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現在農村年輕人過完年就出去打工了,家裡就是些老弱病殘,大家怎麼看?

小王闖互聯網


農村的主要人口變成了老年人,是一件對農村不好的事情。只有是年輕人為主的地方,才有發展勁頭。

1、年輕人有活力、有精力、有想法,思路活,想法多,無論在哪裡都是主力軍,都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沿海城市為啥發展快,有那麼多年輕人能不發展快嗎。

2、年輕人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慾望。年輕人捨得花錢,對生活條件晚上高,對當地的三產有促進作用,不像老年人,一般都捨不得花錢。

3、年輕人喜歡玩,對生活帶來很多興趣,一個村莊年輕人多的,就比較有新東西,文化活動也比較多。沒有了年輕人,說實話很多文化都斷了。

4、年輕人帶來陽光和朝氣,一個年輕人多的地方,就有奔頭,就有項目,就有未來。

未來,農村一定要吸引住年輕人,沒有年輕人,農村一定走不遠。







除夕放煙花


人都是為了生計而奔波忙碌,對於沒有固定收入的農村人來說更是這樣!

我的父輩是農民,在沒有參加工作之前,我也經常幫著家人做農活,我們那人均一畝多地,家裡四口人,總共也就七畝多。一年下來,從土裡刨不出多少錢來!只能勉強維持生活,如果不在外面找份工作的話,就會過得非常拮据!從我小時記事起,我的父親就在城鎮上班,那時候還沒有外出打工的。只要一家有一個在鎮上工作,家裡生活還是比較寬裕的。

近些年來,出現了打工潮,尤其是在土地能夠流轉之後,大部分農戶已經將田地租與他人耕種,這樣年輕的勞動力可以外出打工,其實年輕人也沒有幾個想在家裡種田的,辛苦不說,一年下來可能還沒有外面打工一兩個月掙得多!所以年輕人主要選擇還是外出打工。

另外,這也是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人總要工作,哪裡的工作崗位多,人就擁向哪裡,現在即便在家裡種田,以後有一個人足夠忙活的過來,其他勞動力可以外出打工,已增加家庭的收入。

年輕人都出去打工,留守兒童,孤寡老人在村裡肯定會有一些困難,在這方面,國家也做了不少努力,現在的教育條件和農村醫療條件都有很大提高,相信隨著經濟的發展,相關的制度會更加完善起來!


羞羞小丑er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說一說我自己的看法:

我是一名鄉村教師,我班裡百分之八九十的小朋友都是留守兒童,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單親留守兒童,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帶的,只有一小部分是小街上條件稍微好一點,自己在家做生意開店的是爸爸媽媽帶的。

(家長會基本都是爺爺奶奶參加)


題主說得農村年輕人過完年都出去上班了我同意,但是說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貌似有點不妥,我明白題主的意思,年輕人都出去了,老年人都留在家了,當然也有一部分老年人也是出去的打工的。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我根據自己的已有經驗,做了一點小小的分析如下:

我們先從老人的角度來分析

1、農村的老年人年級已大,沒有工作能力,,出去找工作很難。

2、家裡有孫子孫女,需要上學需要照看,兒女不在家。

3、老一輩人的思想,安於現狀,一輩子沒有離開過家。

我們再從年輕人的角度來分析一下

1、外面工資高,在農村沒有工作。

2、生活壓力大,開銷大,孩子要上學,家裡要吃飯,工資太少。

3、大城市尋求發現機會,就業環境好。

4、出去為了找個老婆,因為在農村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男的在農村沒有什麼工作很難找到對象。

總結

以上是我的一點點看法,希望能得到你的採納!喜歡的可以點贊加個關注哦😊


路亞club


題主你好,關於這個問題我深有感觸因為我也是其中之一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造成農村這個現狀的原因是國家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加速,我們有幸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

舊時的農村延順著幾千年的規制,老子種地的生的兒子也要種地孫子依然種地祖祖輩輩種地,給農村人改變身份的機會很少。80--90年代農村年輕人娛樂少也不能出去打工,農忙時幫父輩幹農活農閒時拉幫結派和鄰村經常打架鬥毆偷雞摸狗。叔輩門講他們年輕時去趕廟會衣服裡都掖著藏著刀子木棍。

現在的農村趕上了國家的大發展,城市發展機會比農村多大多數年輕人都跑去城市發展。有些人已經在遠在老家千里之外的城市安家落戶,留在農村的農閒時會找零工幹例如泥瓦工刷漆工幹些體力活掙錢,現在農村年輕人能體現自己價值的機會太多了。年輕人都去外面發展留守在村裡上了年紀的慢慢會死去,我們村從前是近兩千人口的大村現在常住人口不到500人。很多房子圍牆顯眼處寫著“此戶長期無人居住”。

以後的農村會是一番怎樣的場景呢?農耕機械化越來越廣耕地人口越來越少,國家保留一定的耕地面積這些地誰來耕?現在農村出現了好多承包戶,我出去打工掙錢了地承包出去讓別人種。慢慢的這些承包戶會將會演變成農場主。村村整合逐漸被城市融合。

農村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會有痛苦的捨棄但總比每年讓你交公糧吃了這頓愁下頓幸福吧。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村生活會是以後大城市裡上班族們羨慕嫉妒的。




吹燈的鬼


你好,我是農村小趙,我在廣西的山區,對於農村年輕人過完年外出打工了,家裡就剩些老弱病殘。我很高興能結合自己的經驗來談談我的看法。

一、我們這以種羅漢果、百香果為主。地裡的農活也比較繁瑣,而且又髒又累,每天早出晚歸,最重要的是一年四季忙忙碌碌,到頭來收穫甚微,投入了資金甚至連本錢都收不回,白白辛苦一年。外出打工不需要投資,每月還會有固定收益,年底還會有些存款。所以很多人沒心思也沒信心去種地了,選擇外出打工。

二、農村的生活比較枯燥乏味,在家除了每天耕種那一畝三分地,沒有什麼娛樂。小時候每家每戶都還種水稻,由於種水稻除了自給自足,沒有很大的經濟效益。後來水稻也不種了,選擇外出打工。

三、隨著社會發展,各行各業需求的工人數量增加,再加上相對較高的工資收入,所以農村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

四、靠種地解決溫飽問題比較容易,而靠種地脫貧致富就比較困難了,僅僅靠種地是完全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

五、農村的經濟遠遠落後於城市。很多人都拋家舍業,背井離鄉,也是沒有辦法。

六、年輕人外出打工,農村很多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年齡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關愛,從而引發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問題,影響農村人口素質的提高。

年輕人外出打工了,家裡就是些老弱病殘幼,農村怎麼發展起來呢?

一、國家對農村的發展給予支持,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吸引外出中青年重新回農村謀發展,只有農村有眾多的青年勞動力,才能帶動農村經濟整體發展。

二、讓這些人重新回到農村,那就得農村有比城市更好的收入。這樣才能讓一家老小生活在一起,團團圓圓,老人家也能享受天倫之樂。

三、對於留守兒童,家長、學校、社會要給予孩子關愛,引導孩子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引導孩子身心健康往良好方面發展。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希望對你有些許幫助,也希望有想法的朋友和我一起探討。


農村小趙fm


其實這是很普遍的現象,如果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誰又願意背景離鄉呢?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說,年少時認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自己應該走出去,搏出自己的天地……後來才發現付出了不一定有回報!現在到了而立之年,一切只是為了身上的責任。今年封城,老家父母去年辛苦一年收穫的橘子,一共賣了3800塊錢……不知大家是什麼感受?現在我想的就是趕緊解封,出門掙錢[奮鬥][奮鬥][奮鬥]




A鎽鋒


其實這個問題在農村是普遍存在的,就拿我來說吧,我是甘肅農村的,那會只記得過完年,爸媽都去外面打工去了,而家裡就只剩爺爺奶奶,這種現象在我們村普遍存在,那時農村還是有青壯年在,因為那會對土地還是比較依賴。而現在回農村老家,基本上見不上青壯年,因為現在種地確實沒什麼固定的收入,年景好一點可以自給自足,年景差了,幾乎是顆粒無收,而外出務工,來錢快,可以在短時間內改變生活狀況,至於女人呢,都帶著娃娃進城讀書了,似乎這成了一種趨勢。農村都是些老弱病殘守著,種點吃的糧食,補貼一下家用,現在有時覺得回老家,看見的滿滿的是淒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愛農村,可是不管在哪裡,都割捨不掉對農村的情懷,那裡是生我養我的地方,而我們的下一代似乎和農村基本上斷鏈了,因為他們從小生在城裡,長在城裡,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不管怎麼說,都覺得農村是一種寄託,是我和上幾輩人生活的地方,因為那裡埋葬著我的親人。


冷眼看改革


作為一個在農村裡長大的孩子,我還是比較瞭解農村現狀的,我不得不感慨農村這些年的變化真的很大,針對農村人口往外走,我今天想和大家一同探討一下。

不知道別的地區是否也有這樣的現象,反正我這裡這種現狀還是很普遍的,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村子裡人很少,只有老人在家照顧孩子上學和日常生活,走進村子來明顯感覺並沒有前些年熱鬧。年輕人大量的往外走就會形成一個問題,土地誰來管呢?祖祖輩輩耕耘幾十年的土地,沒有了年輕人活力,依靠年老體衰的老齡化人口,有如何足以耕種得了?確實也是如此,孩子要上學,老人體力不支,年輕人外流,那麼很多土地已經面臨著荒蕪,根本就無人來照管。

那麼,土地荒蕪會不會有人覺得可惜呢?當然,如果從資源利用率的角度來講的話,我還是覺得良田荒蕪確實有點資源浪費,很可惜,假如能種點什麼,利用起來也是極好的呀。不過從經濟效益產出方面來講,一畝地每年的收成也不過是幾千塊錢,還得要親手播種耕耘,付出很多的體力勞動和時間,同樣需要伴隨在裡面的投資還有農藥化肥等等一些開支,所以傳統農民種田是根本不賺錢的,畢竟經濟效益產出是很低的。相反,這一年種地幾千元的收入,也不過是一個年輕人外出打工兩個月的收入,相比較之下,這筆賬就一目瞭然。那假如是夫妻兩人一同外出打工呢,兩個人一年的收入將會是原來守在家種地每年收入的好幾倍,這筆賬一算,當然我覺得農村現在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這一現象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傳統中國農業的農民,靠的是身體吃飯,乾的是體力活,需要大量的體能消耗,這是一個很辛苦很累的活,對身體的損傷也是在無形中就日益加劇的,誰都願意幹點活少輕鬆,賺錢多的事,所以紛紛丟下那捆綁多年的土地,投身於城市建設的大浪潮中。

年輕人背井離鄉,造成了土地荒蕪,孩子無人陪伴,親情疏遠,孩子成長學業不能得到父母的關心教育,老人撐起整個家庭,我只能說這就是生活在底層人民的現實,沒有什麼對或者不對,都是為了生活,被迫做的選擇。還是那句話:如果可以的話,誰願意背井離鄉,誰願意骨肉分類,誰又願意忍氣吞聲每天辛苦加班。

在外漂泊,冷暖自知,只是希望社會多一點溫暖與善意,對他們多一分寬容,畢竟他們的遠方還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年邁的父母盼著他們早日回家,誰都不容易。願天下所有跟爺爺奶奶在家的孩子不要責怪父母為什麼不陪自己成長,為什麼一年才回家一次,為什麼自己的家長會父母總是缺席。終有一天,你會明白,可憐天下父母心。

至於土地嘛,荒了就荒了吧,畢竟只是個累人不賺錢的包袱,或者可以租給別人耕種,一來是有個人管理土地,就算以後想在種點啥也可以收回來繼續種,二來多少能換幾個錢也挺不錯的。

我只是單純對農村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這一現象發表一點看法,歡迎探討交流。話不多說,言止於此。


農村黑妮兒


我是一位80後的農村寶媽,我想說一下我的感受,對於這個現象我是不願意看到的,真的是痛心和無奈!

對於農村現在這些老弱病殘現象誰改買單?在農村農民,能夠留在農村是他們的夢想,但是生存也是顯示生活的需求,家裡的經濟支出超出了經濟收入,有的農村莊稼人靠家裡的一畝三分地是無法經營家裡的生活需求的,在現實和夢想中,外出打工成了唯一的出路。對於我們農村一部分現在的80,90,上有老,上有老的老,下有小,我們不得不努力不得不奮鬥,不得不放下這些生我養我的父母外出打工!




鄉村小柏


題主說的情況確實普遍存在。特別是邊遠貧因地區,因為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等因素限制,在當地很難找到獲取經濟收入的途徑和機會。加上家土地不多,種地的效益太差。所以很多農村的年輕人,懷揣著夢想打點行裝奔向城裡,尋找機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家裡的土地,交由老弱病殘耕種。這些都是目前存在的客觀實事,無所謂好與不好,正常與不正常。人常說,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至少這種現象,是與當前社會結構和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也可以說,是當前形勢的產物。

坦率的講,這種狀況或說這種現象不會長久,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民進城務是無耐之舉。背井離鄉,拋妻棄子的滋味並不好受,特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都不願過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快樂日子,只要有更好的選樣,肯定不會走外出打工之路。二是國家振興農村是以後一是階段的國策,尤其扶貧攻豎計劃實施,現代農業逐漸成為朝陽產業,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離土不離鄉在家創業發展會越來越越多。三是隨著國家戶籍政果改革,在城裡打拼多牢並事業小成的農民工,有逐步融入城市生活,成為新市民成為可能。四是中國農村發展遇到發展瓶頸,特別糧食種植收益低。實行規模化、集約化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勢在必行。五是現在90、00等新一代農村人,受教育程度提高,視野開闊,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規劃,不想被一畝三分地所拖累,有自己的擇業觀,走出農村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