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隋唐英雄中,使錘作為兵器的武將都很厲害,除了他,不信你看

隋朝末年,晉王楊廣以謀逆之勢,奪取政權。在位時間大施勞逸,民怨眾多,致使中原十八路反王,起兵反隋,那個時候呈現出群雄割據,四分五裂的狀態,同時在那個時期,也湧現了一大批英雄好漢在隋唐英雄裡,有三位使用錘的英雄,而且關於他們的事蹟都都不一般。

隋唐英雄中,使錘作為兵器的武將都很厲害,除了他,不信你看

兵器錘

01西府趙王李元霸

掌兵擂鼓甕金錘李元霸,又叫李玄霸,是李淵的第三子,此人生的一副雷公臉,骨瘦如柴,卻天生神力,據《隋唐演義》裡記載,其兩臂有四象之力。師承袁天罡,手執一副擂鼓甕金錘,胯下萬里燕雲照,此馬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當時的李元霸年紀輕輕卻未逢敵手。讓李元霸一戰成名的當屬四明山與十八路反王的一戰,一人之力擊退十八路反王兩萬餘人,李淵反隋時期,紫金山一戰打死宇文成都,排名六的伍天錫,也同樣的死在他的雙錘之下。

隋唐英雄中,使錘作為兵器的武將都很厲害,除了他,不信你看

李元霸劇照

在《說唐》一書中講到,李元霸就像一個永動機一樣,好像有永遠用不完的體力。他和宇文成都不一樣,在四明山時,宇文成都雖然也有神勇之能,但是在和伍天錫伍雲召雄闊海三人惡戰以後,缺不敵裴元慶,重傷下陣。不過李元霸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就是天生怕雷。

在《說唐》裡講道,西府趙王李元霸返回潼關,駙馬柴紹來迎接,突然天空一陣雷聲飄過,頓時烏雲密佈,柴紹便帶人尋至屋簷下避雨。雷聲不停,元霸大怒舉錘指天道:雷公你為何總是這般可惡,總在少爺頭上響雷。說著便揮錘扔向天空,元霸抬頭一看,錘落在了頭上,此時狂風四起,飛沙走石,少頃,風止雲散。地上只剩下元霸的盔甲和雙錘,人和坐騎不見了。

隋唐英雄中,使錘作為兵器的武將都很厲害,除了他,不信你看

李元霸、宇文化及

柴紹痛苦,收拾雙錘和盔甲轉回長安。李元霸沒死在戰場卻死在了自己的雙錘上。

02銀錘太保裴元慶

掌兵八稜梅花亮銀錘裴元慶,是裴仁基的第三個兒子。此人也是天生神力,手執一副八稜梅花亮銀錘,坐騎是抓地虎,同樣的是年少時期便名氣不小了。

值得一提的是隨父親裴仁基攻打瓦崗寨,先後單雄信和翟讓等人用車輪戰依舊不敵裴元慶,最後被徐茂公用計策收服於瓦崗麾下。四明山一戰,十八路反王英雄好漢,均不敵李元霸,只有裴元慶一人能硬扛李元霸三錘。

隋唐英雄中,使錘作為兵器的武將都很厲害,除了他,不信你看

裴元慶劇照

在《說唐》中,事關於裴元慶的事蹟不多,但是他的一對八稜梅花亮銀錘舞的也是未逢敵手。在伐五關役中卻誤中尚師徒之詭計,被虹霓關總兵新文禮誘入火雷陣,後死於火雷陣。

03瓦崗八彪將齊國遠

掌兵紙糊金錘齊國遠,本是陝西少華山的一個土匪。為人粗魯,不懂文墨,隋唐末年天下紛亂,齊國遠同樣的起兵反隋。因為本人長的肥頭大耳,身材魁梧,看上去也是有幾分威武,其實他也是一個只知道惹是生非的任性夯貨。

瓦崗時期隨瓦崗軍攻城拔寨,因為此人時常惹是生非,人稱瓦崗第一大草包。此人手執一副碩大的紙糊大錘,常常招搖過市,這雙"大錘"哄騙了不少人。其中就包括銀錘太保裴元慶。

隋唐英雄中,使錘作為兵器的武將都很厲害,除了他,不信你看

齊國遠劇照

且說裴元慶隨父親裴世基征討瓦崗,齊國遠對陣裴元慶,少年裴元慶不知齊國遠的兵器是紙糊的,便對眼前的這位大漢震懾到了,上陣時露出了幾分維諾之態,初生牛犢不怕虎,齊國遠卻不給眼前這個毛頭小子膽怯的機會,快馬便奔至裴元慶面前,舉"便"向下揮了過去,裴元慶躲過一記重錘,緊接著自己慌張反擊.

幾個回合下來裴元慶也打出了鬥志,便大膽的主動向齊國遠使出殺招,裴元慶一個破綻銀錘便向齊國遠揮了過來,齊國遠慌忙用自己的"金錘"上去抵抗,不料眼前的"金錘"在一碰一擋之下露出了破綻,裡面的石灰粉瞬間散了出來,頓時裴元慶眼睛睜不開了,齊國遠見好便收,策馬便逃.

隋唐英雄中,使錘作為兵器的武將都很厲害,除了他,不信你看

裴元慶劇照

齊國遠這一仗下來,裴元慶眼睛重傷,齊國遠雖然贏得不光彩,但是隋軍短時間之內不敢舉兵攻瓦崗。

齊國遠武藝不高,但是卻用投機倒把的招式贏了裴元慶一局,不得不說別人的兵器是用來打仗作戰,他的兵器用來逃生。

隋唐好漢各有自己的絕技,在隋末唐初盡顯英雄本色,後世對這些英雄不做是非評論,功過是非只不過是當時的賦予的使命不同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