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世界上最大的陵墓,比我國的秦始皇陵還大,你肯定想不到在哪

眾所周知,皇陵是古代封建帝國君主的專屬墓地。之所以說它是帝王的專屬墓地,不僅是因為其皇陵的規模宏大,其所包含的意義也是非常之重要的,因為皇陵的選址和建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國家的龍脈。當然了,這些說法不過只是古代封建社會的說法而已,並不準確,畢竟國家是否興盛最大程度取決於君主是否賢明。

但總的來說,皇陵所代表的還是一種皇家的威嚴,這也是作為統治人民的一種手段而已。修皇陵這種事,絕不僅僅只有中國古代才有,在世界上的很多國家都普遍存在,比如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有這樣一座建制恢弘的皇陵——仁德天皇陵!

世界上最大的陵墓,比我國的秦始皇陵還大,你肯定想不到在哪

仁德天皇陵

仁德天皇陵,全稱為“百舌鳥耳原中陵”,位於今天日本堺市大仙町。雖然其名字是叫“仁德天皇陵”,但是陵墓裡面的墓主人的實際身份不明,日本只是在傳統上將其比附為仁德天皇而已。

仁德天皇的陵墓為“前方後圓”的古墳建制。陵墓全長約有486米,後圓部直徑約為249米,高度為35米,前方部分寬度約為305米,高度約為33米,由三層建成。是日本最大的陵寢,同時也是全世界迄今為止最大前方後圓墳。

陵墓總佔地面積一共有48萬平方米,其規模比我國的秦始皇陵還要大。但問題是,這位“仁德天皇”究竟是誰呢?

世界上最大的陵墓,比我國的秦始皇陵還大,你肯定想不到在哪

仁德天皇陵

“仁德天皇”別名為大鷦鷯尊,大雀命,生卒年不詳,是應神大王的王子,同時也是大和政權的第十六代天皇。在位時間約為公元4世紀後期到5世紀前期,這一期間正是我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時期,同時也是“大和朝廷”統一國家的鼎盛時期。

據史料記載,“大和政權”興起於公元三世紀中葉以後的大和(即今天的日本奈良縣)。在三世紀初的時候,日本島上已經有許多小國,但其都各自為政,其中實力最強的是“邪馬臺國”。等到邪馬臺國衰落之後,大和國趁勢而起,頓時成為當時日本島上實力最強的國家。到了公元五世紀的時候,大和國基本統一了日本列島。

但是,大和國只是各地臣氏族貴族的聯合政權,而天皇只是世襲的君主而已,並沒有絕對的權力,只是氏族貴族的共主而已。就權利歸屬來說,大和國的天皇和我國古代各朝代的帝王相比,還是要遜色不少的,畢竟我國古代的很多皇帝都是十足的“獨裁君主”,國家大權基本都掌握在自己一人手中。

世界上最大的陵墓,比我國的秦始皇陵還大,你肯定想不到在哪

古墳時代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大和時期創造出來的文明已然成為了日本文化的源頭,比如現在的日本人都驕傲地稱自己為“大和民族”。就好像我們稱自己為“中華民族”、“華夏民族”一樣。

在大和政權統治時期,日本的天皇貴族以及一些世家大族,大都以為自己建造高大的墳墓為榮。而這種叫做“古墳”的建制宏大的墳墓首先是在畿內出現,然後逐漸傳到全國。所以在日本的歷史上也將公元三世紀後半葉到公元七世紀稱之為“古墳時代”。當然了,這也是日本繼繩文式文化、彌生式文化之後的又一個文化階段。

跟朝代的演變一樣,古墳也經歷了前中後三個時期。而“仁德天皇陵”的建造便是處於大和政權的興盛統治時期。

世界上最大的陵墓,比我國的秦始皇陵還大,你肯定想不到在哪

仁德天皇陵建造

2018年10月15日,日本宮內廳宣佈,將對仁德天皇陵實行挖掘和調查工作。根據專家推測,修建這座皇陵光是運土就需要能承載5噸重的卡車562300輛,一年就需要至少60萬人工,並得歷時十五年零八個月才能建成。

我國最大的秦始皇陵,其佔地有56平方千米,一度被人們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皇陵,但事實上,日本的仁德天皇陵要比秦始皇陵還要大。

此外,根據日本史料記載,仁德天皇在下葬的時候,其皇陵中所陪葬的金銀玉器數不勝數。在1872年的時候,墳丘的方形部分崩壞,還露出了橫穴式的石室,裡面有石棺,棺外面還有鎏金銅甲冑、刀、玻璃器等;

世界上最大的陵墓,比我國的秦始皇陵還大,你肯定想不到在哪

秦始皇陵

相對於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皇陵來說,仁德天皇陵千百年來無一人敢動。即便是在公元15世紀的日本戰國時代,缺糧少餉的藩主首領也不敢輕易打它的主意。當然了,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由於日本人對天皇的敬重,將其看作是神靈一般的存在,因此沒有人敢對天皇有絲毫的不敬。

就陵墓保護這一點來說,我國古代的皇帝陵寢大部分已經受到過盜墓賊的光臨了。在三國時期,曹操為了能夠得到足夠的軍餉,甚至還專門組建了負責盜墓的官職——摸金校尉。所以日本的仁德天皇陵保存得如此的完整還是比較讓人敬佩的。

世界上最大的陵墓,比我國的秦始皇陵還大,你肯定想不到在哪

小結

值得一提的是,當遊客前去此地遊玩的時候,還必須得時刻保持虔誠的心,在遊覽的時候不能嬉鬧與拍照,甚至連大聲說話都是被禁止的。如果一旦有遊客違反其中條例,那麼就立刻會被工作人員驅逐出去。

所以由此可見,日本人對自己民族歷史的尊重和敬仰程度之深,而筆者認為,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參考文獻:《日本史》、《宋書·倭國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