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早期的歷史上,為什麼感覺北方經濟好於南方?

撥散心中陰霾


這個標題上有兩個需要注意的問題!一是“早期”,二是“感覺”。事實上,大家查閱中國歷史,各個朝代在經濟生活上,無論正史野史都有所記載,題目中“早期”二字反映貼切,大約在宋朝以前,北方經濟確實優於南方,這個南北方是以長江為界,宋以後大約一千多年的時間上,南方經濟事實上是好於北方的。“感覺”是對的。原因有這麼幾個:首先早期我們人類活動開始多在北方,其次,早期政權所在地大多在北方,人口聚集在北方,經濟發展永遠人是第一要素,哪裡穩定,哪裡人多,哪裡發展就好!後期,由於北方戰亂頻發,南北水路交通的發展,人口逐漸向南方遷徙,宋朝以後,南方各種手工業作坊發展迅速,以茶葉種植,瓷器加工,紡織為主的各行各業發展迅速,自此,南方經濟逐漸走向繁榮!


柯夢17


長江以北,黃河以南,在我國古代是水資源豐富,糧食易產,人口眾多的區域,自夏商周以來,我國主要的文化歷史發展都集中在這個區域,當時的南方被稱為南蠻,直到戰國時候,都將楚國視為蠻夷之國,楚人沐猴而冠。到秦始皇修建靈渠,遠征嶺南,漢武帝時候平定南越國,這時候的南方才在真正意義上被納入中原文化的範圍中。

經過秦漢晉唐近千年的發展,從中原地方到南方的道路修建,文化交流,人口遷移,才開始讓南方的農業技術,生產力水平逐漸提高。但是始終由於南方多山地,沼澤,在單純的農業經濟發展上還是比不上北方的。即使是明清時期所倚重的湖廣糧倉,也是到宋朝後期才開始開發的。

南方經濟的發展,得益於唐以後北方戰亂,人口大量南遷,宋朝時期南方經商的風氣日益昌盛,比如南唐,在南唐經濟發展中,當時我國農業經濟重心南移,以水稻種植為主,麥,桑,茶,麻和水果等多種農產品種植格局在南方逐漸形成。南唐時已廣種稻米,不僅產量提高,品種也得到改良,同時在江南地區,北方的小麥已普遍種植,出現了“極目青青壟麥齊”的景象。桑樹栽培遍及江淮,故有“曠土盡闢,桑柘滿野,國以富強”的說法。

北方在唐以後,長期處於分裂和戰爭狀態,譬如宋朝時期北方長期被遼國,西夏侵擾,無法集中力量發展經濟,元朝就不用說了,國內的耕地沒被改成牧場就好了,明朝時候也僅僅是以長城為界,無法解除北方的外族威脅。直至清朝,才算是讓黃河流域有了稍微安定的發展環境。

所以在我國曆史早期,北方經濟因為人口聚集和自然資源豐富,經濟水平的確優於南方,但是由於戰亂和人口遷移,農業發展需要,南方成為我國的經濟重心,這個形勢到了現在還是不變。


鐵烏龍


儘管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南方整體經濟實力強於北方已經是一個無可辯駁的事實;但是在一千多年前,這個情況卻正好相反——當時的北方是明顯強於南方的,並且這個現象維持了好幾千年。

當今中華文化的發源地是黃河流域,這一點是無可爭議的。彼時的黃河中下游可謂土地肥沃,一望無垠,非常適合農業文明的發展。因此,夏、商兩朝都定都於此,西周雖然定都鎬京,但是統治範圍基本仍在黃河流域。

而彼時的長江流域乃至更南的地方呢?依然是煙瘴滿地,人煙稀少。這也沒辦法,因為南方相對來說地形複雜,並不適合農業生產。而彼時的農業技術依然比較落後粗放,無法在這樣的土地上精耕細作,以至於直到漢朝之時,江南的大片土地依然是亟待開發的處女地。

但是,三次大規模的動亂使得南方得到了開發,並一舉超越北方成為新的經濟中心。

第一次是魏晉時期的五胡亂華。在北方的蠻族的壓力下,大批中原士族不得不衣冠南渡,來到南方討生活。這些以一整個宗族甚至村鎮南遷的家族不僅給南方帶來了大量的人口,更為南方帶來了北方先進的生產技術。南方終於從蠻族聚居的土地被納入了中華文化圈之中。

第二次是安史之亂,這一次的動亂地點還是黃河流域,北方的士族再次南渡到了南方。而在安史之亂結束以後,河北依然長期處於軍閥割據之中,無法向中央提供賦稅。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財政就更加仰仗於南方的稅賦,這客觀上更加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第三次就是靖康之恥了。這一次的大規模南遷終於使得早在五代十國時期就已經和北方基本同步發展的南方徹底超越了北方。從此以後,南方的經濟超越北方已經成為了事實,並在日後差距越來越大,直至今日。

當然,這也是存在一定的客觀原因的——比如在北方一直存在的強大遊牧民族,週期性的破壞著北方的生態,使得北方無法形成發達的商業,只能從事一個固定水平的農業生產;而南方所受的威脅相對較小,海岸線又長,從而容易形成相對發達的商品經濟等。

您對如今的南北差距還有什麼獨到的見解嗎?歡迎在評論區和我互動。



青言論史


從早期的歷史上來看,確實是北方經濟要好於南方,這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一、農耕社會的土地

不論古今,對於農民耕種作業來說,平原地區是最容易進行“糧食生產”作業的,而在古代歷史中,“農耕經濟”一直都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王朝建國的根本。而在地理位置上,“平原”大多數是處於河南河北山東等“北方地區”,而江南兩廣及沿海地區,則多山地丘陵。

所以,從農耕土地的利用方面,北方經濟會好於南方。


二、農耕社會的天氣

我們都知道農作物的生長最依賴於氣候因素,而地處北方的河南河北山東等“平原地區”,屬於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乾溼適宜,如此一來,也非常適合農作物的生長,而古人也由此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正是把適宜農耕的“氣候”以二十四個節氣來加以區分。而在南方地區,屬於熱帶亞熱帶氣候,潮溼並且雨量充沛,甚至夏秋季時常遭受颱風等自然災害的肆虐,進而導致農作物減產或絕收。所以從天氣原因,古時候的北方經濟也更優於南方經濟。


三、農耕社會的交通

古人修路,大多選擇地勢較為平坦的地區,所以北方的平原地帶,交通四通八達,也促進了經濟的繁榮發展。但是對於崇山峻嶺的南方而言,修路對於古人來說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所以從交通層面,也制約了早期歷史中南方經濟的發展。


四、荒野山林的野獸

不論古今,荒野山林中都會有野獸出沒,而在早期的歷史上,人類除了要面對自然災害外,還要面對荒野山林中兇猛的野獸。而在多山多林氣候溫暖的南方地區,也正適合各種野獸的生存。而野獸對城鎮的侵擾,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綜上所述,從以上諸多方面可以見得,在早期的歷史上,在北方經濟會優於南方經濟。


草竹道人


這主要取決朝代都城的地理位置。梳理中國歷史發現,歷朝歷代的京城大多分佈在西北的西安市、北方的北京市、中部的洛陽、開封、東南部的南京市。尤其是北京、西安和洛陽開封,曾經出現了著名的唐朝、漢朝以及宋朝,以及明朝。


唐朝都城長安國家開放、經濟繁榮,是世界的經濟文化中心。


宋朝的都城汴梁是全國的經濟中心。

一幅清明上河圖生動的呈現了汴梁城繁榮的經濟,人民富足的生活。

東吳時期的建業(南京)是東吳的經濟中心和都城。


歷史介紹者


這不是感覺,是事實。

也是各方面元素造成的,有地理有氣候,但最主要的是早期人類活動——農業。中華文明雖然是多源發展,主要還是集中在黃河流域。早期歷史北方經濟比南方好,也是經過一個發展過程的。

一開始我們祖先過著部落遊牧採集原始生活,但隨著人口增加,生活經驗積累,人類發明了農業。農業幾乎是同時在中華南北大地出現的,可是最後卻出現了兩種不同發展趨勢,北方農業比南方的發展更好。農業最原始形態是刀耕火種,燒林撒種,收穫全憑老天爺心情。可是隨著人口增加,生存壓力加大,精耕細作成為了必須的選擇。與此同時,對農業的要求也提高了,水和土地成為發展農業必須考慮的問題。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林,相比較之下,南方開發農業土地成本高,北方就沒有這樣的困擾,畢竟多平原嘛。

另外農業的物種南北差異也很關鍵,北方多小麥,而南方主要的農作物是水稻。小麥耐旱,水稻正好相反,這是後代王朝多修水利的原因。

所以在早期歷史中,我祖先並沒有能力修建太多水利,小麥成為了發展農業的主要選擇,最後導致北方比南方農業更發達。農業發達便會要求更多的勞動力,使得北方歷史進入一個人口和農業快速增長的正反饋循環,經濟繁榮文明興起,直到有一天土地再也不能承載更多人口。

在早期歷史,南方農業發展緩慢,人口也很少。唐宋時期,大量北方人民南渡,帶來先進農業技術和人口,而北方由於戰亂,人口流失,導致大量土地荒廢,生態開始惡化,於是農業漸漸衰落。在這之後,南方經濟也漸漸超過北方。


顧紙找茬


歷史隱約山河圖,山河圖裡故事多

早期歷史上,為什麼感覺北方經濟好於南方?

不知道你說的早期歷史有多早,在古代農耕社會,一個地方的經濟狀況和耕地有很大關係。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唐之前定都在關中或者洛陽盆地。但自從隋大運河開鑿後,都城沿大運河附近轉移。

在秦徵百越的時候,秦幾十萬大軍才到嶺南,慢慢的這些人在南方繁衍,只是那時候嶺南比較荒蕪。

到晉永嘉之亂,衣冠南渡給江東帶來了大量人口和財富,讓江東地區土地得到大量開發。到隋時,開大運河是希望把土地糧食和人口的賦稅運往都城。

唐安史之亂後,北方人大面積南遷,這次由於北方戰亂,南方經濟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南移。

宋“靖康之難”和南宋滅亡後,北人再度南遷。江南地區土地得到大面積開發。江西、湖南、浙江地區在科舉考試中,中進士的由南宋至清朝一直高於其他地方。

南方經濟不如北方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北方戰亂頻繁。魏晉南北朝戰爭,隋,唐,北宋,南宋,元末都以北方為主。加上人口流動,使得南方人口大面積增加。土地利用率升高,地方富足。


吉耶221


首先,古代都城多建在北方,其次古代重農輕商,所以改革開放後南方獲得迅猛發展,另外也有地形地勢氣候因素。

五千年前華夏文明誕生伊始,那段時期海平面比今天要高5米左右,中國現今沿海的很多地區都在海里呢,海侵帶來的好處就是,中國東部從北到南湖澤遍地在長江流域深入內地直達三峽,全國受海洋性氣候影響比現今顯著很多,降水量要大很多,冬季溫暖,夏季溫和,年較差在20度以下的地區比比皆是,遼寧瀋陽那時候還是昆明那樣的春城氣候,關內平原冬季都是很難下雪的,黃土高原那是就是洛杉磯的氣候,比現在溫暖多了。當年物候遠不是今天能比的


宅在家裡的第n天


從三代而來,古人是從中原(河南,山東,河北)逐漸向外發展擴張的。

開始的朝代都定都北方,如長安,洛陽,汴梁。當權者自然要締造繁華的帝都及其周邊地區來顯示自己的豐功偉績。

後期,北方長期戰亂,大量北人南下,為南方帶來了充足的人口勞動力和原始資本,而且南方豐富的水路為運輸物資提供了比北方陸地運輸更為簡便划算的運輸方式。南方經濟遂逐漸發展比超過北方。


一米光良


這個很好理解,無論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生存。北方地區平原多,草原多;南方地區都是山區,要耕種和畜牧的地方有限。按當時的靠天吃飯的條件看,只有大規模的農耕和畜牧才能在當時的環境中存活下來。而南方地區山多林密,可耕種和開墾的土地有限嚴重的影響到生存,還要考慮到自然災害。

看看中國地圖,中國的文明全都是在華北平原上展開的。

就是當時強大的遊牧民族能強大也是依靠著北方地區廣闊的草原。

加上北方的高度發達,農耕技術,畜牧技術也是全面處在先進水平。而南方還在原始的捕獵時代。

生存才能不斷髮展壯大,正是有了華北平原這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強大、先進的農耕技術相結合,使得北方的經濟一直強於南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