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清代宮廷服飾中最華彩的一筆——后妃服飾中的青與藍

清代宮廷服飾中最華彩的一筆——后妃服飾中的青與藍

清朝作為中華帝制的最後一個王朝,清代統治者審視並借鑑歷代的冠服制度,沿襲了前朝的章採紋飾,朝服色彩。清朝入關後將漢族服飾和滿族服飾的特點融匯形成了現在遺留下來的清代服飾。後宮妃嬪的服飾色彩更是呈現了歷朝歷代無法企及的豐富多彩,其色彩搭配上華貴優雅間豔麗又不失焦躁。青、藍色在妃嬪服飾的搭配中也應用廣泛,除了地色和圖案搭配以外,在便服中也是極為常見的。

一、古時宮廷的青、藍色

青藍色在生活中極為常見。然而令我們想不到的是,古時青藍色在百姓心中就頗受歡迎。最早可以追溯的夏商時期,清朝時期的應用則更為廣泛。為何青色和藍色在歷朝歷代的使用中都如此廣泛呢?又何為青何為藍?

藍色所指早期為靛藍所用的藍草,由於靛藍染色技術成熟,在清朝時藍色成為了宮廷和民間廣泛使用的色彩之一。“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而青代指植物出生的色彩,典籍中有載:“青,生也,象物生時色也。”古時的青色屬於一種介於藍和綠之間的顏色,其範圍較為廣泛。除此之外在古文中,青有時可以代指黑色,例如:“青如白絲”。

“青,東方色也。”夏朝時期人們就崇尚青色並賦予之東方之色彩,《禮記·月令》中從有這樣的記載:“孟春之月……天子居青陽左個……載青旗,衣青衣,服倉玉……”。隋唐以後,朝廷有了“品色服”制度,但此時的青藍色所代表的品階較為低。明朝時期,該制度舊存續,藍青色朝服所代表的官階雖有所提升,但這兩種色彩主要為平民和下級官員所用。到了清代,一品到九品的官員一律採用石青和藍色為主的服飾,除了禮服和吉服外,此兩種顏色常用於後宮妃嬪常服。

清代宮廷服飾中最華彩的一筆——后妃服飾中的青與藍

二、青、藍在後宮便服中的使用

1、宮廷中的青藍色

現在來看古人的色彩是較為單調的,但是如果仔細的觀察古人對於顏色也是相當之講究的。古色系主要有五種顏色,即青、黃、赤(紅)、白、黑五色。《書·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孫星衍 疏:"五色,東方謂之青,南方謂之赤,西方謂之白,北方謂之黑,天謂之玄,地謂之黃,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黃無玄為五也。"可見五色的運用從上古就已開始流行

可以說早期古人的服飾是以五色為基礎色系,隨著染制技術的發展,五色在其基礎上其色系也在不斷的擴大。到了清朝時期宮廷的服飾對於顏色的要求是極為嚴格的,即使是青藍兩色,在用料和染制上是相當考究的。“品服制”在清朝時期實施範圍更為廣泛,除了前朝的大臣,也廣泛應用於後宮之中。

《蘇州織造局制》中有載:“宮廷女裝中使用的青、藍色的有月白、皎月、湖色、寶藍、俏寶藍、品藍、砂藍、翠藍、石藍、潮藍、海藍、靠藍、睢藍、蒲藍、石青、天青、真青、葡萄青、蛋青、蝦青、金青、京青、合青、海青、墨青、蒲青、蟹青、紺青、藏青等。“雪青”一般歸為紫色系,為紅、青套染所得;而“元青”一般歸入黑色系。”

清代宮廷服飾中最華彩的一筆——后妃服飾中的青與藍

此時的蘇州製造,在青藍色上有如此之多配色,可見當時的這技術也相當成熟。由青藍兩種顏色,由於染色技巧的成熟,使得其色系更加的多樣化。其種類和豐富程度遠遠超過了歷朝歷代。從接近於白色的月白,到接近於黑的真青,可見色系的跨度之大。從高明度月白、蛋青和蝦青等,到低明度的真青、石青和藏青等。除此之外,在這個色系中,還包含著略帶綠色的湖色和蝦青,還有飽和度極高的寶藍和品藍。

古人對於顏色的命名也是相當之講究的。詩情畫意融入到對色彩的解釋中,將山水移情於色彩,例如:月白、天藍、湖藍。動植物顏色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例如:葡萄青,蝦青,蟹青。可見這不單單是顏色更是一種文化底蘊。將山水的墨色和詩人的才華相互融合於色彩的命名。可見古人在此也是相當講究的。

2、便服中青藍色的使用

清朝宮廷內嬪妃的便服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氅衣。顏色豔麗的氅衣是未婚女子和新婚女子最常衣著的便服。而身著湖色和月白色氅衣其中大多部分為中年女子,到了老年時期蝦青色和藍色這種較為沉暗的顏色就會顯得比較沉著穩重。

清代宮廷服飾中最華彩的一筆——后妃服飾中的青與藍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慈禧的服飾了,慈禧中年以後常穿雪青色、湖色、月白色、品月色的氅衣。當她老年以後,藍色、蝦青色在其衣料中成為常見色。在馬褂用色中,除黃馬褂最尊貴外,其次便是天青、元青、石青三色,這三種顏色的馬褂帶有禮節性,極富莊重。如此的色彩使用,除了視覺效果外,更重要的是其顏色背後所蘊藏的含義。

青藍色中有明色調和暗色調之分,後宮嬪妃的便服底色均為青藍色暗調為主。首先妃嬪對於美的追求是任何人不能匹及的,因此便服上的各種繡花就成為了妃嬪們展現風采的象徵之一,使用暗調的底色,可以凸顯圖案的形狀及色彩。如中寶藍色的地色被大面積的白色仙鶴紋樣分割,底色與秀圖的花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同時用盤金雲紋繚繞其間,既調和了藍色與白色,同時鶴紋在服飾當中也不會顯得如此之突兀,增加了服飾中仙鶴的動感。

在清宮服飾中時常將石青和藍色與明黃和紅色搭配,如此的搭配效果,豔麗而不失雅緻

,將低純度低明度的青藍色與明黃色和正紅色這兩種高明度高純度的顏色搭配在一起,在視覺上突出了色彩的比對。使得整體看上去較為協調,在一定程度上除了減弱色彩的差異問題。還凸顯出了穿衣人的沉穩樸素。再者在色調普中,青藍色屬於冷色系,以青藍色為便服的基底與其他暖色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美豔中也不失端莊。

清朝時期在製衣的過程中不乏採用“色暈”的手法,“三藍”是色蘊中最常見的一種調色方式。所謂的三藍是藏藍,品藍和月白。如“三藍刺繡”是當時最為常見的。到了晚清時期“三藍純絲”宮廷內最為流行。如此的配色手法,傳承於中國傳統的水墨畫風格。循序漸進,由藍第次漸變形成階梯式的色階。這種渲染手法,突出了花樣的立體感以及色彩的豐富度。

清代宮廷服飾中最華彩的一筆——后妃服飾中的青與藍

三、清朝統治者的審美

眾所周知,明朝時期宮內服飾顏色較為濃烈,多以暖色為基調顯得較為壯麗。滿族人的祖先發源於“白山黑水”之間,最早的女真人的服飾都較為簡樸,不是中並沒有任何的差異。隨著清朝滿人入關,對於服飾的色彩一部分採用了明朝時遺留下來的宮廷色彩,另一部分用了滿族人的傳統,將青藍色引入服飾,當華麗與質樸產生激烈的對撞,就形成了現存的清朝宮廷服飾。除此之外,在康熙一直到乾隆這一個多世紀裡,一直採用絲綢感的設計,使得清朝的服飾更加的端莊。

滿族人入關之前,馳騁於草原之上,遊歷於藍天湖水之間。天空的色彩,綿延的山脈,還有那清澈的湖泊,早已深深烙入了他們內心中。將對草原的思念付諸於服飾,那份美好烙印在自己的身上每一個角落。除了美還有一份思念,更多的是對根的渴望和追求。

青藍色和紅黃色的交織,一方面是這個王朝的包容,另一方面也是這個民族的發展

。入鄉隨俗並沒有被他們打破,但他們也宣誓了自己的主權。清王朝,不論是習慣還是服飾,都展現了草原民族的熱情與寬容。他們將草原的氣息帶入了中原,將自己的文化與國家相融合

如此的配色方式一直沿用到今日,想到江南女子,那必定是一席藍衣在青山綠水間顯得如此之素雅。而事實也是如此在現如今的南方水鄉,女孩子的服飾以深靛藍和淺士林藍為主要基底。透出江南女子的溫婉優雅。如貴州穿青族、奮族以及屯堡服飾,都以明亮的青、藍色為主。除了服飾之外,青藍色的運用也頗為廣泛,從青花瓷的琺琅彩,青藍色使這些瓷器的背後,除了歷史的悠久,還有的是時代的審美。

清代宮廷服飾中最華彩的一筆——后妃服飾中的青與藍

三、總結

清朝後宮妃嬪便服以及誇張的絛邊與精美的刺繡工藝成為了歷史上都一道華彩。除此之外,清朝服飾的色彩搭配也是極為重要的。青藍色和紅黃色的融合一方面展示了一個時代的審美,另一方面,則是一個王朝的包容。青藍色在時代的更迭中逐漸綻放著它的光彩,清朝時期,成為了民間與宮廷最為常見的服飾色彩色之一。時尚並不受時代和王朝的限制,從後宮嬪妃到江南水鄉,青藍色的使用一直綿延至今。除了青藍色也具有襯托其他顏色的作用以外,更令人神往是顏色背後那份沉著和穩重

參考文獻:

《中國古代服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