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斯坦利·庫布裡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斯坦利·庫布里克絕對算個反戰人物,無論是普法戰爭、一戰、二戰、越戰還是核戰,在他的電影裡都被諷刺了個遍。

但他自認為並非刻意去拍戰爭題材,他更關注的是人性——具體點說,就是人們如何選擇,以及人將走向何方。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這一點,在吉恩·菲利普斯編撰的《我是怪人,我是獨行者:庫布里克談話錄》裡記載過庫布里克本人的解釋,總結起來便是戲劇效果需要極端環境。

回頭來看庫布里克一輩子的重要作品,從《殺戮》到《大開眼界》,以及未完成的《人工智能》、《拿破崙》、《雅利安人檔案》等,紛紛映證了他所言非虛。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他從未屈服慣性並綁定在特定題材上,也絕不討好評論而家刻意使用固定表現風格,唯有人性探討從未停歇。

從某種角度來看,庫布里克很像一名純文學作家,天然的使命就是向人類靈魂深處進軍。

他年輕時頗有才華和憤世嫉俗的情懷,能熟練地使用或相對先鋒、或荒誕、或諷刺的姿態去剖析人性,看官們也相應被激起同理心使然的情懷;沉澱了一段時間後,他看到的未來越遠、看到的人性越深,他的作品也越趨隱晦,甚至看官們都開始質疑他是否冷血。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鑑於探討庫布里克的系列文章我們才寫到開始階段,也就是上文所述的他“頗有才華和憤世嫉俗的情懷”的階段,不如我們先按捺住對他綜合評價的慾望,先好好聊聊他在29歲時創作的電影《光榮之路》吧。

01/電影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戰。

電影開頭便介紹了1914-1916年間法德戰爭爆發、德國即將侵入巴黎、馬恩河戰役後進入相持階段的戰事情況。

眾所周知,一戰的轉折點是1916年,跟西線有關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皆需要法國士兵從戰壕中衝出來,無懼傷亡慘重的現實、用血肉之軀驅趕德國人。

《光榮之路》以此時機為背景,講述了一段法國軍隊試圖拿下蟻丘而未果的故事。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喬治將軍代表高層,讓前線的保羅將軍發動攻勢,拿下一處叫蟻丘的要塞。因為任務成功的概率太小,保羅拒絕接受。喬治恭維無果,便用更高軍銜引誘之,保羅上鉤,接手任務。

保羅將任務派到701團,達克斯上校(柯克·道格拉斯)是其指揮官——戰前,他是一名優秀的刑事律師。保羅以停職威脅之,達克斯不願與士兵們分開,遂領命。

戰鬥打響後,達克斯率領士兵出擊,傷亡慘重;計劃第二波跟上的B連士兵們卻留在了戰壕中。在後方督戰的保羅將軍,觀察到戰壕中未參與衝鋒的士兵們,怒火中燒,強制炮兵團向己方戰壕開炮,以驅趕士兵們出擊。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進攻全線失敗,士兵們撤回戰壕。

保羅惱羞成怒,吩咐組織軍事法庭,決定審判、懲處100個怯戰者,殺雞儆猴。在達克斯的力爭下,最終決定選出3名士兵來替罪。

達克斯將選人的任務下派給3名連長,每人在連裡選1名。被選出的3名士兵,一名因與上級有私怨,一名是純粹抽籤選出,另一名則因為不擅社交。

沒有起訴書、不作記錄、檢方下套、拒絕辯方傳證、審判長偏向性極強——荒唐的軍事審判後,3名士兵被判有罪需被槍決。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3名士兵被處刑前,達克斯找到喬治,揭發保羅命令炮兵團向己方開炮的事情,並以向媒體揭露來要挾喬治懲治保羅、挽救士兵。

3名士兵依舊被處決;喬治當著保羅的面出賣了達克斯的舉報,並要保羅接受調查;喬治許以將軍之位拉攏達克斯,遭達克斯頂撞。

短暫調整情緒後,達克斯又準備好投入新的戰鬥。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02/表現風格

上一篇文章我們欣賞《殺戮》時已經談及,庫布里克一生都信奉真實。在他的電影中——不管是現實主義作品還是科幻作品——無論情節、人物表現還是道具和佈景,無限貼近生活都是必須的。

當初《全金屬外殼》因《野戰排》提檔而被迫延期上映,庫布里克便去看了“競爭對手”的《野戰排》,看完他居然樂了:他說,他一直對自己電影裡M16的槍聲不夠逼真而煩惱,聽完《野戰排》裡的槍聲他又恢復了自信。

所以,不消說,諸位也該能想到,《光榮之路》中的一切,都是極其逼近真實的,真實到丘吉爾都發表看法,認為這部電影中的戰場、戰鬥及其他所見,都合乎當初。

當然,有一處不同,戰壕因拍攝需要,由4呎加寬到6呎。

寫實不必多講,因為每一部庫布里克的電影都會講到;甚至,接下來的電影我們會講到庫布里克的一個“成長”——用現實主義來表現超現實主義。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相較上一部電影《殺戮》,庫布里克在表現風格上顯現出了一些新的特點。

首先在拍攝方面,構圖、打光和運鏡都開始形成個人特色:

①庫布里克典型的對稱構圖,在《光榮之路》中開始大量使用;

②使用自然光的傾向,已開始形成;

③對長鏡頭和運動鏡頭的喜好,多處展現。

單人就居中、雙人便對稱的畫面構圖在這部電影中比比皆是;多處出現長鏡頭(比如將軍巡視戰壕),多處使用運動鏡頭(比如衝鋒場面)。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其次特別提出,畫面、鏡頭極具表現主義色彩:

觀看《光榮之路》很容易發現,片中既包含了對稱構圖和自然光畫面,也存在大量仰拍、特寫、刻意的不平衡構圖以及強烈的明暗對比畫面——後者正是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的顯著特點;這些,讓《光榮之路》的影像充滿情緒張力!

當然,這種表現風格在《殺戮》中有,反過來也可以講這一部電影在風格是有表現主義的延續,但鑑於本系列文章研究的主題,我們應該尤其注意在這部電影中庫布里克新的、個人特色的東西在形成,且以後不再丟失。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最後我們理應注意到,音樂的細膩使用,在《光榮之路》中已經有所萌芽:

電影本身就是視聽的藝術,這點是庫布里克非常強調的。電影是通過感官調動人們的情緒,而不是通過語言來調動人們的邏輯——這是理解庫布里克藝術及其價值的關鍵之一!

所以,第一次有了90萬美元,庫布里克更注重了配樂。(庫布里克往後的所有電影,都將極其重視配樂。)

我們在觀看時會發現,較之以前的練手作品和《殺戮》,庫布里克花心思挑了一些與畫面相得益彰的配樂,尤其是3名士兵被處決那場戲的軍鼓背景樂,在往後《奇愛博士》、《巴里·林登》等電影中還會遇見——

很特別,很庫布里克。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03/敘事特點

讀了我們上一篇分析《殺戮》的文章的朋友,應該能發現,我們講完電影故事梗概,先分析了“敘事特點”,然後才分析“表現風格”,最後講“思想內容”。而這篇分析《光榮之路》,先分析“表現風格”——原因很簡單,因為《殺戮》最大的價值是其獨特的敘事手法而非風格,所以先講“敘事特點”。

這麼講,也就意味著,《光榮之路》先講“表現風格”,是因為這部電影的風格更有探討價值——當然,雖然是普通的線性敘事,但其“敘事特點”也有值得注意的地方: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光榮之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更多使用精巧的、犀利的對話。好處是,人物性格看起來能豐滿很多;壞處是,喬治、保羅、達克斯的語言風格並未明顯區分,這就顯得書生氣——所以,庫布里克日後幾乎都邀請別人來磨劇本、來寫對話,是有自知之明的。

當然有更亮點的,便是,人物關係塑造刻畫了四層人物、層層影響:將軍們、達克斯、下級士官、普通士兵;“將軍們與達克斯的關係”幾乎和“下級士官與普通士兵的關係”一致,達克斯是力圖改變這兩種關係的形象。

這和“葉問”系列電影的三層人物關係塑造很像。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04/思想內容

終於聊到最重點的一塊。

斯坦利·庫布里克能夠稱之為偉大,自然有其在電影行業的貢獻,但更重要的是因為他的思想性——即便他不拍電影,他或許也可以用繪畫、用文學或者用其他什麼藝術形式來表達,只要他的思想性還在,他依然會偉大。

也就是說,絕不能將庫布里克侷限在“導演”、“製片人”、“電影人”等稱謂之中。

《光榮之路》能夠使庫布里克一舉成名,得到美高梅的邀請,最大的理由便是,人們看到他與29歲年齡不相符的深邃思想、以及成熟、完整、藝術性地表達出這種思想的能力。

觀眾欣賞《光榮之路》,會有幾個人懂影像風格、鏡頭語言或者藝術特點云云?恕我直言,打動觀眾的,正是震撼人心的思想性。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大眾角度來看,《光榮之路》是反戰的、對戰爭提出質疑的。一般的觀眾都能得出一個觀影結論,即,庫布里克通過荒誕的戰鬥、荒誕的審判,辛辣地諷刺了戰爭及決策者。

這麼理解,在大眾審美層面是沒有問題的,因為通俗文藝作品——尤其諷刺作品——的套路都是這樣的、為大眾所熟悉的。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精英角度來看,《光榮之路》並非荒誕。荒誕一般源自事情的起因、動機的荒謬——看《光榮之路》一般的觀眾會認為攻克蟻丘的決策是荒誕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1916年,協約國打破僵持階段、反敗為勝,正是靠發起無比殘酷、血流成河的各種“蟻丘戰役”,事實上通過艱苦卓絕的戰鬥,協約國成功了,一戰結束了。高層決策拿下蟻丘是必要的,軍官要求士兵無條件服從在軍事管理上也是正確的,有部隊怯戰需要殺雞儆猴也是合理的。

既然如此,何來荒誕?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故事結束後,我們會從各種角度思考。

是否講了反戰、是否荒誕自然都是反思的角度,結合我們自己的生活狀況來反思也是一種角度。

比如,《光榮之路》中的決策者喬治、中層管理者保羅、基層管理者達克斯、底層員工士兵們,像不像一起在企業工作的?

喬治從戰略出發,制定不惜一切拿下蟻丘的策略;恩威並施,讓中層保羅抗下任務。

保羅制定具體執行戰術,分解目標、確定具體執行負責人,並進行動員大會。

基層達克斯和他的小夥伴們,在執行時,總會發現愚蠢的領導、拒絕執行的理由、個人情感和人物的衝突,當然,也會有各種替罪羊被開除團隊……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以這個例子來思考,我們還能發現三個問題:

①管理者、決策者對人情、人性的漠視,對目標成績赤裸裸的追求,以及數字管理的冰冷——就像喬治精確計算的:最後有25%的士兵活下來佔領蟻丘——生命在他眼裡不過數字、圖表而已。

②底層人民、員工階層,對個人生命、利益的維護,也是正確的——除了“精神資本家”,有幾個人願意成為“一將功成萬骨枯”中的枯骨?

③假定喬治將軍將戰略大反攻的戰略意圖、搶佔蟻丘的戰略必要、以及犧牲一部分人以確保國家勝利的必要,都詳細地講解給每個士兵聽,而且每個士兵都聽懂了(就像保羅對達克斯說的“法蘭西全靠你了”):A.你是喬治將軍的話,你會這麼做嗎?B.你是士兵的話,你怎麼辦?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05/總結

站在決策者的角度來看,目標是正確的,即便手段很政治化,但也是必要的;

站在執行者的角度來看,目標和手段都是荒誕的,人性在這場戰鬥中蕩然無存。

瞧,這才是庫布里克讓我們看到的完整故事——如果你只關注達克斯和可憐的士兵,而沒有關注到精彩的政治角色喬治、豐滿的中層幹部保羅,如果你忽略了喬治對達克斯“理想主義”的評價……你都不能斷然說你看完了《光榮之路》。

斯坦利·庫布里克獨特的電影藝術:「02」電影《光榮之路》賞析

關於《光榮之路》的思想內容,完全可以更深入地解讀、更多角度地探討,絕不止以上寥寥幾百字。

至於庫布里克,放心,他從不給解讀導向。

但是我們可以確定一點,就像本文開頭所講的,庫布里克從一而終關注的是:人們如何選擇,以及人將走向何方。

我們知道,達克斯短暫地情感爆發、意氣用事後,迅速選擇了繼續戰鬥。

那麼,你的選擇是什麼?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