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永久安息在中國土地上的這三位外國國王,為何不遷回本國安葬?

明朝永樂年間的中國,堪稱是世界第一強國,明成祖朱棣為彰顯天朝國威,派遣鄭和數次下西洋,並同時實行“朝貢外交”的政策,使得中國與世界有了廣泛而密切的聯繫。

據《明史》等相關史料記載,從公元1411年(永樂九年)到公元1433年(宣德八年)間,滿剌加王國的使臣來華朝貢高達十五次之多,其中本國國王更是五次親自前往中國。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當屬在永樂九年‘,拜裡米蘇拉’親自率領妻子及臣屬總計五百四十多人,跟隨鄭和的船隊訪問中國,到南京覲見朱棣!

永久安息在中國土地上的這三位外國國王,為何不遷回本國安葬?

明成祖朱棣

但不幸的是,因水土不服,前來訪問的這些國王中,竟然有三位國王先後因病去世,隨後便將其“體魄託葬中華”,永遠安息在中國的土地上,以此作為國與國之間世代友好的象徵。

那麼,這三位國王分別都是誰呢?

永久安息在中國土地上的這三位外國國王,為何不遷回本國安葬?

外國使節來華朝貢圖

第一個:浡泥國(今文萊國)國王‘麻那惹加那乃’

浡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乃’於永樂六年親率自己的王妃和弟妹、子女及臣屬等龐大的出訪使團前來中國朝貢,最先抵達福建,同年八月抵達京師。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來華朝貢的第一位國王。

但遺憾的是,他來華僅一個多月,就因水土不服,一病不起。成祖朱棣趕緊派宮廷御醫前往醫治,但無奈回天乏術,浡泥國國王麻那惹加那乃最終還是離開了。朱棣對此甚為悲傷,為了表示對其尊重與懷念,朱棣下旨停朝三日,並遣派大臣前往祭拜,誦讀祭文。

按照浡泥國王“託葬中華”的遺囑,朱棣依照王禮將其埋葬於京師安德門外石子岡,逢春秋時前往祭祀。

永久安息在中國土地上的這三位外國國王,為何不遷回本國安葬?

第二個: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

這裡的“蘇祿國”,位於今天的菲律賓西南部蘇祿群島。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刺是於永樂十五年,即公元1417年前往中國進行朝貢的,與之隨行的還有西王和峒王的妻子,以及王室隨從總計三百四十多人。

在朝貢結束準備回國的時候,剛進入德州地界,蘇祿國國王便不幸染病去世了。朱棣知道後,便以王禮將其葬於德州城北。關於這一點,在《德縣誌》中就有著明確的記載,其言曰:“明蘇祿國東王墓,在城北二里。”

永久安息在中國土地上的這三位外國國王,為何不遷回本國安葬?

第三個:麻剌國王‘哇來頓本’

同樣地,麻剌國國王‘哇來頓本’也是在明朝永樂年間進京朝貢的,後來不幸在福州病逝,明成祖朱棣為其上諡號“康靖”,後以王禮葬於福建閩縣(今閩侯)。

永久安息在中國土地上的這三位外國國王,為何不遷回本國安葬?

小結

明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其強盛程度可見一斑,特別是在明朝永樂到宣德時期,國力強盛,周邊諸多小國都將其奉為自己的宗主國。因此在明朝時期,外國使節進京朝貢之事為常有發生,不足為奇。

至於說外國國王病故後不遷回本國安葬,筆者想來應有兩個原因:其一是留戀我中華大好河山,其二便是想永結兩國之友好,以求得到大明宗主國的永遠庇護。你們覺得呢?

參考文獻:《明史》、《德縣誌》、《明成祖實錄》、《在中國安息的外國國王》;

以上圖片均選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