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打破行規,執行300場,晚年結局淒涼

古代判罪為死刑,往往不是即刻執行,而是推遲到秋後問斬。秋日,冷風瑟瑟,罪犯人頭落地,平白添了幾分淒涼之感。之所以推遲到秋後,卻是因為古時認為殺人之時必須選陽氣最壯之時,而秋日午時三刻便是黃金時間。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打破行規,執行300場,晚年結局淒涼


除了時間,儈子手的委任也是件重要事。能當上儈子手的往往是兇悍之徒。今天筆者要講的這人便是歷史上最後一位儈子手,他一生殺人無數,雖是官府之令,卻也為自己鍍上了一層兇悍之名,到了晚年,這位昔日的彪悍壯漢,卻是下場悽慘。

古代挑選儈子手可不是件容易事,往往需要經過層層的選拔,自身的心理素質也得到位。在古代,儈子手也是一門手藝活,往往被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代的傳下來。他們世世代代傳的刀法往往是要求一刀斃命,將頭顱砍下來。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打破行規,執行300場,晚年結局淒涼


古人對於鬼神之說往往是信仰的很,可以說是迷信,也可以說是敬畏天地和生死,儈子手砍人頭顱也被尋常百姓認為是不吉利的事情。所以,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流傳出一種說法,倘若儈子手將頭一刀砍下,死者也不至於找其麻煩,可以早早超生。

這般傳言下,儈子手下刀一樣要快,用力一定要足。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這位鄧海山便是歷史上最後一代儈子手,在他手上,這一世代相傳的“手藝活才終於絕了後。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打破行規,執行300場,晚年結局淒涼


鄧海山當的這個儈子手可不是許多人以為的晚清儈子手,而是民國時期。民國成立之後,不少舊的陋習被廢除,可是砍頭卻依舊在實施,鄧海山便應徵進了長沙縣,做起了儈子手。在他手上,足足有二三百條人命,而這些人大多是作奸犯科人,作為歷史上最後一個儈子手,鄧海山倒也是沒有丟了手藝活,出場從未有失手一氣呵成,免去了下第二刀的功夫。

其實,對於儈子手這門行業來說,一般的心理素質恐怕真的無法長久做下去。畢竟,刑場之上,萬人圍觀,而下方砍的人,可不是一個沒有生命的木偶,身為儈子手,手持一把巨刀,聽得百餘名犯人將死之前最後的反應,恐怕整個人也會換了一番模樣。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打破行規,執行300場,晚年結局淒涼


這些犯人或是瀟灑,臨死之前再叫一聲“來世還是條好漢”,或是畏怯,如阿q一般,想瀟灑卻瀟灑不起來,在死亡面前尿了褲子。而鄧海山面對形形色色的死刑犯,都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才能不被影響。

不過,儈子手的存在終究還是過於血腥和蠻橫了。在民國漸漸清除過去陋習中,儈子手這門行業也被徹底清理,鄧海山就這麼失了業,在其之後,中國再無儈子手存在,鄧海山也就這麼成了歷史上最後一位儈子手。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打破行規,執行300場,晚年結局淒涼


可是,他生前賺的錢還不夠過後半生,雖然當儈子手福利的確夠好,可鄧海山早早的便已經將手頭財富揮霍一空,眼看著就要坐吃山空,鄧海山開始尋找新工作。可他已經在當地殺出了名氣,誰敢要這麼一位手頭有二三百人性命的好漢。雖然這些大多是罪有因得者,可是中國人信的就是一個因果報應說,鄧海山被所有人排斥在外。

而他自己也漸漸感覺到昔日處斬之人冤魂彷彿猶在,時不時會回頭找自己算賬,在孤苦伶仃和痛苦中,鄧海山轉而尋求道教的幫助,他做了一位道士,一人獨處於深山之中,只為了消除前半生種下的果。

歷史上最後一位劊子手,打破行規,執行300場,晚年結局淒涼


其實,鄧海山身為歷史上最後一位儈子手,無非是為了生計才去做砍頭的事業,這怪不得他,而應該怪的是那個荒唐的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