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5 孔子“孝悌思想”的內涵淺析(原創)

百善孝為先!"孝道是孔子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傳統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弟弟對兄長持有的正確態度。孝順父母、敬愛兄長是必須要遵守的社會倫理秩序。這樣,可以防止以下犯上作亂的行為。這一儒學思想稱為孝悌學論,統治階級把它作為束縛人們思想的重要理論依據,產生了極大的社會政治意義。那麼,“孝悌思想”的內涵是什麼?怎麼運用到實踐之中呢?下面我從七個方面進行剖析。

孔子“孝悌思想”的內涵淺析(原創)

一、推行孝悌儒學,以孝治天下。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考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譯文】有子說:"那種孝敬父母、敬愛兄長的人,卻喜歡觸犯上級,是很少見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更是從來沒有的,有德行的人總是力求抓住這個根本。根本建立了便產生仁道。孝敬父母、敬愛兄長,大概便是仁德的根本吧!"

一個懂得孝敬的人,自然會在社會中安分守己,不會去做謀逆叛反之事。這是根本,必須要抓住這一根本,建立起父子、君臣、夫婦、長幼、朋友等對立關係的秩序,做到社會倫理有規範可循,只有這樣社會才會和諧。這一理論,在封建社會里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每個朝代都繼承了孔子的孝悌學說,主張以孝治國。

有子:孔子的學生,他的理論屬於孔子儒家思想範疇。

孔子“孝悌思想”的內涵淺析(原創)

二、以孝為本,培養理想人格。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以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說:"小孩子在父母跟前要孝順,出外要尊敬師長,說話要謹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愛相處,親近那些具有仁愛之心的人。做到了這些以後,如果還有剩餘的精力,就用學習文化知識。"

重視個人修養,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首先突出一個"孝"字。先愛父母,再愛兄弟,然後是朋友,再次愛大眾,愛人類。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去學習文化知識,掌握歷史典籍,以及歷史的經驗和現實的實踐。符合孝、弟、謹、信、泛愛、親仁、學文七條標準的理想人格。

孔子“孝悌思想”的內涵淺析(原創)

三、孝順父母要敬而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譯文】孔子說:"侍奉父母,對他們的缺點應該委婉地勸止,如果自己的意見沒有被採納,仍然要對他們恭敬,不加違抗。只是在心理憂愁而不怨恨。"

伺候父母,要恭敬無違。父母也是人,難免會犯錯,做子女的先要委婉地勸說。父母如果聽不進去,仍然要對他們真心的孝順,不可有埋怨之心。另外,子女要積極上進,學會以婉轉的語言和適當的方式來勸解父母。理解父母,設心處地為父母著想。

孔子“孝悌思想”的內涵淺析(原創)

四、父母在,不遠行。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譯文】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子女不遠遊外地;即使出遠門,也要有一定的去處。"

父母在,不遠遊,是孔子儒教孝道的具體標準之一,對後世影響尤其深遠,以至於成了子女處世進退所考慮的前提。"兒行千里母擔憂",做子女的不應讓父母擔擾。另,父母一旦有什麼病痛或其它意外,兒女沒在身邊怎麼辦?

孔子“孝悌思想”的內涵淺析(原創)

五、知曉父母生辰,及時盡孝。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譯文】孔子說:"父母年紀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因其年邁而擔擾。"

子女成家立業,父母漸漸衰老,盡孝時日不多,必須要知道父母的生辰。父母高壽,兒女承歡;父母年愈高,在世之日愈少,盡孝應及時。不要造成"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悲涼局面。


孔子“孝悌思想”的內涵淺析(原創)

六、言行一致,遵循父母教導行事。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譯文】孔子:"當他父親活著時,要看他本人志向;他父親去世後,就要考察他本人的具體行為了。如果他長期堅持父親生前那些正確原則,就可以說是盡孝了。"

父親所尊崇的道理要是正確的,不論父親的思想水準如何,對兒子的期望標準總是好的。父親在世的時候,兒子已經表現出了自己的志向,那麼父親去世之後,兒子不要降低自己的標準。三年內都按不改變父親所尊崇的正確道理,這就是盡孝了。

孔子“孝悌思想”的內涵淺析(原創)

七、孝敬父母,敬畏祖先。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譯文】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喪事,恭敬地祭祀遠代祖先,就能使民心歸向淳厚了。"

儒家非常重視祭祀喪禮,他們把祭祀之禮作為一個人孝道的繼續和表現,通過祭祀之禮,培養對父母及祖先的感情。這種孝道影響至今,任向人都以辦理父母的喪葬之禮是為大事,政府也非常重視這種孝道,將清明節列為法定假日,專門祭祀先祖。

曾子:孔子的學生,他的理論屬於孔子儒家思想範疇。

孔子“孝悌思想”的內涵淺析(原創)

儒家思想認為孝是忠的基礎,忠是孝的延伸。一個不能盡孝的人是不可能去為國盡忠。只有做到忠與孝,社會和家庭才可以持續發展及繁榮安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