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李鴻章後人家藏古董全捐國家,堆滿72間房,足足裝了6卡車

李鴻章後人家藏古董全捐國家,堆滿72間房,足足裝了6卡車

“李蔭軒(1911-1972年) 李蔭軒,字國森,號選青。祖籍安徽,生於上海,李鴻章五弟李鳳章的孫子,現代文物收藏家。 ”

晚晴第一大權臣李鴻章,德國海軍大臣柯納德稱其為“東方俾斯麥”,慈禧太后視其為“再造玄黃之人”,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不少筆墨,他參與過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洋務運動、甲午戰爭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

人們對於他的評價更是褒貶不一,有人罵他是個賣國賊,有人贊他是力挽狂瀾的國之重臣。向來功過都是由後人評說的,李鴻章死後李家鮮少有人從官為政

不過他的後輩兒孫,也沒有辱沒祖上的榮光,比如說被大家熟知且喜愛的民國才女張愛玲,就是他的曾外孫女。不過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不是張愛玲,而是不那麼被人熟知的收藏家李蔭軒,他的故事也一樣傳奇。

相傳李蔭軒家的古董能夠擺滿72間屋子,還會有專人為文物打掃整理。1979年,李蔭軒的夫人邱輝決定把他們手中的所有藏品全部捐贈給上海博物館。

李鴻章後人家藏古董全捐國家,堆滿72間房,足足裝了6卡車

化名包申甫

李蔭軒受到家庭文化薰陶,自幼就對中國傳統文化以及文玩古董頗為喜愛。平生最愛青銅器和古代錢幣。從十幾歲就開始收藏曆代錢幣,自收得鄧秋枚的藏品後更一發不可收。

幾十年來,他大量收集中國、歐洲、美洲古幣、歷代中外徽章,共達3萬枚之多。其珍品如“大宋通寶當拾”、“臨安府行二百文、叄百文、五百文”等,尤其是古希臘、古羅馬的錢幣,其價值幾乎無法計算。

李蔭軒雖然是李鴻章的孫輩,但為人低調簡樸,不願頂著祖上的光環生活,但是他因為收藏古董不得不常在外行走,不過他在外從不透露自己的真實姓名,而是搖身一變化名為包申甫。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總有那麼一位個子頗高皮膚白皙的先生穿著做工精細、用料考究的深色長衫,做事神秘異常,終日來往穿梭於上海的各個古玩店和錢幣鋪,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究竟來自哪裡和他的真實身份,

只聽他操著一口蘇州口音,別人都叫他包先生

痴迷古董

當代中國著名錢幣學家,中國錢幣學社創始人之一的馬定祥,1945年在上海重慶中路六十號開設 "祥和泉幣社"時與李蔭軒相識。

李蔭軒是他那裡的常客,經常同他一起交流古錢幣的收藏心得,有時李蔭軒也會同馬定祥討價還價,二人也會因為一枚小小的錢幣爭來搶去,李蔭軒看上的馬定祥不願買,馬定祥又時常拿著些稀罕物件在他面前炫耀,所以後來李蔭軒常說 :“你有好銅細,勿賣,吊我胃口!”

李鴻章後人家藏古董全捐國家,堆滿72間房,足足裝了6卡車

馬定祥曾有一枚清代白玉鼻菸壺,壺內所繪紋樣竟是李鴻章頭戴三眼花翎身穿墨色朝服的肖像,那像栩栩如生,細緻至極。

那時馬定祥還不知面前這位先生原來就是李鴻章的後人,只見李蔭軒恍惚半日,若有所思,之後對馬定祥提出:“這個鼻菸壺我想要。”馬定祥便知其中大有文章,便將這個鼻菸壺轉贈於他。

李蔭軒同樣痴迷於中國古代青銅器,他大概從1930年開始收藏,一生總共收藏過二百餘件青銅器

他不僅喜歡收藏,也喜歡考究這些青銅器的來歷。他會將每個青銅器上的碑文一一拓印下來,翻查古籍,仔細核實他們的身份來歷。他所收藏的青銅器皆為上上佳品,珍貴名器有小臣單觶、魯侯尊、厚越方鼎等數十件。

李蔭軒專設一間書房,取名為“選青草堂”

,將珍貴藏品藏於此處,書房鑰匙總是貼身攜帶、寸步不離。

李鴻章後人家藏古董全捐國家,堆滿72間房,足足裝了6卡車

送交上海博物館

十年浩劫期間,因“破四舊”,李蔭軒的府邸裡的一些瓷器被摔得粉粉碎,一些他心愛的古錢幣更是被毀壞了。李蔭軒搞收藏不為別的,不存半分私信,他只是熱愛歷史,想要把一些珍貴的歷史印記留存下來,他當時也是自身難保,這批文物如果在浩劫中被毀壞,那是多麼令人遺憾!

於是,他立即下定決心,將家中所存的文物全部交付給上海博物館,讓博物館去保存是在穩妥不過的了。

那天中午,他撥通了時任上海博物館青銅研究部主任馬承源的電話,馬承源得知他要捐贈所有收藏時,欽佩不已之餘又擔心在此時節此舉甚為不妥,因為那時博物館不接受任何名義的捐贈,二人只好想了個折中執法,以代為保管之名,連夜從李蔭軒的家中帶走這些文物。

據回憶當時足足拉走了六卡車的青銅器,由於物品太多實在帶不走,只得放棄了14箱明版書。馬承源回憶,當卡車將所有文物帶走時,李蔭軒表情木然,彷彿靈魂也要被帶走了一樣,握著他的手說道:“我的這些東西,今後要請你們多多費心了……”

李鴻章後人家藏古董全捐國家,堆滿72間房,足足裝了6卡車

浩劫結束後,一切生活還是逐步回到正軌,上海市政府大清點,準備將十年浩劫期間民眾交予保管的物品,一一歸還。

上海博物館聯繫到李蔭軒的夫人邱輝,想要將文物歸還,沒想到此時邱輝告知上海博物館,李蔭軒先生已於1972年因腦溢血不治病故,他唯有一個遺願就是將此生的所有收藏都捐獻給國家,供參考研究使用。當年那未來得及帶走的14箱明版書,也悉數捐贈,一件不留。

邱輝對馬承源說:“我的丈夫李蔭軒,一生喜歡收藏文物,生前亦曾希望把自己珍藏的文物獻給博物館。現在,我按丈夫生前的願望,同時也是我個人的心願,決定將這些文物全部捐獻給上海博物館。”馬承源聽聞此言不禁眼眶溼潤。

如果大家有機會去上海博物館青銅器展館遊玩時,不妨細心留意觀察,會發現許多藏品介紹下都寫著——李蔭軒邱輝捐贈,這些都是他們曾經來過的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