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5 客家人從何而來?

很多不瞭解客家的朋友一聽到別人說“我是客家人”可能會不自覺的以為客家人是中國56個民族中的哪個少數民族或者誤以為是如摩梭人、夏爾巴人、土克曼人等尚未識別的民族一樣來理解“客家人”。其實客家人是以客家方言為母語的漢族八大民系(漢族八大分別是北方、吳、贛、湘、粵、閩北、閩南和客家)大家庭的一員 ,從漢族八大民系中不難發現客家民系是唯一不一地域命名,客家話也是漢語中唯一沒有冠以地名的方言。那操著相同客家方言卻片狀分佈於閩粵贛桂交界處和臺灣省部分縣市區以及點狀分佈於海南、湖南、四川、東南亞甚至歐美等8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家人究竟從何處來?


客家人從何而來?

原客家南遷說為“五次”

據史料考證和專家學者的研究發現,客家人的歷史來由主要有如下6次遷徙軌跡:


客家人從何而來?

客家南遷圖


第一次南遷:史料記載,客家人的第一次南遷是在秦始皇時代(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為了政治和軍事的需要,派兵60萬人“南征百越”。南下的秦軍,從閩粵贛邊入抵揭嶺(即揭陽山,今揭陽縣北150裡),直抵興寧、海豐二縣界。約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再派50萬兵丁“南戍五嶺”(今兩廣地區)。這些兵丁長期“戍五嶺,與越雜處”。秦亡後,兩批南下的秦兵都留在當地,成為首批客家人。

第二次南遷:第二次大規模南遷是在西晉末期“永嘉之難”、東晉“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為了避免戰亂和胡人侵擾,一部分中原居民輾轉遷入閩粵贛邊區。此後,因南北對峙,又有大約96萬中原人民南遷至長江中游兩岸。其中一部分人口流入贛南,一部分經寧都、石城進入閩粵地區。


客家人從何而來?

永嘉之難後客家南遷圖


第三次南遷:第三次大規模南遷是在唐末黃巢起義時期。因唐朝安史之亂(公元755-763年)的戰亂,給百姓帶來巨大災難,迫使大量中原漢人選擇南遷。後又因唐末歷時長久、波及範圍大、戰亂慘烈的黃巢農民起義(公元878-884年)影響,又迫使大批中原漢人選擇追隨前人選擇南下遷入閩粵贛區,加之黃巢農民起義軍的大舉南下使得贛閩一帶南遷的人口劇增。

第四次南遷:第四次大規模南遷是“靖康之難”後宋室南渡及宋末時期。金人入侵中原,攻破汴京(東京,今河南開封)。建炎南渡(公元1127年),一部分官吏士民流移太湖流域一帶。另一部分士民或南渡大庾嶺,入南雄、始興、韶州(韶關);或沿走洪州(南昌)、吉州(吉安)、虔州(贛州),而後由虔州(贛州)入汀州(福建長汀);或滯留贛南各縣。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又有大量江浙及江西宋民,從莆田逃亡廣東沿海潮汕至海南島。因這時戶籍有“主”、“客”之分,南遷人口皆編入“客籍”,而“客籍人”遂自稱為“客家人”。

第五次南遷:第五次南遷是在明末清初時期。其時,生活在贛南、粵東、粵北的客家人因人口繁衍,而居處又山多地少,遂向川、湘、桂、臺諸地以及粵中和粵西一帶遷徙。清朝初年,四川因戰亂、瘟疫及自然災害導致人口銳減,清政府鼓勵或實施了“湖廣填四川”的大規模移民政策,客家移民史上成為“西進運動”,因此四川各地的客家人基本都是由本次移民遷入的。

第六次南遷:第六次南遷是19世紀中葉太平天國時期。當時為避戰亂,一部分客家人通過海路和陸路遷徙到東南亞各國,另一部分被誘為契約勞工,被押往美國、巴拿馬、巴西等地。

除以上6次大規模的南遷外,中原漢人也有因旱災水患逃荒逃難而選擇南遷的,另有歷代官宦、貶謫、經商、遊學而定居閩粵贛邊地區的,但並不是所有南遷的漢人都成為客家人,他們中只有閩粵贛系和源自這一系的絕大多數人,才被稱為客家人。


客家人從何而來?

江西贛州客家南遷紀念壇

雖歷時兩千多年的大遷徙“大流浪”,如今的客家人分佈於五湖四海和世界各地,但只要一聽到千年未變的鄉音(客家話)便倍感親切。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全球的客家人已有1.2億左右,是一個人口眾多的民系。此外客家文化、客家美食、客家民居建築等都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實用價值。


客家人從何而來?

客家民居土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