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有的时候还需要细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行为举止在旁人看来不止表面上那么的简单。在孩子尚未成型的时候,孩子会面临很多的习惯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做到纠正,可能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影响。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说说哪几个习惯是必须要让孩子杜绝的,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1. 爱摔东西爱发脾气

宝宝在两岁之后,自我意识发展很大,他们有自己的主张与看法;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主张与看法强行压制、摆出绝对权威。孩子就将会坚持已见心生不服。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发脾气暴躁摔东西往往与父母对他的评价有关。如果我们将孩子列入不听话、脾气暴躁、小气行列;孩子自己也将会把自己列入这些行类。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其实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多跟孩子沟通交流、听懂孩子的心声、多对孩子耐心些。其次;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行为言谈对孩子影响极大,很多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都是模防父母而来的。平日里父母在孩子面前正确得树立积极形象、做个好榜样孩子看;孩子自然而然会学好。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如果这时孩子听不进哭闹请采用冷处理,孩子要哭就让孩子哭一会(注意开始哭的时间不要太久在5分钟之内)不要怕哭坏孩子。其实孩子在哭的过程中也在想问题,想自己错在哪里。如果这时孩子听不进哭闹请采用冷处理,孩子要哭就让孩子哭一会(注意开始哭的时间不要太久在5分钟之内)不要怕哭坏孩子。其实孩子在哭的过程中也在想问题,想自己错在哪里。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2. 达不到目的就"威胁"

多数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于自己想要吃的或想要玩的东西根本没有耐心多等待一会儿,尤其对于就在眼前的诱惑物。曾经有过一个心理学实验,要求幼儿等待15分钟作为取得好吃的糖果的条件,否则,只能得到不好吃的糖果。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结果,幼儿的表现依实验条件不同而变化;糖果不在眼前时,幼儿坚持等待的时间最长;有一种糖果(好吃的或不好吃的)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减半;两种糖果都在眼前时,幼儿能等待的时间最短。说明幼儿对眼前的诱惑物不易抵制,自制力比较弱。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有意识地在平日里训练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不要让孩子觉得,只要是我想要的,爸妈都会立刻满足,形成一种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感觉。这样当孩子偶尔不能如愿以偿的时候,就容易大发雷霆。这种方式的形成少不了家长对孩子的纵容,所以适当的控制是极有必要的。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3. 我行我素的原则

有些家长的过度溺爱让孩子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可以自己决定的,至此就没有了自我的约束。从而家长对孩子的管束能力逐渐减少,因此孩子就会变得过度自我。

从而孩子的行为举止再也不受控制,开始嚣张起来。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针对这三种情况,当孩子发脾气时,家长的教育态度要一致。千万不要在成人中间形成几派,有人不理睬,有人去哄劝,有人离孩子而去,还有人跑到孩子面前讨好,更不要当着孩子争论。成人彼此之间一定要沟通好,一旦孩子发作,全家人采取一致的态度,否则他就会更加哭闹不止。

作者总结

培养孩子总是让我们家长心累,有时候也觉得无从下手,小编为大家推荐一套绘本(3-6岁孩子启蒙教育)全书一共是10册,分别如下:主要是培养孩子动礼貌、不自私、不撒谎,从小给孩子打牢基础。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这套书的内容主要是是以图画的方式展示的,孩子对图案天生就有兴趣,家长可以在孩子看图画的时候,把书上的内容教育给孩子,这样加深孩子的印象,学习事半功倍!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孩子能够轻松理解故事的内容,正面引导孩子,激励孩子学习好习惯、好品质。而且孩子对这种可爱的画风也非常感兴趣哦!

家中孩子有这3个“坏习惯”,家长该打就得打,超过6岁就难改了

2~7岁是孩子情商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是个艰难而又漫长的路程,家长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故事内容,引导孩子激励孩子坚持好的习惯与品质。

全套共10册,一本书才几块钱,经济又实惠,强烈推荐家长购买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