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拒绝“医生体”——不要忽视处方的书写

一要字迹清晰。

医生诊病处方,关系着病人的安危,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切忌粗心大意,敷衍了事。然而有的医生,处方字迹潦草,极难辨认,抓药就会拖延时间,甚至把药捡错。正如《吴医汇讲·书方宜人共识说》云:“有医人工于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所以他同时告诫医生:“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诚为中肯之言,值得借鉴。

现在常听病员说医生的字最难认,确实应当引起注意。

二要医错别字。

明代医家缪希雍说:“凡为医师,当先读书,凡欲读书,当先识字。字者,文之始也,不识字义,宁解文理?”有的医生却恣意妄抄,随便简写,究其根本原因是责任心不强,治学不严谨。如在处方中把炙草写成“灸草”,钩藤写成“勾芚”,藿香写成“火香”,茯苓写成“伏〇”,枳实写成“只十”,大黄写成“大王”等屡见不鲜。

奉劝这样的医生,不但要医治患者的疾病,而且亦应医治自己的“字病”。

三要药名规范。

医药为用,性命攸关。医生开处方,药名必须书写常用名,才能通俗易懂,不能开些别名、僻名,故弄玄虚,以显示自己见多识广。有的医生处方中写“小草”,药房不知为远志之苗,望文生义,而用小的甘草。又如写金银花为“二宝”,砒石为“人言”,蜈蚣为“川足”,天麻为“定风草”,冰片为“脑子”,牛蒡子为“恶石”,秦艽为“独一味”等,不胜枚举,既使人费解,又容易把药抓错,使患者蒙受其害,轻则遗人终身之疾,重者害其性命,这是发生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呼吁医生不要忽视处方的书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