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1923年溥儀執意將近千名太監趕出宮,不少太監出宮即跳河

1923年溥儀執意將近千名太監趕出宮,不少太監出宮即跳河

  末代皇帝溥儀的人生脈絡眾所周知,但諸多細節卻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溥儀生前還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背後故事?哪些故事更接近歷史真相?晚清研究專家賈英華歷時三十年採訪三百多位溥儀身邊人,挖掘溥儀一生人所罕知的背後故事,揭示晚清宮廷聞所未聞的歷史細節,於本書首次披露諸多珍貴照片及文物,讓你換個角度看溥儀。

  溥儀從監守自盜宮中國寶,再到建福宮神秘大火,乃至驅逐太監出宮,可謂事已做絕

  溥儀獨自跑到醇王府,要求父親載灃立即表態,否則就不再回宮。這樣一來,載灃無法和內務府大臣商量,消息也就不會提前洩露出去。起初載灃堅決不同意,他歷來是什麼事都“照例”,這次依然結結巴巴地說:“這,這有違祖制呵。”

  哪知溥儀放出了狠話,臉色一沉,說:“王爺如果不答應,我就從今天起住在醇親王府,不再回宮裡啦!”

  載灃急得沒了主意,遂在屋裡原地打轉,結果一瓶汽水被碰到地上,“砰”的一聲炸了。哪知溥儀卻沒事人似的順手拿起一本書,獨自讀了起來。正在載灃遲疑當中,溥儀板著面孔站起身來,把話算是說絕了:“我寧肯不當這個皇帝,也不留下這些太監。”

  如果溥儀不再當遜位皇帝,那載灃的“養廉俸銀”誰發呀?在溥儀軟磨硬泡之下,載灃只好違心地勉強同意。妥協條件是,幾位老太妃那兒要留下一些太監。

  隨後一天之內,宮內太監幾乎全部被轟出了紫禁城。據莊士敦記載,過去宮內近三千太監。一九二三年時,宮內還剩太監一千人,這時只留下一百多人左右。

  據末代太監孫耀庭回憶,不少太監出宮後,因沒任何生活出路,走出宮門就跳進了筒子河。老太監信修明當年也作過一段記載:

  “民國十二年(1923年),溥儀在建福宮內的‘德日新’(注:‘德日新’,係指建福宮中的一間大殿。)演電影,此後,燃起的大火將宮內的珍寶付之一炬。遂釀成溥儀悉數將太監轟出大內。”

  近千名太監被趕出宮後的情形,說法不一。這裡倒有必要交待一下歷史實情。其中絕大多數太監因無處居住,只得暫住位於故宮正北方中軸線的燕翅樓。它在地安門南側,與地安門並稱為北城的三大防衛大門,老北京人俗稱之“後門”。因其在天安門正北方向,明代稱之北安門,清朝時改為地安門——隱含天安、地安之意。燕翅樓東西方向各十五間房,猶如鴻雁展翅拱衛著京城北大門。

  經內務府百般籌措遣散費用,一個多月後,大部分太監被陸續遣回老家。末代太監孫耀庭曾對我回憶說,當溥儀被趕出故宮,不少太監拍手叫好。

  內亂起於鬩牆之內,似乎已成定數。溥儀從監守自盜宮中國寶,再到建福宮神秘大火,乃至驅逐太監出宮,可謂事已做絕。

  溥儀難以說出口的是,他在宮中始終頭疼兩件事,一是始終與他為敵的太監,再就是管不住內務府大臣。

  溥儀當然最清楚不過。起初洋帝師進宮前,有過一場爭論,洋人當帝師史無前例,歸哪兒來管?有人提出,讓內務府管,不能給他任何頭銜。但推薦人載濤等王爺提出,中外一視同仁,絕不能歧視。

  最終溥儀拍板聽從七叔的建議,授莊士敦二品頂戴後又授予一品頂戴,建議與中國帝師一律平等。這背後的故事,洋帝師可並不知道。

  當莊士敦被授予一品頂戴後,感到很奇怪。一個個過去瞧不起他的大小太監,紛紛過來給他磕頭祝賀,更奇怪的是,磕過頭後,離開時都狠狠瞪他一眼。莊士敦更惱火的是,一位太監首領磕過頭對他表示祝賀時,公開挑明瞭:我說你也太不懂事了吧?幾十個太監過來磕頭,你怎麼一點表示也沒有呵?

  莊士敦反問他,我不明白,你要什麼表示?太監首領說,按照宮內的老規矩,皇上給你開那麼高工資,你好歹也要給大夥一點賞賜呵。

  莊士敦沒理那個太監首領。等到內務府官員來找他,莊士敦這才知,自己犯了眾怒。莊士敦眼珠一轉,計上心來,鄭重提出:可以賞賜,但有一個條件,你們要給我一個正式收據。來人一聽,這不是明擺著證明我來索賄嗎?兩人爭吵了起來。結果不歡而散。由此,莊士敦和內務府官員及太監利益集團結下了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