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2 “我要香蕉,你却给我苹果”,不被父母倾听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每个父母都各有说法。不管这些教育方式如何多变,总有一个相同点:父母总是以

自己的方式和思维在教育孩子。每当和孩子出现意见分歧的时候,会埋怨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许多人都说孩子难带,孩子不听话,但是各位家长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不听我们的话,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在哪里?

曾经有一个街头调查,调查父母对孩子们的了解程度。每一位父母开始的时候都是信心满满,但随着问题,这些自信就消失在了脸上,答题成功率甚至达不到20%。这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感动”仅仅是我们认为的。孩子的爱好是“香蕉”,但是家长们却认为是“苹果”,这样注定永远走不进孩子的心。

“我要香蕉,你却给我苹果”,不被父母倾听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之前在上海出现一位流浪者,这位流浪汉的文学素养和知识储备都让大家震惊,为什么会选择去当流浪汉。随着调查的深入,还发现了这位流浪汉是一位大学生和公务员。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最终去做了流浪汉?其实就是被自己父亲给耽误的。

在小的时候自己喜欢画画和史书,但在父亲的眼里这些东西都属于不务正业。在大学的时候想要读中文系,但是又被父亲拒绝,让其选审计专业。在大学毕业之后,自己的父亲又强制要求考公务员进入了国家单位。父亲一直都在用自己的目标去要求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倾诉。之所以选择流浪也需这只是对父亲的抗议,他一辈子都不被父母尊重,自己的意见始终进不了父母的耳朵,或许流浪能让自己的心更加安稳一点。

我们能说父母做错了吗?父母们没错,父母们希望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去保护孩子,让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更好的生存,但表达方式错了。在这一生中,自己的诉求和意见都得不到反馈。家长们自认为为孩子铺好了路,但是却忽略了孩子愿不愿意去走这条路。

“我要香蕉,你却给我苹果”,不被父母倾听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一、父母总是有各种理由忽略孩子的诉求

1. 你还太小

当我们对家长提出诉求的时候,家长总是以“你还小做不了主”的理由,来拒绝接受孩子的诉求。家长们以为的好心总是能够伤害到孩子。

2. 听爸爸妈妈的

父母们认为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比孩子多得多,总是习惯性的为孩子做决定。家长们喜欢用自己的“地位”去强行镇压孩子。

3. 下次一定买/下次听你的

通过敷衍的态度来应对孩子当前的诉求。可敷衍并不会被家长们记住。通过一次次的敷衍,孩子们渐渐就不会提出自己的诉求。同时对父母们的失望也会与日俱增。

家长们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对孩子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自己的意识来判断,这种不被父母了解和倾听的孩子,会在心理产生哪些矛盾?

“我要香蕉,你却给我苹果”,不被父母倾听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二、不被父母倾听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1. 渴望理解和主动封闭的相互矛盾

长期不被父母倾听,孩子会在内心中产生理解和封闭两种矛盾。

一方面渴望家长们的理解,但面对家长们的理解又会主动的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让父母们理解。面对着这样的情况,多数家长并不会主动走出第一步,而是会退而其次,随着时间孩子们的内心的厚度只会越来越厚,最后会完全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渐渐的就会产生孤独和自闭的情绪。

2. 自控力和上进心的相互矛盾

一方面内心会有强烈的上进心,会主动的做一些事情,渴望得到父母们的表扬和奖励。但是完成这些事情后家长的敷衍和忽略,又会让孩子们失去信心,最终导致事情不了了之。

3. 孩子的内心会备感折磨

孩子始终搞不清楚自己喜欢的东西,每次又总要用正面的情绪去迎合家长们的表现。“我不喜欢这个,为什么爸爸妈妈们要送?算了既然他们都送了,那我还是表现开心一点吧,免得父母们不开心。”父母们假装的善意会让孩子的内心备感折磨。

倾听是我们了解孩子的最佳方式,家长们需要在生活中学会如何去倾听孩子。

“我要香蕉,你却给我苹果”,不被父母倾听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三、父母该如何在倾听孩子的同时表达自己的爱?

1. 不当孩子的指挥官

很多家长都是用命令的语气在教育孩子。当孩子提出诉求和意见的时候,自己总是以命令的口气去控制孩子。这些控制性的语气对孩子来说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命令的语气不应该存在于家庭之中。当孩子自己有了主见和意识之后,“命令”只会让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亲子之间产生了隔阂随之而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

2. 理解孩子的感受,多为他着想

有很多孩子在表达自己意见的时候,都会被父母们粗暴的拒绝。我们换个角度想,当我们表达意见的时候被拒绝,内心是怎样一个感受?当孩子选择和我们倾诉的时候,一定要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如果我们当时特别忙,可以告诉孩子等几分钟,再来和自己交流。一定要给孩子一个肯定的答复,这样孩子们才会感觉到父母是关心自己的,父母是认可自己的地位的。

“我要香蕉,你却给我苹果”,不被父母倾听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3. 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不要立刻做决定

我们可以先和孩子交流,了解他内心的想法为什么要犯这个错误。有的孩子一不小心把家里的花瓶打破了,家长立刻就是一顿劈头盖脸的乱骂。其实在背后孩子只是想帮自己的爸爸妈妈给花换水而已。

鼓励孩子们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孩子在打破花瓶的那一刻肯定是害怕的,这个时候的乱骂只会加深孩子的恐惧感,家长们应该在了解实际后,给孩子一个安慰。这样才不会让他们失去再一次尝试的勇气。

很多孩子长大后说:“我曾经想要香蕉,你却给我苹果”。倾听能够解决80%的家庭矛盾,同时倾听也能获得孩子们的尊重。当一个会倾听的父母,才能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这样整个家庭关系才会更加亲密,孩子才能在这个良好的氛围中成长。

“我要香蕉,你却给我苹果”,不被父母倾听的孩子,心里有多苦?

今日互动话题: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你倾听过孩子的诉求吗?欢迎下方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