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孔融如何自尋死路

曹操曾經殺過很多人,其中最有名的文人是孔融,其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首,在當世時的聲譽非常好,對後世產生的影響,然而歷史記錄中的他很多行為卻實在讓人難以恭維。

孔融四歲的時候,才思敏捷,巧言妙答,被人稱為神童,並且有孔融讓梨的故事流傳後世,被譽為懂禮節、重孝悌、能忍讓、識大體的典範案例,可是結合後幾十年做的事情,反觀其四歲的行徑就會得到另外的結論。

孔融如何自尋死路

第一階段巧舌槓精

1、十歲的時候,跟父親到京師,當時為要見洛陽太守李膺,孔融對門者自稱李家的世交通家,李膺見到問他祖父與自己有什麼交情時,孔融說:“先人孔子與您先祖李老君同德同義,又是師友關係,所以我和您為累世通家。”在座都讚歎不已,其中有人就說:“人小的時候聰明,長大了未必有大用。”孔融接著話就說:“照這麼說,莫非您小時也挺聰明。”

雖然還是個孩子,孔融已經把其聰明巧舌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了,甚至爭強好勝的圖口舌之利開始槓上了,而且毫不發怵;但是當時都盛讚其聰明、才思敏捷。

2、孔融十三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悲痛過度要人扶了才能站起來,因此被州里稱讚其孝順。小編以為悲痛到扶起來很正常,並不能表明有出奇的孝順,反而這樣誇獎以後,會讓其常常用誇張的行為裝飾自己,以贏得別人的稱讚。

3、孔融十六歲的時候,因收留哥哥的朋友張儉入獄,由於張儉是朝廷欽犯,必須追究窩藏之罪,孔融與哥哥孔褒爭著承擔罪名,最後朝廷定了孔褒的罪。孔融因此著名,州郡裡請他當官都不去。其實孔融去爭罪也是必須的,沒有必要給予很高的評價,但是這樣一來,反而助長了其驕氣。

孔融如何自尋死路

第二階段書生意氣

1、孔融雖然不接受接受州郡的官銜,朝廷司徒楊賜的徵召還是去的,當時到處察訪、檢舉貪贓枉法的官員,而且面對朝中官員責問,都顯示的剛直不阿。

2、其中有次“楊賜遣融奉謁賀進,不時通,融即奪謁還府,投劾而去。”奉命拜訪何進,卻因為不通報而丟名帖,得罪何進,如果覺得不該拜訪何進,就應該在奉命的時諫言不從,可見孔融此時已經膨脹,有點書生意氣了。

3、結果何進為了表現心胸寬廣,還升了孔融的官,做上了侍御史,更加助長了驕氣,於是在與上級領導不對付的時候,直接託病回家了。

4、由於其名聲顯赫,接著又升官了,直到虎賁中郎將。適逢權臣董卓總攬朝政,想廢除漢少帝,孔融激辯爭執,董卓事後暗示三府將其派到黃巾軍最為猖獗的北海國當國相。

由於孔融的才華橫溢,口才又好,家世背景也好,各種讚譽不但助長其驕橫,也使得其仕途貌似越來越順暢。

孔融如何自尋死路

第三階段志大才疏

1、孔融到了北海,“收合士民,起兵講武,馳檄飛翰,引謀州郡”,“幽州精兵亂,至徐州,卒到城下,舉國皆恐。融直出說之,令無異志。遂與別校謀夜覆幽州,幽州軍敗,悉有其眾。”

其意氣風發,招兵買馬,炫耀軍威,到處聯絡串聯,幽州兵變,憑口舌之辯平息後其更加張揚,充分發揮其天性,一心想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一番大事業。

2、然而孔融平時都“高談教令,盈溢官曹,辭氣溫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羅,其自理甚疏。租賦少稽,一朝殺五部督郵。奸民汙吏,猾亂朝市,亦不能治。”

總之,其招攬人才,卻只好清談的文士,平時辦公都只考慮文章做的好不好,不管能否施行,幹事風風火火,漏洞百出;發現了問題,就一怒殺人了事;底下亂了也沒辦法處理,實際農事和民變的根源不去處理。

3、當黃巾軍來後一敗再敗,最後還被管亥所圍,遣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才使賊兵解圍散去。

這時周邊袁紹、曹操勢力強大,屬下治中左承祖獻策勸孔融與曹操、袁紹相結納,孔融認為袁、曹最終會篡位,不願意和他們一起,所以憤怒的殺掉了左承祖。

有人獻策不用殺掉,有良將陷陣求援不能用,有精兵統帥解圍不能留,孔融最後等到袁譚圍城的時候,假裝鎮靜讀書論議自若,直到城破了,自己就拋棄家人逃跑了,結束了六年的北海相生涯。

4、如果孔融這個時候死節北海,那麼頂多就是留下文人守城,很多過往的經歷會被美化修飾的過去,但是他不但沒死節,還拋棄了家人,那麼他之後的所作所為就讓人難以接受了。

孔融如何自尋死路

第四階段行屍走肉

1、公元196年,孔融43歲,漢獻帝遷都許昌,徵召孔融為將作大匠,又升任少府。每逢朝會訪問召對之時,孔融常引證定議,公卿大夫鬥不過掛名而已。

其時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孔融能夠升官得重用,未必不是曹操的功勞,可是想起那個屈死的左承祖,如骨在喉,在看看他參加朝議的幾件大事,就真的覺得他此時就是行屍走肉。

2、太傅馬日磾出使淮南袁術處,被滯留憂憤嘔血而亡,遺體回京師本來要禮葬的。孔融上奏言,依附下級,欺瞞朝廷,奸詐事君,不應該受袁術威脅等等。總之不應該加禮,朝廷最後應允了。行屍走肉才會沒有記憶力忘記了自己如何逃亡的,才會看不到實際情況,只會找到機會體現還活著,還能動彈。

3、接著輿論想要恢復肉刑,孔融的建議就是要麼死要麼生,受罰的人會繼續作惡等等,總之不是好辦法,最後肉刑無法恢復。其實保留部分肉刑,可以判斷刑罰的輕重,極端的否定了恢復肉刑,讓刑罰更加武斷,更加殘酷。小編私想他是覺得反正不會有人殺他,沒有肉刑,就不會處罰他。

4、當時,荊州牧劉表不朝貢,逾越的事情做了不少,並且還像君王一樣祭拜天地。朝廷下詔要把行為宣示天下,孔融上書認為應該隱瞞這件事,來維護朝廷的臉面。此時已經忘記當初殺左承祖了,上奏不給馬日磾禮葬了,孔融肯定以為這是變通。

孔融如何自尋死路

第五階段自尋死路

隨著越來越被重視,名聲越來越大,其隨著自己心意耍嘴皮子槓精的毛病越來越大,以前懟天懟地都好,這次到了許都一次次懟曹操侵犯了權臣的權威、攪亂了政事。

1、曹操進攻鄴城屠殺鄴城居民,曹丕私娶袁熙之妻甄氏,孔融寫信給曹操,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想當然耳”來嘲諷曹操,卻不對屠城事件給予置評,足見其已經喪心病狂。

2、操要去討叛逆烏桓,又嘲諷說,肅慎不進貢箭矢,丁零偷蘇武的牛羊,可以一起討伐。國家政治兵戈大事,反對卻不拿出證據理由,可想要麼沒心思考,要麼為了反對而反對。

3、最嚴重的是,饑荒戰亂,曹操上表禁酒,孔融多次寫信反對,認為不要禁酒,言語還是一貫的侮辱和輕慢。還上奏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千里以內,不得封建諸侯,外面自立的軍閥管不了,附近的親近的臣子得不到分封,這奏摺就是往溝裡帶。反對的內容已經不合時宜,還對權臣態度傲慢,當然就只有走向死亡。

孔融如何自尋死路

當有人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時,曹操毫不猶豫支持下獄,並將近十年的怨氣全部發洩出來,並指使人枉奏孔融一系列罪名,於公元208年處死孔融,並株連全家。

可見曹操對孔融以前有多寬容和尊重,當得到的回報是處處作對,還時常往錯的地方議論朝政,這時的恨意就足以誅殺全家,不過即使如此,想想左承祖無罪名被殺,而且是為孔融劃策而被殺,也算知足了。

孔融的從小天才兒童,由巧舌槓精走向書生意氣,可惜志大才疏,只能行屍走肉,最後自尋死路的名士之路就這樣走完全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