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豹式坦克,也被称为五型坦克,诞生于1943年,是二战中、后期德军的主力坦克,它的出现曾被评价为是二战时最出色的坦克,这种评价并非是建立在绝对的火力和坚固的装甲等单方面来说的,而是它的平衡设计非常出色,德国人很好的将坦克的火力、装甲防御和战术机动性完美的结合在了一起,在其中找到了一个稳定的平衡点,攻守兼备,机动灵活,易于生产,这些特点和性能在战时是非常必要的。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二战中最经典的战术莫过于德国的“闪击战”了,这种以坦克为主力的战术在入侵苏联时屡试不爽,凭借强大的装甲力量让德国人纵横千里,在苏联境内无人能挡,苏德开战之初,苏联装备的坦克主要是T-26、T-28以及最新型的T-34,德国人使用的是III型坦克、IV型坦克,另外还包括大量的I型、II型等轻型坦克。

不过也正是这个T-34,让德军吃了不少的苦头,为了应对这个强敌,豹式坦克应运而生。

“豹”的研发背景

豹式坦克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41年,在此前的巴巴罗萨行动中,德国人见识到了苏联人的重装悍甲——T-34,这种苏联人刚刚研制出来的新型坦克给德国的装甲部队造成了重大伤亡,这是从“闪击战”实施以来从未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它给德国人一记重重的耳光,因为这种坦克性能完全超越了德军装备的III型和IV型坦克。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苏联T-34坦克

希特勒不允许有能够阻挡他们前进脚步的“绊脚石”出现,在1941年秋天,德国人千辛万苦俘获一辆完整的T-34坦克,为此希特勒成立专门的小组来研究这辆坦克,目的就是要针对性的来研制一款可以打败T-34的坦克。

有人说豹式坦克是T-34的仿制版,是德国人逆向复制苏联人的武器,其实这种说法不太确切,苏联的T-34使用的MZ-2装甲在当时的德国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使用的动力是一台连德国人都无法仿制的柴油发动机,原本有仿制打算的德国人基于上述两个原因放弃了这种想法。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不过他们通过研究、拆解这辆俘获的坦克,得出了T-34成功的三个关键点,大口径的主炮、倾斜的装甲和功率强劲的发动机,而这三个因素也成为了豹式坦克研制的基础,要想与之抗衡,必须采取相同的设计,而且要更好。

针对性设计生产

起点已经确定,即为超越T-34,军方结合战场需要提出了自己的设计要求,车身长度不超过3.15米,宽度不超过3米,整体重量在30-35吨之间,正面装甲60mm以上,侧装甲40mm以上,火炮使用75mm口径,在1000米距离内可以击穿140mm装甲等。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豹虎同框

结合军方要求和T-34研究数据,戴勒姆-奔驰公司和MAN公司分别提交了自己的设计方案,奔驰的设计方案非常接近于T-34,也可以说是T-34的德国版,它摈弃了德国人一直使用的三人炮塔,转向了双人炮塔的设计,使用柴油发动机和后轮驱动等多项全新的设计。

而MAN公司的方案则是在T-34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德国传统设计,仍然使用三人炮塔,尺寸方面较T-34更高、更宽,动力也更加强劲,虽然希特勒本人对于奔驰公司的设计非常满意,但是鉴于战时的实际情况,新造双人炮塔的速度必定要慢于德国一直使用的三人炮塔,加之莱恩金属公司在此之前被受命设计的75mm主炮完全是按照三人炮塔设计的,和奔驰公司的设计不匹配,在战事紧张的年代,这些时间因素会被无限放大,奔驰公司方案有太多创新之处,虽然设计的坦克很强,但是新技术大量应用和兼容性问题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调整,可打仗不能有一分钟的拖延,MAN公司的产品最终获得了军方青睐。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方案定型,测试过程比较坎坷,早期的豹式坦克稳定性非常的差,迈巴赫生产的HL230P30发动机性能不稳定,经常因过热而起火,变速器和驱动装置时常发生故障,炮塔的旋转和悬吊系统也存在问题,这样的产品是不可能被允许上战场作战的,因此在1943年4月,所有接受测试的豹式坦克在福克兰群岛被重新升级,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在测试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

1943年5月,升级完成的豹式坦克开赴格拉芬沃尔训练场开始进一步接受测试,同年7月,部分测试完毕的豹式坦克开始装备部队,不过这些初期产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问题,性能依然不是非常的可靠。

豹式坦克的性能与参数

虽然研制时间较短,而且测试阶段故障频发,但这辆坦克与以往的德国坦克相比,性能和设计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量使用倾斜装甲设计(以往德国坦克都是以垂直装甲为主),正面主装甲厚度达到110mm,唯一的垂直装甲是在炮塔的两侧,这样的装甲可以有效降低低角度射击的威胁。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发动机的布局方式则依然延续德式坦克的设计,后置发动机,变速箱位于车体中央,前轮驱动。

75mm口径的主炮面对T-34的76.2mm主炮也是不虚的,1000米内贯穿140mm装甲完全没有问题。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不过在实战中,豹式坦克的车轮却是一个很失败的设计,8对交错车轮在道路泥泞的苏联成为了后勤保障的噩梦,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泥土和各种杂物在车轮间纠缠、结冻,严重影响了行军的速度,而且在车轮损坏时,必须要将全部的车轮都拆卸下来才可以更换维修。

豹式坦克性能参数:

外形尺寸:6.87米(长)×3.27米(宽)×2.99米(高)

全车总重量:44.8吨(原本的设计为35吨左右,但是希特勒要求增加装甲厚度就变成了44吨)

主炮:75mm 莱恩金属 KWK 42,备弹82发

副武器:2挺7.92毫米MG34机枪

装甲:正面110mm,全身16-80mm

动力:Maybach HL230P30 V12水冷700马力汽油发动机

速度:46千米/时

作战范围:200千米

生产数量:6000辆左右

生产成本:大约11万美元(以当时汇率计算)

战绩

豹式坦克的首次亮相是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德军第51和52装甲部队共192辆豹式坦克参战,和许多初次上战场的装备一样,首次表演一般都不是那么的成功,在奔赴战场的过程中就有15辆坦克因为机械故障掉队,剩下的177辆在首日战斗结束后,只剩下40辆状态正常,其余大部分都因发动机和变速箱等原因瘫痪,此战德军因战损失28辆豹式坦克,而战绩则是击毁了敌军大约260辆坦克(这个可信度比较低)。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这次战斗虽然豹式坦克的表现一般,但是其潜力已初见端倪,75mm的主炮有能力在远处摧毁任何一款苏联坦克,不过由于装备数量较少,故障频发限制了其发挥,也是在这次战斗之后,德国人再一次重新修正了豹式坦克出现的问题。

1944年初,豹式坦克第一次被用来对付美国和英国军队,之前由于这种坦克很少出现,美英指挥官认为它是一种不会被大量建造的重型坦克,6月底当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时,他们震惊地发现,该地区的坦克中有一半以上是豹,大大超过他们手里的M4谢尔曼坦克,这种拥有75mm主炮的豹式坦克给盟军装甲部队造成了重大伤亡,它可以在M4的射程之外开火并将其击毁,而M4坦克装备的75毫米火炮却无法穿透豹的正面装甲。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豹式坦克在后续的战斗中表现越来越好,在2000米范围内基本没有对手,它可以在这个距离内击穿任何坦克,当然了,除了苏联的IS-2重型坦克和后来美国专门为应对豹式坦克而设计的M26坦克,据后来盟军统计的资料显示,豹式坦克对盟军和苏联的坦克战损比高达1比9,既一辆豹式可以换盟军5辆M4或者9辆T-34,这个数字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个惊人的纪录。

对手的反应

为了对抗黑豹,美军开始研制装备有76毫米口径主炮的的谢尔曼坦克,以及新型M26潘兴重型坦克,英国部队则研制了用谢尔曼坦克地盘加75mm加农炮而成的谢尔曼萤火虫反坦克车来对付豹式坦克。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M4坦克

而苏联对豹式坦克的反应更加迅速,立刻着手升级手里的T-34,为其配备了85mm口径主炮,尽管豹在性能上占据优势,但苏联的T-34 85mm坦克在数量上占据主导地位。

不要以为二战德国只有虎式坦克,豹式坦克同样不可小觑

此外,苏联还研制了IS-2重型坦克(122毫米火炮)和苏-85和苏-100反坦克车,这让战争后期豹式坦克的生存几率越来越小。

豹式坦克

豹式坦克,在二战期间和虎式坦克齐名,是一款性能非常优秀的主战坦克,虽然在初次战斗中表现不佳,机械故障频发,不过德国人很快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并在接下来的一系列战斗中表现出色,虽然后期德军坦克手素质明显下降,影响了豹式坦克真正实力的发挥,但在柏林防御战中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装甲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