融

忽必烈的“一帶一路”,在某種程度上而言,就是通過斡脫集團運轉起來的。

忽必烈也是基建狂魔?蒙古皇帝靠什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忽必烈畫像

當王公大臣們資金短缺時,忽必烈就會通過賞賜的形式給予支援,藉此,忽必烈將“黃金家族”以外的大小勢力都籠絡到自己的權威之下,以財富為誘餌,以物流控制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後盾,忽必烈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做為蒙古大可汗的地位

就這樣,一個以草原世界為骨,以中華經濟實力為肉,以穆斯林商團為腦,以超大規模的物流與通商為血液的亞歐經濟共同體形成了。

在過去的絲綢之路上,從中國到歐洲,要途經十幾個大大小小的國家,若拿不到通關文牒,只能效仿唐僧“偷渡”,即使有幸拿到了所有國家的文牒,每到一個關卡,也必需繳納各種關稅,並且,隨時隨地都可能遭遇戰爭與匪徒……

數千年來,商人們冒著極高的風險穿梭於東西大陸之間。

但是,現在不同了,隨著各項政策的實施,古老的陸上絲綢之路一下子被打通。

忽必烈也是基建狂魔?蒙古皇帝靠什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海、陸絲綢之路圖

沒有了層層關卡剝削,沒有了小國之間的紛爭,商人遠途貿易的成本與風險瞬間降低了許多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這個經濟圈中

除了陸上交通,海路也被納入進來,至此,農耕世界、遊牧世界,甚至是海洋世界,都被有效地連接起來。


忽必烈的商業網絡,不但使蒙古帝國影響力覆蓋整個亞歐大陸,還使得世界各地的財富、技術、人才、諮詢、宗教、文化均匯聚於帝國的中心。

因此,那時的中國成為了馬克·波羅筆下的黃金之國,元大都成為了世界上最為壯麗與輝煌的城市,杭州成為了全球最為富饒與繁華的大都會,刺桐(今泉州)更是成為了世界第一大港,成為了歐洲人心中的“光明之城”。

忽必烈也是基建狂魔?蒙古皇帝靠什麼統治這個龐大的帝國?

宋元時期的杭州

拜火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儒家……來自世界各地的宗教學派聚集在一起,友好共處。

一位來自羅馬教廷的樞機主教可以在中國自由傳教,一位出生于山西的普通中國人可以遠行巴格達,併成為當地基督教聶斯脫裡派(景教)的教宗。

這樣的一個帝國,史無前例

它提早把中國納入了世界白銀體系,也讓世界提前800年進入了“全球化”時代。

可是,一切都太過超前,也發生的太快

猶如空中樓閣,稍有不慎,就會崩塌


這個“崩塌”是如何到來的呢?具體情況,我們下次再聊。



-宋濂(明朝),《元史》;

-杉山正明(日本),《忽必烈的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