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兵变?

何事男儿不读书


纵观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朝代更替,皇权流转,这种权力之间的过渡很少能以和平的方式就能解决,大多情况下都需要流血的战争,铁与火的洗礼,才能夺得自己想要的权力。

所以在历史上发生的争权夺位的事情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兵变。

顾名思义,兵变就是指军队不听指挥,不守军纪而发生叛变的事情。像这种情况,可能是自己野心膨胀,也可能是部下拥护。但不管怎样,都是历史画卷中极为浓墨重彩的一笔,令世人大为惊叹。笔者就为大家讲述中国历史上两场比较著名的兵变。

最为有名的当然要数玄武门之变。

大家提起唐太宗,大多会想起由他开创的"贞观之治",但是如此有大才的君王也是经过流血兵变才上位的。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在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等支持下,十一月占领长安后,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但李世民功劳甚高,名望日增。所以就形成了以建成,元吉为首的太子党,和以秦王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二者明争暗斗,相互角力,而这一争斗最终就定格在了玄武门。

公元626年夏,北方的突厥犯境。在李建成提议下,唐高祖李渊任命李元吉为主帅领军北上抗敌。出征前,李元吉请求李渊抽调李世民手下的尉迟恭﹑秦叔宝和程知节等几员大将以及部分精兵,作为补充兵力随同出征。李世民找来心腹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等人商议,觉得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准备动手除掉自己的阴谋,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

六月三日,李世民向李渊告状,说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在后宫有淫乱之举。李渊闻听后极为吃惊,决定第二天早朝时将兄弟两人叫来宫中,问个究竟。六月四日清晨,一场血雨腥风在玄武门上演。长安宫城北门的玄武门,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上朝时的必经之地。兄弟二人进入玄武门,一路来到临湖殿,却发现情况异常,随即掉转马头打算回府。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埋伏在附近的李世民突然出现,跟在后面追赶呼喊。李元吉急忙张弓搭箭,回身射向李世民。他原本力大无比,此时慌乱之下连弓也拉不开,连发三箭都没能射中。

李世民的目标主要是太子李建成,只一箭便将他射落马下。这时,早已买通玄武门守将、埋伏在临湖殿附近的尉迟恭带着70多名骑兵赶了过来。乱箭齐发,李元吉中箭坠马,落荒而逃。不料李世民的马也受到惊吓,奔入旁边的树林。李世民被树枝挂住,坠落马下,倒地不起。

李元吉见状返身回来,想用弓弦勒死李世民。危急时刻,尉迟恭赶到,李元吉慌忙拔腿逃跑,结果被尉迟恭快马追上,一箭射死。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部下听说玄武门出事,立即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赶去救援,但是尉迟恭已经拎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出来展示,部下们见到主子已死,纷纷做鸟兽散。

之后,当身披铠甲,手握长矛的尉迟恭来到李渊跟前,告诉他"太子和齐王作乱,被秦王起兵诛杀了"。大吃一惊的李渊才知道玄武门出了如此大事。无可奈何的唐高祖只好违心地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他将李世民招来抚慰一番,还检讨自己对他无端产生疑虑。李世民见父皇认输,跪下伏在李渊胸前号啕大哭。

李建成下葬当天,李世民在宜秋门"哭之甚哀"。不过看来他并不是真的为同室操戈兄弟相残伤心。因为他随即就对太子和齐王的儿子们下手了,李建成的儿子安陆王李承道等5人,李元吉的儿子梁郡王李承业等5人,大多还是一些幼儿,都被斩草除根,残忍杀害。如今的门神尉迟恭和秦叔宝画像的由来,传说就是当年因为李世民害怕兄弟的鬼魂前来索命,于是派二人担任门前守卫而传下来的。但令人欣慰的是,李世民终究还是开创了一代盛世,为大唐的基业奠定了基础。

关于玄武门之变的真相,历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李世民迫不得已,被逼自卫。另一种说法是杀兄篡位,蓄谋已久。而从李世民网罗人才建立自己的天策府集团,以及早早便收买了常何等玄武门值守将领作为内应来看,显然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精心谋划的。事实上,近代史学界很多人怀疑李渊想传位给秦王,以及太子谋害秦王等传闻可能是李世民掌权后编造的。但具体情况如何,就需要史学家们继续努力,早日解开谜题了。

接下来要说的另一起比较有名的兵变,那就是陈桥兵变,我们耳熟能详的典故"黄袍加身"就出自这里。

五代末期,后周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周世宗柴荣,但是天妒英才,这位有可能和唐太宗、康熙大帝等齐名的君主却英年早逝了,留下了幼子寡妻,当时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根本左右不了朝中大局,于是朝中政权落在了丞相范质等几个顾命大臣的手上。

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公元960年2月2日,赵匡胤统率大军出了东京城,行军至陈桥驿。当时,大军刚离开不久,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这个谣言不知是何人所传,但多数人不信,朝中文武百官也略知一二,已慌作一团。赵匡胤此时虽不在朝中,但东京城内眼线众多,是以所发生的一切尽在他掌控之中。

赵匡胤统军夜宿距开封东北二十公里的陈桥驿,兵变计划就开始了。这天晚上,赵匡胤的一些亲信在将士中散布议论,说"今皇帝幼弱,不能亲政,我们为国效力破敌,有谁知晓;不若先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再出发北征"。将士的兵变情绪很快就被煽动起来,这时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见时机成熟,便授意将士将事先准备好的黄袍披在假装醉酒刚醒的赵匡胤身上,并皆拜于庭下,呼喊万岁,遂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却显示被迫的样子说:"你们自贪富贵,立我为天子,能从我命则可,不然,我不能为若主矣。"拥立者们一齐表示"惟命是听"。之后的事情,也就不用笔者多说。

五代十国,大家都知道,那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时代之一。骄兵悍将,飞扬跋扈,大多将领奉行有奶便是娘的原则。因此很多将领把军队看成了私人的财富,只有手握军权,才能在哪都有说话的权力。赵匡胤身处这样的世道,当然免不了俗,但是他会做人,和禁军各个首领关系处的特别好。很多人和他成了拜把子的兄弟,号称"义社十兄弟"。而事实证明,这些"拜把子兄弟"在这次兵变中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在这场兵变中,没有喋血宫门,伏尸遍野,更没有烽烟四起,兵连祸结,几乎是"兵不血刃,市不易肆",就取得了改朝换代的成功,创造了"不流血而建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这次兵变与玄武门之变完全是两种类型,有人说这是兵权与自身实力威慑的结果,其实不然,玄武门之变属于皇家内斗,而陈桥兵变属于改朝换代,而且赵匡胤拥有很高的谋划水平和政治见识,充分保证了军队入城的纪律,因此得到了民心。


而皇家内斗向来是你死我活,失败的一方往往就会被毁灭,所以笔者认为二者并没有可比之处,我们要做的也就是以史为鉴了。


历来现实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且最圆满的宫廷兵变除玄武门之变外别无其他,可谓是一个兵变的艺术和善后处理的典范。

唐太宗李世民在尚是秦王之时,南征北战,秦王府猛将谋臣众多,随着功劳增大,野心也逐步膨胀。作为嫡长子的李建成,在唐高祖李渊长安称帝之后,就被封为太子,李世民集团和李建成追随者之间的矛盾,就已经不可调和,终将爆发。不过,李世民非凡人作风,而是步步为营,严密策划,不骄不躁,在最恰当的时机做出了最优化的选择,最终夺得太子位,胁迫父亲退位做太上皇,自己顺利登基,成就了贞观之盛世。

实际上,在李世民决意与太子李建成撕破脸的时候,心里也有狐疑,不能确定是否能够毕其功于一役,因此派出心腹到自己的大本营洛阳做好部署,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然后,经营贿赂后宫妃嫔太监,作为内应,遮蔽李渊耳目。同时,下了最关键的一步棋,就是收买玄武门禁军守卫常何,派出间谍到太子府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府,形成策应之布局。除此之外,暗自重金打造了几百军中死士,培植势力与党羽,活动于朝野,争取支持。

一切准备停当之后,开启了兵变步骤。公元626年7月2日,当李建成李元吉策马到达玄武门之后,发现了局势不对,想要返回找救兵,已经迟了,李世民不会给他们机会,当机立断射杀了两人,并砍下头颅震慑东宫齐王府旧部,让尉迟恭进内廷逼迫李渊下诏赋予自己兵权,宣布李建成等人谋反。

为了斩草除根,杀死了自己11个侄子,防止变量出现。之后,李世民开始了登基策划。先是让李渊封自己为太子,自己的谋臣武将控制了唐朝廷核心部门。两个月后,李世民就登基了。

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计划周详,协作能力可谓惊天之举,而最终毕其功于一役,如愿以偿,取得了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走向了人生的征程。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曹操一生有三大错误:错杀一神、强占一妇、少杀一人。而强占一妇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历史有名兵变---宛城兵变。而导致这场兵变的最直接原因竟然是曹操贪恋美色引起的。

东汉末年,三国群雄并起,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中原,以雄霸之态扫视各路诸侯。

其中有冀州袁绍、徐州吕布、荆州张绣、凉州马腾等,而这些战力中,袁绍四世三公,手下谋臣大将居多,势力也是最强的,西凉马腾和韩遂关中混战,无暇威胁曹操,只有东边吕布和南边张绣是最适合的征战对象,然而吕布之名响彻三国,之威勇冠群雄,曾经有三英战吕布而不落下风,更何况现在,只好曹操把对象定在了离自己不远,且依附荆州刘表后勤保障的张绣身上。

公元196年,骠骑大将军张济挥师关中,打算占取荆州,立足此地,于是其侄张绣跟随大军一起作战,不料两军交战之时,张济负伤而死。后来张绣继承军队,听取军师贾诩建议,依附荆州刘表,定军南阳,与刘表和平共处。

依照贾诩想法,荆州常年安定,不受战争困扰,百姓富庶,而又文风强烈,人才齐聚,况且刘表其人野望颇小,招贤纳士容忍有度,张绣依附刘表,百利而无一害。

公元197年,曹操以汉献帝之名,起兵南征,宛城战张绣。

由于双方势力悬殊,张绣听取贾诩建议,举白旗投降,打开城门,欢迎曹操率军进城。

“太祖南征,军清水,绣等举众投降”

曹阿瞒不费一兵一卒就轻易收取宛城,收服张绣,大感心悦,志得意满,于是晚上大摆宴席,犒劳文武班底,庆祝入城,然而酒后的曹操还是得意忘形了。

古来风华配雪月,美酒配佳人,于是下令宛城之中寻找姿色美人,然而,曹操侄子曹安民递上言语,说宛城内有一女子,姿色艳丽,身材窈窕,曹操心痒,派兵士虏了来,后来知道此人就是年轻守寡的张绣之婶婶,张济妻子邹氏。

曹操色欲心起,不管三七二十一,拖入房中,强行行欢,此事后来被张绣知晓,感到愤怒同时更是有愧于叔父张济,奇耻大辱,于是张绣负气而行,率军反叛曹操,出其不意,致使曹军军士死伤严重,迫使曹操也是落荒而逃。

宛城兵变,曹操保安队长典韦为保护他安全,身死沙场,而作为继承人培养的其子曹昂也是战死,曹军损失惨重,此时,青州军军纪大乱,肆意劫掠百姓,曹营混乱不堪,之后于禁率军赶到,才稳定住了局面,打退张绣追兵。

不过这场因为自己贪恋美色引起的兵变,曹操却是拒不承认过错,说是第一时间没有囚禁张绣家人作为保证,才会导致如今的局面。真是死鸭子嘴硬啊。

这场三国出名的宛城兵变,因曹操强占一妇引起,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出名至今。

关于这次兵变,大家对曹操怎么看?不妨评论留言,大家一起讨论。

实说历史


王耀武,国民党阵营中最有能力的一位将领,不仅能征善战、领兵有方,而且还精通为人处世之道,自己领悟出来的关系学一路逢山开山、遇水塔桥,从一个杂牌补充旅旅长抗战八年时间逐渐挤进了国民党权力中枢,官至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山东省主席兼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年仅40岁,颖悟绝伦呀。但英明一世的王耀武也有看走眼的时候,1948年9月16日爆发的济南战役,大战第三天曾寄予厚望和委以重任的96军军长兼整编84师师长的吴化文突然兵变,致使济南城四面楚歌,王耀武打死也不相信身披累累血债的吴化文会临阵倒戈,最终兵败被俘,王耀武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杂牌军根本靠不住。

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冯玉祥一生多次易帜,人称“倒戈将军”,而吴化文的老上级正是冯玉祥,常年在冯部下任职并被送入北洋军阀开办的陆军大学深造。中原大战冯玉祥兵败出走后,老吴深得老上级冯玉祥的“真传”开始一路“摇摆”。先是到“十三太保”之一的韩复渠下任职,官至济南警备司令。抗战期间一直游离在国民党和汪伪政府间,1939年日本进军山东韩复渠为保存实力、不战而逃被蒋介石枪毙后,吴化文投了蒋介石部并成为了蒋在山东的嫡系部队。1943年抗战进入到了最为艰难的时刻,老吴经不住诱惑(说是奉老蒋密令)投了汪伪政府孙良诚部任第三方面军司令,曾参与了日军大扫荡。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改编了吴化文部为整编第84师,加入到了国民党王牌部队邱清泉第五军。

解放战争初期,吴化文到上海拜访了老上级冯玉祥,由于长年寄人篱下、任人摆布,希望为其指点迷津,老上级多年的军旅生涯经验为老吴总结了四个字,就是“保存实力”,老吴因此铭记于心,1948年的豫东战役,华野陈唐兵团兵临城下开封时,整编84师师长吴化文奉命跟随邱清泉兵团火速增援开封,为保存实力,老吴一路走走停停,等黄花菜已经凉了才到达开封郊外;支援兖州被围困的第十绥靖区李延年时也漫不经心,兖州被攻克时大部队才赶到泰安。但也曾因此招来了杀身之祸。1945年底,蒋介石命令在安徽吴化文第五路军增援被围困的第19集团军徐良部时,老吴为自保按兵不动、贻误了战机,蒋介石密令王耀武将吴化文召只济南并就地处决,由于好友的何思源告密吴化文拒不赴济才免了杀身之祸,也为三年后的济南兵败埋下了伏笔。

豫东战役结束后,粟裕的华野几乎控制了大半个山东,蒋介石由全面防御被迫转入了重点防御,要求第二绥靖战区司令王耀武务必死守济南,为了争取更多的兵力守卫济南城,王耀武力荐驻扎在山东兖州一带的吴化文担任整编96军军长兼整编84师长,由于老吴底子不干净,参加过围剿、日伪军大扫荡等血债累累,王耀武认定老吴没有反水的可能性,委以了重任,负责济南西郊一带的防卫任务,并把王耀武最后的逃生路济南机场也交给了老吴守备。除此之外,为了让老吴安心作战,王耀武拨给了两个旅让其指挥,还准备了大礼让其部队吃好喝好。

但王耀武千算万算也没想到,吴化文早在抗战胜利后与新四军有过多次接触,由于局势尚未明朗而且蒋介石给予装备了大量的美式装备,老吴一直心存芥蒂并没有挑明与新四军的关系,直到解放军大军压境、炮轰济南西郊阵地后,老吴经不住打击才率部宣布通电起义。而吴化文的兵变王耀武第二天清晨才知晓,但为时已晚,西郊和西南郊的沦陷济南城无险可守,机场的丢失王耀武已经成了瓮中之鳖,十几万大军不是被俘就是被歼,一代抗日名将的军旅生涯就此结束。


赛门之略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兵变有,三国时期的高陵政变,唐朝的玄武门之变。,宋朝的陈桥兵变,明朝的靖难之役,清末的武昌起义,民国时期的南昌起义,等等

说一说玄武门之变。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唐朝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他手下聚集了尉迟敬德,秦叔宝,徐世勣,李靖,程咬金等著名将领和房玄龄,杜如晦等著名的谋士。实力强大。

李建成也统领一支军队,又是皇太子,又有齐王李元吉和一大批皇亲国戚支持,并且宫庭的守军(玄武门的卫队)也在他的控制之下。所以,总的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势均力敌,旗鼓相当。

唐高祖有两个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暗中和李建成和李元吉勾结,时常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李渊便逐渐疏远了李世民。李建成等人趁机想暗害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元吉,世民随李渊出外打猎,李建成故意让李世民骑他的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想把李世民摔死。还有一次,他请李世民喝酒,酒里下了毒,想毒死李世民。李世民毫无防备,饮酒之后肚腹疼痛,大口吐血,幸好淮安王李神通在场,把李世民揹回西宫,及时救治,方才没事。

李建成还用金银财宝收买秦王府的武将,又通过李渊把房玄龄等李世民的心腹谋士一个个调到外地。当时有突厥入侵,李建成向李渊推荐李元吉代李世民北征,并请求将秦王府的尉迟敬德,程咬金,秦叔宝等归他指挥。李建成和李元吉策划等出征的时候杀掉李世民。

消息传到李世民那里。李世民急忙找来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商量对策。李世民无意骨肉相残,但大家一致认为,再不动手,必遭祸害,必须立即动手,先发制人。

唐高祖武德九年(626)的一日,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张婕妤和尹德妃的暧昧关系以及要迫害自已的事情。李渊大吃一惊,决定明天亲自审问。

当天夜里,李世民调兵遣将。第二天一早,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李建成和李元吉自以有有张婕妤和尹德妃在内照应,宫门卫队又是他们的人,虽听到了风声,也依旧骑马进了玄武门。

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已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了。建成和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不妙,拨马往回走,听后面有人喊他们,回头一看,正是李世民。李元吉急忙张弓搭箭射李世民,由于心慌,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回射一箭,正中李建成,落马而死。

李元吉向西逃跑,一阵乱箭射来,李元吉趁势滚下马鞍,往树林里钻,李世民赶来,李元吉突袭,骑到李世民身上,动手扼住李世民脖子。万分危急时刻,尉迟敬德飞马奔来。李元吉起身想跑,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了。

玄武门外,双方兵士打成一团。尉迟敬德跑去见李渊说明了情况。李渊征询身边大臣的意见。大臣见建成元吉已死,便说,秦王功高盖世,深得民心,理该立为太子。李渊立即下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结束了这场政变。

这年八月,唐高祖被迫让位于李世民,退居为太上皇。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欢迎点评。


夕阳晚霞


济南战役胜利后,毛主席对许世友将军说:“这场战役之快,天下恐怕有两个人想不到,一个是本人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毛主席这话说的一点都没错,老蒋接到济南失守的电报后,打死都不相信,直到亲自乘飞机到济南上空观察后,才不得不接受这个结果。

济南自古就是战略要地,民国时期又是津浦铁路和胶济铁路的交汇处,及华北、华东的连接处,所以济南的得失,对国共双方意义都非常重大。

当华东解放军准备发动济南战役时,老蒋急调3个兵团救援,同时准备将战斗力较强的74整编师空投济南城。

负责攻城的解放军兵力有14万人,而守城的王耀武部有近11万人,济南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所以对我军来说,攻城的任务非常艰巨。

要解放济南除了要打好攻坚战外,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首先必须先占领机场,阻止74师进入济南城。

其次,要能迟缓徐州的3个兵团援敌,当时负责阻援的华野兵力并不充分,所以济南城能坚守的时间,对双方来说至关重要。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敌我双方在外围据点争夺很激烈,一直处于胶着状态。

就在这时九纵司令员聂凤智很着急,毕竟只有10天的攻城时间,于是他决定化助攻为主攻,尽快打开局面。

随着九纵加入战斗,一下子打乱了王耀武的部署,他不得不抽调驻守机场的预备队,增防茂岭山、砚池山高地。

而王耀武兵力一调动,让我军十纵找到了攻占机场的机会。不过虽然机场兵力空虚,但附近的国军96军吴化文部却不得不防,如果96军及时增援会给我军造成很大的阻碍。

吴化文原本是伪第一师师长,抗战胜利后被蒋收编,虽然有个96军军长的头衔,但一直得不到重用。

虽然手下有2万多人,但军需补给经常跟不上,吴化文对此非常不满,所以平常与我军互动频繁。

不过当时局势不明朗,吴化文一直不敢轻举妄动。现在正值济南战役关键时刻,如果此时吴化文部起义,无疑会大大缩短攻城时间,同时能给我军创造更多的主动权。

9月18日,国民党空军已经开始空投74师,十纵一边炮轰机场,一边给吴化文施加压力,让他撤出机场南部阵地。

吴化文一直犹豫不决,他想观察一下形势再做决定,不过增援机场的事他也不敢干。

74师空降失败后,吴化文还没有明确态度,十纵首长决定双管齐下,一边派人加紧沟通,一边给吴化文施加军事压力。

18日夜,我军对96军151旅发动攻击,仅20分钟就消灭了敌军一个营。吴化文顿时慌了神,请求给点时间,他和各级军官商量一下。

19日晚,吴化文在军部召开团级以上军官会议,经过2个小时的讨论,96军全体同意起义。

会议结束后,吴化文部迅速撤离各阵地,到我军制定地点集结。当96军起义的消息一传开,立马引起了济南城守军的慌乱。

王耀武感到大势已去,紧急向老蒋发报要求突围。但老蒋一口拒绝了王耀武的请求,要求王部坚守待援,并给予了具体防守指示。


不过此时济南城人心已散,失守已是必然结果。为了不给敌军喘息的机会,我军于19日凌晨发动全面攻城。

经过7天的苦战,我军取得了济南战役的胜利。这是我军在山东的最大胜利,极大震动了国民党。数天后,山东境内的国军纷纷弃城而逃,至此山东大部被解放。

济南战役胜利后,毛亲自给吴化文发来电报,对其起义大加赞赏。随后96军被改编为人民解放军35军,并参加了淮海战役。



花木童说史


磨史作镜

18小时前 · 历史领域创作者

中国历史十大政变:

1.沙丘政变。秦始皇病死在沙丘宫,宦官赵高勾结丞相李斯,秘不发丧,矫诏逼死长子扶苏和大将蒙恬,立胡亥为秦二世。

2.高平陵政变。曹魏太傅司马懿,利用权臣曹爽跟随魏主曹芳到高平陵祭拜的机会,关闭洛阳城门,以太后之名义宣布曹爽等罪状,曹爽放弃抵抗,最后被诛杀三族,曹爽一党覆灭,曹魏政归司马氏。

3.玄武门之变。唐除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随后逼迫父亲李渊禅位于自己,改元贞观。

4.马嵬之变。安史之乱叛军进逼都城长安,唐玄宗西逃四川,路上在马嵬坡禁军哗变,杀死宰相杨国忠,逼唐玄宗处死杨贵妃。不久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为帝,是为唐肃宗。此时的玄宗还在四川也并未有禅位。

5陈桥兵变。后周殿前都检点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

6.南坡之变。这是元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变,元英宗即位,想要有一番作为,触犯了保守者利益,在南坡被刺杀。

7.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被瓦剌俘虏,其弟弟朱祁钰在大臣支持下即位为景泰帝。一年多后,瓦剌放还英宗,景泰帝尊其为太上皇幽禁于南宫。几年后,景泰帝病重,且无子嗣,徐有贞、石亨等文武拥立英宗复位,景泰帝不明不白死去。

8.辛酉政变,慈禧太后联合慈安太后和恭亲王奕䜣,扳倒了肃顺等顾命八大臣,掌握了最高权力。

9.戊戌政变。慈禧太后逮捕杀害维新派,囚禁光绪帝,宣布自己训政,重回前台。

10.北京政变。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反戈一击,囚禁了大总统曹锟,第二次直奉大战直系惨败,北京政府被张作霖、冯玉祥控制。



磨史作镜


西安事变

全国抗日爆发前夕,蒋介石不顾军民要求联合中共抗日的一致请求,命令张学良向中央苏区所在地延安发动总进攻,企图消灭我党。

张学良等人向蒋介石请命,要以大局为重,联合共产党一起抗日。

蒋介石的回复是“攘外必先安内”并且亲自由南京到达西安,指挥向延安进发。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了政变,扣押了蒋介石,这次政变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因为是发生在12月12日,也被称为是双十二事变。

正是西安事变的发生,直接导致了国共两党的合作,达成了全民的诉求,国共两党开始联合抗日。

结果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我们迎来了属于全民抗日的胜利。

玄武门事变

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刺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并且逼迫父皇李渊退位。

此次事变最终导致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后代直接被灭族。

李世民由秦王晋升为皇帝,并且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开创了大唐的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沙丘政变

秦始皇第五次全国大游行的时候,走到沙丘病故了。


秦始皇驾崩前,写下诏书让公子扶苏赶紧回咸阳城料理自己的后世,登基当皇帝。

但是,这个诏书最终并没有发出去,而是被赵高扣押了下来。

赵高说服胡亥,李斯篡改了遗照,把立扶苏为帝,改成了立胡亥为帝。并且刺死了扶苏和蒙恬蒙毅兄弟。

结果导致了秦朝在秦始皇去世后,仅过了两年多的时间就灭亡了。

陈桥事变

赵匡胤黄袍加身,正是在陈桥。

在陈桥穿上黄袍的赵匡胤回到开封就宣布称帝了,他开创的王朝就是大宋王朝。

赵匡胤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当上皇帝,没有经过流血事件的。

他也是中国历史最为伟大的一代帝王。

赵匡胤在当皇帝的期间除了北方的契丹和北汉,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史学达人


🌹写出历史上三次兵变,共同分享!

📒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割据混战局面。960年,后周的大将赵匡胤,在河南封丘的陈桥驿发动了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三拜九叩,山呼万岁……拥戴赵匡胤做皇上。

📔赵匡胤就这样轻松地当上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取代了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后来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图片①)

📔长春六十军起义:国民党60军以云南人为主,军长曾泽生中将在抗战中,率军远征赴缅作战。抗战后回国驻守东北的长春。辽沈战役关键时刻,由于地下党的多年工作,在1948年10月中旬,曾泽生率60军在长春东线起义。10月19日守城司令长官郑洞国宣布投诚,长春解放。60军起义,是解放战争中,第一次争取成功的国民党整军起义,对夺取辽沈战役的胜利具有重要意义。后来拍成电影——《兵临城下》(图片②)

📒《佩剑将军》贾旺起义:淮海战役打响后,长期深入国民党军队的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两位将军,奉组织命令,于1948年11月,率国民党第77军和59军两万余人,在贾旺、台儿庄地区起义,促成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碾庄战役的胜利,为淮海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朱德,于12月10日向在“淮海战役中举行起义的国民党军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中共地下党员何基沣、张克侠发出贺电,祝贺他们起义成功”。

📒这类事件很多,列写至此,以后有机会再叙!





笑看东篱


比较有名的政变,算上发展成内战的话,有不少。

三家分晋。是赵、魏、韩三个晋国大家族联合起来,推到了晋国第一大家族智氏,然后将晋国的国土分成三部分,各自立国。【晋国一倒,周天子也就彻底失去最大依仗,乱世即将来临。】

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一起,标志着奴隶制社会走向解体,封建制社会即将到来。

玄武门之变。原本挺正常的皇子夺位,流血冲突的范围也不广,但是被各种小说、影视作品渲染起来后,也就出名了。影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夺得皇位,而李世民的能力出众,创造了又一个盛世。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军方拥护下夺取了柴宗训的后周统治权,后周基础上建立的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乱世,传统汉地再次得到基本统一。【传言,因为兵变上台,所以宋朝的制度偏向于限制将领,导致宋朝军事积弱。】
靖难之役。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发动军事政变,夺取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而朱棣能力出众,明朝迎来了最辉煌时期。【朱棣削掉各个王爷的兵权,但是俸禄和爵位没动,皇族这个蛀虫开始形成。明粉津津乐道的各种辉煌,基本就发生在朱棣时期,比如内阁、郑和下西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