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天津话,藏着天津人的规矩,出门做客注意五个词就能被夸有家教

生活在天津,规矩其实是很多的。

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好多的“妈妈例儿”都不太讲究了,对于年轻人来说,老规矩渐渐消失,但是老天津话里还保留了一些“遗迹”。

天津话,藏着天津人的规矩,出门做客注意五个词就能被夸有家教

天津人张口闭口都爱说个“您了”、“您”。您是天津人特有的语言,是一种敬语。听到“您了”的称呼,立马就觉得心里热乎、亲切、舒坦,感到受到尊重了,有尊严了,有面子了。

要不张二伯为嘛天天堵胡同口呢。

有一回,在公交上见着一姑娘给老大爷让座,老大爷说:“姐姐,没事儿,我就一站地!您坐着吧!”天津人!绝对的天津人!

天津人见面必打招呼,这是规矩。这种规矩是打小养成的,对家人称呼自然不用多说,见着七大姑八大姨大爷(yè)或者“掰掰”那必须先开口叫着,在外,称自己父母叫“老家儿”;妻子的父亲叫“老丈杆子”;管妻子的姐妹的丈夫不叫姐妹的丈夫,叫担儿挑。

天津人见着长辈打招呼不是“您早”“干嘛去?”,这样打招呼会被别人认为没礼数,您得说:“大妈,您早啊,吃了吗?”“大爷,您了嘛去?”

老天津人常这样训斥子女:“张大爷,您瞅瞅那(nèi)孩子(zi)也不知道叫人。”意思是责怪晚辈不懂礼数。天津人讲究面子,打声招呼,高不了我,低不了你。打招呼的人轻松自然,被称呼的人也欣然接受。

受累

天津话,藏着天津人的规矩,出门做客注意五个词就能被夸有家教

天津人知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求人帮忙讲究客气,俗话说“拜一拜不见外,礼多人不怪”,所以天津人的“劳驾”、“受累”这类客气话常挂在嘴边。

耷拉爪儿

天津话,藏着天津人的规矩,出门做客注意五个词就能被夸有家教

天津人爱热闹,就爱请客和做客。

串门儿没听说谁“耷拉爪儿”去的,不拎几斤水果,都没脸敲人家门。

住平房伙单做饭的时候,到谁家借棵葱、拿头蒜都是常有的事。

找邻居借个碗儿,可不能空着送回去,一定得装上些自个家的食物,这叫“有借有还”。

要饭和挣了

天津话,藏着天津人的规矩,出门做客注意五个词就能被夸有家教

在被人家做客免不了吃饭,饭桌上的规矩那句更多了。

只说吃饺子吧。这是咱们中国的优良传统,当然煮饺子也是有忌讳的,比如煮破的饺子不说“破”了、“烂”了、“坏”了,而要说“挣”了,“涨”了。这些忌讳带有人们求吉纳祥的寓意。

栽面儿

这个栽是栽跟头的栽。

天津人不张扬,也不以貌取人,但特别看重一个人行为举止合不合规矩。

天津人讲究个坐有坐相、站有站相。

坐那就抖腿、站那就倚门,这不是二流子就是老鸨子。

迎面碰上老人,甭管官职大小、地位高低,都得给老人侧身让道。争座抢座、抢道占道的事儿,老天津人可干不出来。

天津话,藏着天津人的规矩,出门做客注意五个词就能被夸有家教

没别的,就是因为干这种事儿,天津人觉得太栽面儿。

到别人家做客尤其不能太随便,不然也是栽面儿。

天津人讲规矩,是方方面面的,全方位的,讲究个“话到礼到”,而且说话得“看人下菜碟儿,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这可不是“见风使舵、溜须拍马”的意思,而是能够在待人接物时为人考量、投其所好,要是不知深浅胡说八道,就容易得罪人,一个小小的规矩里透着为人处世的智慧。

有前辈说,在网上总有人说,天津人瞧不起外地人,嘴上一口一个“老坦儿”的叫着。其实这是种误解,天津人口中的“老坦儿”,绝对不是对外地人的讽刺,而是对不懂规矩的人的讽刺。

出去做客翻腾人家冰箱、吃请专点贵的、吃菜净挑自己爱吃的……

你就是祖宗十八代纯种天津人,也脱不开老坦儿这个帽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