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在真正的歷史中,有誰用過空城計?

涵世伴飯


在讀《三國演義》時,人們都為諸葛亮所用的空城計這一招所折服,諸葛亮因為用了空城計,沒有廢一兵一卒就將司馬懿給嚇跑了。但實際上這段歷史並不存在,而之所以會有這個編排,完全是出於藝術手法,為了讓故事更加吸引人而刻意安排的。但不併不是說空城計真的沒有人用過,在中國歷史上曾經有一個人用過空城計還不止一次,每一次都用這個計謀把敵人嚇跑,這個人正是偉大領袖毛主席。

一、1928年的空城計

毛主席第一次用空城計是在1928年,當時在毛主席的帶領下紅軍來到了永新,並很快佔領了這片區域,正在毛主席要對當地進行調查時,卻有人彙報,當時有地主保安隊要前來抓人,可以說毛主席當時的處境十分危險。但是他在冷靜之後告訴眾人千萬不要慌亂,而且不要聲張,避免嚇壞了當地的百姓。在毛主席的提議下開始安排百姓們到山裡面躲藏,因為那裡比較安全也很隱蔽,一旦發生什麼也不會對百姓造成危害。就這樣永新很快成為了一個空無人煙的村落,當地主保安隊浩浩蕩蕩來到當地時,卻根本沒有看到有人出沒,他們不死心,就在村子裡面掃射,結果也沒有看到反擊,所以一行人就悻悻離去了,毛主席用這個空城計,沒有廢半顆子彈就讓敵人自行退去了。

二、1947年的空城計

還有一次空城計是發生在1947年,當時毛主席已經帶領著眾人來到了黃河岸邊,可是在前方有敵軍的埋伏,後面還有敵軍追趕,可以說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而毛主席只能讓人準備一些羊筏子渡河,後來一行人順利上了岸,為了避免讓敵軍知道他們的行蹤,有人提議將腳印都擦去,這樣可以萬無一失,但是毛主席卻沒有同意。毛主席非但沒有將腳印抹去,還在山下寫了一個牌子,告知敵軍一行人已經上了山,就在山上等著他們,想要找人直接上山即可。但是後來敵軍在看到牌子後哪裡敢再往前去,他們生怕山上有埋伏等著他們,所以只能放棄了追趕。

毛主席使用空城計屢獲成功,隨後在1948年時,他再次使用空城計讓我軍避開了危難,毛主席的急中生智和沉穩縝密的思維多次為我軍爭取了時間,也避免了人員損失,毛主席在戰略方面的智慧是敵軍望塵莫及的。



歷史小地主


中國歷史上真正用過空城計的人是毛澤東。

大家的印象中,都覺得諸葛亮是用空城計的高手,但是,真正的歷史上諸葛亮是沒有用過空城計的。他只是在小說《三國演義》裡用過,不過,這些事情都是羅貫中杜撰的,所以,不能當真的。

下面我們說一下毛澤東是如何用的空城計。

要說毛澤東的一生,他有兩次用空城計的經驗,而且這兩次空城計,他用的都是十分的成功,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澤東第一次使用空城計的時候,是解放戰爭時期,那時候駐守在西北地區的胡宗南,他受蔣介石的調遣,開始帶領著幾十萬大軍向黨中央的所在地延安進軍。

很顯然這一次胡宗南是來者不善,畢竟當時黨中央的所有高級領導人像毛澤東、周恩來等人都是在延安的。

他們秘密進軍就是想要給黨中央一次毀滅性的打擊。

可是,胡宗南不知道的是,他進軍延安的消息早就洩露了。毛澤東對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瞭如指掌的。

所以,在他們到達延安之前,毛澤東就把我軍的重要戰略物資和人員全部都給轉移了。等都胡宗南到了延安之後,他得到的僅僅是一個空城。然後在毛澤東居住的地方,胡宗南還收到了毛澤東留給他的一個紙條,上面寫的是胡宗南進軍延安,其勢如騎虎,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

所以就這樣毛澤東不費一兵一卒,把胡宗南的幾十萬大軍,給空消耗在一個沒有人的空城當中。這就打打的消耗了國民黨的可用兵力。

毛澤東第二次使用空城計,是在他離開延安不久。那時候毛澤東把黨中央的所在地安置在了河北的西柏坡。

此刻得知毛澤東到了西柏坡的國民黨將領是傅作義。當時的傅作義,是帶領著自己的軍隊,駐守在京津地區。

那時候傅作義不想聽從蔣介石的命令,去遼瀋戰場上作戰。所以,他就向蔣介石彙報說自己去偷襲中共的所在地西柏坡。

傅作義以為這樣,自己的傷亡就會小一些,可以更好的保持自己的實力。

蔣介石沒有辦法,他也就答應了。

所以,傅作義帶著幾十萬大軍就浩浩蕩蕩的向西柏坡進軍而來了。

對於毛澤東來說,這一次西柏坡確實是一個空城了,若是傅作義真的來了,他也無兵可調了。畢竟當時所有能打仗的軍隊都派遣到了戰場上。

所以,若是傅作義真的到了西柏坡,將會對我黨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的。

不過,毛澤東可以有計策讓傅作義知難而退。對於毛澤東來說,即使我守的是空城,我也能夠讓你嚇破膽寒。

所以,毛澤東就利用他掌握的信息,把傅作義出兵西柏坡的計劃,全部給公佈在了報紙上,而且關於傅作義的兵力部署,進軍時間,到了那裡,全部的信息都給刊登了出來。

更加重要的是,毛澤東還指出,只要傅作義敢帶大軍進攻西柏坡,我們的人就可以直接去攻打他的京津地區。

傅作義看到毛澤東刊登的這些消息,大吃一驚,他果然不敢前進了,所以,傅作義又乖乖地從哪裡來,回到了那裡去,這就是毛澤東不費一兵一卒退敵的策略。

所以,毛澤東才是歷史上真正用過空城計的人。


不才講史


提到空城計,黨中央和毛主席早在延安時期對胡宗南國民黨軍隊就設了一次"空城計",故事發生於1947年3日13日,由於國民黨妄圖陰謀摧毀在延安黨中央所在地和中央機關,摧毀中國革命戰爭的指揮機關,國民黨胡宗南匪軍25萬多人企圖一舉殲滅延安的黨政機關和軍民,負責延安地區安全我軍人數不足三萬,而敵人的力量是解放軍人數的八倍,而且裝備上我軍比不上敵軍。

在這種敵我力量懸殊很大的情況下,毛澤東主席審時度勢,決定暫時撤離延安,為了使敵人不知道撤離的消息,延安軍民轍離的工作都在秘密地進行著,在3月|2日晚全體延安軍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延安,在離開當晚延安軍民卻沒有留下一點聲響,只是在夜空中有人影和牲畜幌動的身影,黨中央毛主席決定與敵人兜圈子,以游擊戰為主,牽著胡宗南軍隊的鼻子兜圈子,在運動中消滅敵軍的有生力量,所以毛主席決定放棄延安,讓所有延安軍民立即疏散,當延安軍民都安全轉移完畢,毛主席卻是最後一個離開延安的人,連敵人大聲說話都能聽到,彭德懷副總司令當時負責黨中央所在地的安全保衛工作,由於毛主席處理公務繁忙,一時脫不了身,在彭老總的再三摧促下,最後硬是彭老總將毛主席拉上了馬,才脫離了險情,剛沒走多遠,胡宗南的匪軍就開進了延安,這使敵人撲了個空。在離開延安之前,毛主席胸有成竹地對著延安方向說到,“再見了延安!我們不久還要回來的“!我國革命的勝利在毛主席精心謀略下取得每一次成功,都傾注著他老人家的畢生精力,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的成功凝結著毛主席多少心血啊!

毛主席一生神機妙算,巧設空城計。這在整個中國革命歷程舉不勝舉,敬愛的毛主席真是命大福也大,吉人天相啊!




只見著人影在夜空中幌動,毛主席巧設延安空城計留下許多傳奇和動人的故事。


林海雪原185164327


諸葛亮空城計是假,毛主席空城計是真,而且毛主席不止一次使用空城計退敵,指揮藝術令人歎為觀止。

毛主席還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一支4000多人的北洋軍閥潰軍向長沙進發,當時駐守長沙的桂軍都被調往前線作戰,長沙城內只有少量警察部隊,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空城,學校慌作一團,開始組織疏散師生。

毛主席十分鎮靜,他組織了幾百學生,又找到警察,鼓勵他們一起禦敵,然後設下埋伏,等敵軍進入伏擊圈時,毛主席一聲令下,大家有的把點燃爆竹扔進汽油桶內,有的把汽油桶點燃後推下山去,警察則開槍射擊,一時間槍炮隆隆,火光四起,毫無鬥志的潰軍陣腳大亂,嚇得四處逃竄,陣腳全亂。

唐朝的張守珪他也用過,此人負責修繕被吐蕃毀去的瓜州城,可是在剛剛修建的時候吐蕃又來攻擊,城中能戰鬥的士兵數量很少,於是張守珪也命人舉行宴會,吐蕃人見到這種情況,也是選擇了撤退,他們也怕張守珪帶了大批士兵埋伏,有趣的是張守珪在見到吐蕃人撤退之後,還派人追擊,吐蕃軍隊更是迅速的撤退。除了這兩個人,還有一位偉人也用過空城計,這位偉人便是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毛主席一生用過不少次空城計,第一次是毛主席在塘邊村和賀子珍一起開會,結果這個時候有人告訴毛主席外面有七八十人的地主保安隊前來捉他,毛主席命人帶著村民去山裡躲著,自己帶人留在了村裡,對方來到村裡之後,看到主席等人這麼淡定,立即選擇撤退。

傅作義一看不行啊,敵人都做好了準備,連我多少兵力都知道,這還偷什麼襲,我衝過去就是送死,傅作義趕快下令召回大軍,取消行動,而石家莊的危急也就此解除,這是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事情,也就是真正的空城計,雖然不像司馬懿那樣已經兵臨城下,但是僅憑一篇書文就解決問題也是千古奇談啊。





蘇皮皮


最經典的應該還是1948年10月毛主席那一封電報嚇退數萬國民黨軍!

1948年10月,遼瀋戰役期間,就在東北國民黨軍衛立煌集團的60萬人馬被東北人民解放軍的百萬大軍打得漸漸招架不住的同時,作為總統的蔣介石為了挽救東北敗局,嚴令相鄰的華北戰區傅作義派兵救援。從遼瀋戰役一開始,傅作義就先後調動了11個師走跨越渤海支援東北。卻被解放軍阻擋在錦西塔山一個小高地上直到戰役結束也沒能前進一步,眼看著衛立煌集團被解放軍大卸八塊一口一口吃掉。

現在不僅東北戰況不妙,就連傅作義自己正面的解放軍華北野戰軍也積極準備採取行動,而第一步就指向了傅作義起家的地方——綏遠,無論如何他是抽不出多少兵再加入那個兇險莫測的東北戰場!但是最高統帥的命令又不能違背,這便如何是好?

機會很快來了。華北野戰軍第一兵團進攻山西,駐守山西的閻錫山部在解放軍打擊下損失殆盡,困守太原孤城。蔣介石擔心一旦太原失守自己在陝北的嫡系部隊胡宗南集團將會陷入兩面夾擊的境地。就太原的戰守問題,蔣介石徵詢傅作義的意見。傅作義於是馬上向蔣介石獻計,利用華北野戰軍主力在遠在綏遠和山西,中共首腦所在地冀中一帶兵力空虛之際,組織一支精幹力量先奪石家莊、再取西柏坡。如果能一舉成功將徹底摧毀中共指揮中樞,至少可以迫使在山西戰場的共軍回援,對盤活戰局也是極為有利。一旦解放軍大舉回援,傅作義就可以將自己的主力部隊部署在平綏鐵路線與解放軍對峙,增兵救援東北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果然,蔣介石對這個計劃大加讚賞,命令傅作義全權指揮。

傅作義集中了4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和1個騎兵旅約6萬人,組成“援晉兵團”。步兵向滹沱河推進,騎兵則直指西柏坡,企圖一劍封喉!

令傅作義沒想到的是這一行動計劃剛剛開始就洩密了,原因很簡單,援晉兵團從涿州出發要到達目的地必須經過一大片解放區。幾萬人的部隊進入解放區,保密工作很難做到家,更何況經過革命教育的解放區人民?更不用說打入傅作義集團內部不計其數的地下黨!

對於中共來說,首腦所在地西柏坡一帶兵力空虛卻是不爭的事實,手頭可以用來作戰的部隊僅有少量正規軍及地方軍民。在得知傅作義部的偷襲行動後,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以及華北野戰軍總部臨危不亂,迅速制定了應對措施。一面命令手頭的正規軍部隊及地方部隊以阻擊、襲擾的手段不斷遲滯敵軍的推進,同時命令距離最近的野戰軍部隊迅速回援。一面又大搞政治攻勢,瓦解敵軍的鬥志。

由毛澤東親自捉刀,於10月27日和31日連續發表兩篇廣播稿,用犀利的言辭表達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這一偷襲行動的蔑視,號召華北軍民將其誘敵深入、聚而殲之。同時利用地下黨提供的情報,將援晉兵團各部隊的番號、指揮官姓名及行動日期也一一列舉,特別告訴傅作義來偷襲石家莊還要不要北平了。

毛澤東這兩封廣播稿的效果特別明顯,無論是傅作義還是援晉兵團各部均十分緊張,再加上解放軍部隊的阻擊,國民黨軍推進十分緩慢。傅作義怕有閃失,於31日命令到達唐河河畔的援晉兵團各部掉頭返回。

就這樣,傅作義精心設計的偷襲計劃以失敗告終!





景行行止11


提到空城計,大家下意識想到的肯定是諸葛亮,不少人在看到這個情節的時候都會讚歎諸葛亮的智慧,實際上在真正的歷史之中,諸葛亮壓根沒有用過空城計,準確的說在《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之中,很多東西都是虛構的,而且在這本小說中,一直是在刻意神話諸葛亮,當然並不是說否定諸葛亮的才華。

那麼在真實的歷史中,誰用過空城計呢?根據《資治通鑑》來看,五代南吳的周本用過,當時他在夜裡登上城樓與眾將士喝酒,敵人用弓箭試探,他們依然是巍然不動,吳越害怕周本安排有伏兵,再加上又是夜晚,於是對方選擇了撤退。

還有一個便是唐朝的張守珪他也用過,此人負責修繕被吐蕃毀去的瓜州城,可是在剛剛修建的時候吐蕃又來攻擊,城中能戰鬥的士兵數量很少,於是張守珪也命人舉行宴會,吐蕃人見到這種情況,也是選擇了撤退,他們也怕張守珪帶了大批士兵埋伏,有趣的是張守珪在見到吐蕃人撤退之後,還派人追擊,吐蕃軍隊更是迅速的撤退。

除了這兩個人,還有一位偉人也用過空城計,這位偉人便是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毛主席一生用過不少次空城計,第一次是毛主席在塘邊村和賀子珍一起開會,結果這個時候有人告訴毛主席外面有七八十人的地主保安隊前來捉他,毛主席命人帶著村民去山裡躲著,自己帶人留在了村裡,對方來到村裡之後,看到主席等人這麼淡定,立即選擇撤退。

第二次是毛主席在面臨追兵的時候,特意將自己的去向寫在了一塊木板子上面,敵人看到之後反而不敢追擊。如果說前兩次不算什麼的話,第三次那絕對是神了,毛主席在西柏坡駐紮的情況被傅作義知道,傅作義決定帶十萬士兵來突襲,主席得知之後,立即寫了一篇文章《動員一切力量,殲滅可能向石家莊進擾之敵》,在這篇文章裡寫上了傅作義的各種事情,並且把傅作義的作戰計劃都寫了進去,並且還用廣播四處傳播,傅作義得知後突襲計劃作罷,要知道這個時候主席只能動用一萬人馬而已。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歷史上真正使用過空城計而且用的最好的還是咱們的毛主席!

事情是這樣的:

1948年秋天,黨中央遷到了河北石家莊附近的西柏坡,毛澤東主席自然也在哪裡。當時護衛黨中央的主力部隊第二三兵團都不在,忙著去前線作戰了,此時毛主席身邊只有兩個步兵排和一個騎兵連,守衛非常空虛。

恰在此時,傅作義接到蔣介石的命令正要率軍十萬去偷襲石家莊,毛主席和黨中央萬分危急!

不料毛主席得到消息後,一點也不慌亂,不慌不忙地佈置應對措施:一面命令黨中央即可撤離,一面自己一揮而就寫了一篇400多字的新聞:《華北各首長號召保石沿線人民緊急動員一切力量準備迎擊匪軍進擾不使敢於冒險的匪徒一兵一卒跑回老巢》,並通過《人民日報》發表了出去。

新聞大體上是在說人民解放軍已經在石家莊附近部署了大量兵力,準備得十分充分,只待國民黨軍隊“入甕”。

蔣介石以為計劃已經敗露,再去強行攻打恐怕沒有好果子吃,再加上毛主席的軍事能力他也領教了不少,自然不敢輕舉妄動了,偷襲計劃就這樣胎死腹中了。

如何評價

毛主席未動一兵一卒,便退蔣介石十萬大軍,這完完全全地展現了毛主席的傑出軍事才能和超人膽魄,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毛主席才能披荊斬棘帶領中國共產黨締造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毛主席臨危不懼,智慧超群,真乃神人也!


曉史才能明事


在歷史中,毛主席四次使用“空城記”。

一,一紙嚇退十萬國民黨軍隊

1948年10月,中共中央駐西柏坡。駐守在北京的國民黨將領傅作義探知情報以後,準備出動近十萬大軍和騎兵突襲中共首腦機關。當時國共主要戰場在東北和西北,而黨中央周圍衛戍部隊僅一萬多人,形勢十分危急。

26日,毛澤東辦完大事以後,自言自語道:“要給傅作義一點厲害看看。”周圍的人不明白:“我們身處險境,還要給別人厲害看?”只見毛澤東拿起筆,很快以新華社記者名義寫了一篇評論:《動員一切力量,殲滅可能向石家莊進擾之敵》(見毛澤東文選第5卷)。評論中把傅作義侵犯石家莊的種種計劃予以揭露,包括敵軍各部隊番號、將領以及作戰計劃予以公佈,號召解放軍和民兵和三天內,做好殲滅敵人的準備云云。

這篇文章馬上由新華電臺廣播,傅作義見中共方面對他們的計劃什麼都知道了,還做了準備,深怕遭到埋伏,只好偷偷將剛開出來的部隊撤回北平。這出現代“空城計”就這樣結束了。

以後中共中央一直駐在西柏坡,直到進北京。這種事情作為其他統帥如果有一次的話,可以驕傲一輩子,但是對於毛澤東來說,屬於茶餘飯後順手辦的一樁小事,因為這方面的事蹟太多了,中共方面自己都從來沒有宣揚過。

二、炮擊金門 “圍魏救趙”

1958年夏季,,美國入侵黎巴嫩,海空力量雲集中東,準備武裝干涉中東革命,國際形勢十分緊張。8月23日下午5:30分,炮擊金門事件震動世界,美國急忙調動五艘航空母艦、八十幾艘巡洋艦、驅逐艦急赴臺灣海峽,出現了二戰以後美國在遠東的最大海空力量集結,艾森豪威爾不知道毛澤東想幹什麼。等忙壞了美國人以後,炮擊就逐漸停止了,發展到斷斷續續持續了二十年的“炮擊”的奇特戰爭。

毛澤東通過炮擊金門,收到多方面的效果:

1、支援中東革命,緩解中東國家的壓力。

2、打擊蔣介石,同時通過炮擊的形式,表示“內戰”沒有停止,多了一種中國對於臺灣問題的一種發言方式。

3、試探美蔣條約的底線,這個也許是最大收穫。

三、臥室退蘇軍

在蘇聯同我國關係緊張的歲月裡,蘇聯大兵壓向阿爾巴尼亞邊境,隨時都有出兵的危險。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後,在臥室裡好長時間一言不發。忽然,他一臉嚴肅地叫來秘書,提出:我要馬上見蘇聯大使。工作人員勸主席刷刷牙、洗洗臉,換身衣服,然後到會客廳。毛澤東依然一臉嚴肅,說:就在這兒見。既沒刷牙也沒洗臉,更沒換衣。

後來秘書偷偷告訴大家:主席這次火可發大了!指著蘇聯大使的鼻子,毫不客氣地說: “你們不是要出兵阿爾巴尼亞嗎?歐洲離我們這裡很遠,我們不會去。但是,我們跟你們有那麼多的邊界線,去哪裡都可以,戰爭真正打起來是沒有邊界的!”結果,蘇聯沒敢打一槍,很快撤了兵。

四、“氫彈”平中蘇邊境風波。

1969年中蘇邊界大小摩擦迭起,最終發生了震驚世界的珍寶島事件。蘇聯調兵遣將,在中蘇邊境部署了55個步兵師,12個戰役火箭師、10個坦克師。4個空軍團,總兵力達到100萬。面對蘇聯的大軍壓境,毛澤東向全國人民發出號召:“要準備打仗”。在這種濃烈的戰爭氣氛下,北京及許多大城市開始疏散人口,大挖防空洞。

6月13日,蘇聯政府向中國政府提出“兩三個月之後”即不晚於9月13日,開始邊界談判。7月26日,蘇聯政府又在一封秘密信件中,建議中國人通過兩國總理會晤來解決衝突。蘇聯領導人認為,中國人只有實際感到最可怕的威脅,即蘇聯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之後,才會坐到談判桌前。 8月27日,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赫爾姆斯秘密地向少數記者透露,蘇聯代表向東歐盟國通報了可能對中國核設施進行先發制人的打擊情況。

這時,臨近中國國慶20週年,面對蘇聯的核威脅,當年的集會是否舉行?周總理向毛澤東提出:主席,四老帥認為今年國慶節蘇聯偷襲的可能性很大,我看,這次國慶節的群眾集會怎麼搞法,是不是再研究一下?

毛澤東說:“哦!不搞集會,我看不太好吧!這是不是告訴人家,我們有點怕?集會還是要搞的,我還是要上天安門。我倒想開開眼,看看原子彈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周恩來緊皺眉頭:幾十萬人聚集在廣場上,一旦出現情況。怎麼疏散,怎麼隱蔽?

毛澤東笑道:“如果實在不行,可不可以兩顆原子彈嚇唬嚇唬他們呀?讓他們也緊張兩天,等明白過來我們的節日也過完了。”

周恩來會意地說:“放完後,我們再來個秘而不宣。”

毛澤東點點頭:“對嘛!‘兵不厭詐’呀!”

周思來接著問道:“主席,你看安排在什麼時間比較好?”

毛澤東說:“不能早也不能晚,28日、29日兩天就可以。這事還要和榮臻、愛萍同志商量一下。”

1969年9月28日和29日,美國地震監測站,蘇聯地震監測中心,以及兩國的衛星,幾乎同時收到了能量巨大的震動信號。他們不約而同地作出判斷:中國成功地進行了一次地下核試驗和高爆核試驗。

以往中國的幾次核試驗,當即發表消息,並熱烈慶賀,可是這兩次核試驗,中國新聞媒介連一條簡短的新聞都沒有發表。


王松林


粟裕大將曾在1947年初,針對國民黨制定的魯南會戰計劃,在山東戰場上演了“空城計”。自從國民黨撕毀停止協議向我解放區大舉進攻後,在軍事上一敗再敗而一無所獲,在華東戰場上先後進行的蘇中、蘇北、魯南等戰役中折兵20餘萬,因此急忙制定了“魯南會戰”計劃,想借助軍事上的勝利爭取即將在莫斯科對華問題召開的英美蘇三國外長會議中贏得有力支持。



為此,蔣介石集結了30餘萬大軍從隴海東段至膠濟線西段,以臨沂、蒙陰為目標,採取南北兩路大軍夾擊的方式,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齊頭並進,企圖在臨沂地區迫使華東野戰軍決戰,並派陸軍總參謀長陳誠坐鎮徐州直接指揮作戰。而臨沂當時是我山東解放區的首府,魯南戰役後粟裕下令主動放棄一些城鎮,集結於臨沂周邊抓緊時間進行休整,蔣介石認為攻其必爭之地,粟裕在臨沂地區非決戰不可。



但蔣介石始終理解不到我軍的作戰基本要素之一就是——不計一城一地得失,以殲滅敵人的有聲力量為主,先打弱敵、後打強敵、力爭主動、避免被動。必要時,粟裕可以根據形勢完全可以放棄山東解放區首府臨沂,並且已經得到了軍委的指示,可見,我軍領導人在軍事思想上以民主為主,不會強加意見於他人,這是動不動就要求部下“不成功便成仁”的蔣委員長所不能及的。



魯南會戰計劃蔣介石可謂下了血本,其中在南線部署大量的重兵集團,由第19軍軍長歐震負責指揮八個整編師組成主要突擊集團,包括國民黨精銳主力整編11師、74師、83師、25師及桂系第7軍等,還有位於徐州的郝鵬舉第42集團軍四個整編師作為支援部隊;北線是由第二綏靖區副司令李仙洲集團第46、73及12軍組成輔助突擊集團,以配合南線的進攻,而王耀武一開始是不願意出兵參加魯南會戰計劃,抽出李仙洲集團後會導致濟南防線的空虛,但校長的命令最大,不得不出兵參戰。



面對國民黨大軍的壓境,粟裕經過分析後認為南線的敵人過於密集,不僅在裝備和物力上都佔有絕對的優勢,而且行動極為謹慎,很難分割包圍加以各個擊破,北線的李仙洲集團已經深入到華野後方構成了威脅,但兵力也比較薄弱,況且還有桂系46軍,矛盾較多。因此,粟裕提出了舍南取北計劃,準備上演“空城計”以放棄臨沂,主力隱蔽北上於新泰、萊蕪地區,放手讓李仙洲南下,佈下口袋以出其不意圍殲之,並且以參謀長陳士渠以少量的部隊組成的南線指揮部,邊打邊撤鉗制北線敵人,這樣既可至南線強大兵團於無用武之地,避免不利作戰,又可為圍殲北線李仙洲贏得時間,從而打破敵人的魯南會戰計劃。



當南線國民黨大軍不費吹灰之力佔領空城臨沂後,蔣介石和陳誠錯誤地判斷了粟裕放棄臨沂是傷亡過重不敢再戰,於是命令李仙洲集團加快行軍步伐與南線集團會合。但久經百戰的王耀武已經識破了粟裕的“空城計”及作戰意圖,便立即電告李仙洲南線集團未經激戰就輕取臨沂,其中必然有炸,命令李仙洲集團全線往回縮,但在蔣介石的強壓下,王耀武不得不撒手,遵照蔣介石的作戰指示,命令李仙洲派部進駐新泰及萊蕪兩城,結果位於萊蕪的73軍及46軍中了粟裕布好的口袋陣,李仙洲集團除了少量部隊突圍外七個師全軍覆沒,令王耀武痛心疾首。


賽門之略


說到空城計,大家可能就會想到諸葛亮,畢竟他擺過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但是,不得不說諸葛亮這個空城計,是羅貫中杜撰出來的,並不是歷史上真正發生過的。

歷史上真正使用過空城計的人,儘管不多。但是,還是有一些人的。我們比較熟知的毛澤東,他就用過空城計。

解放戰爭的時候,胡宗南帶領二十萬大軍,向革命聖地延安殺來。

胡宗南這一次奉蔣介石的命令前來,他的意圖很明顯,就是想要給中共中央造成重大的打擊。

畢竟當時的黨中央的領導人,都是在延安。

說實話若是胡宗南這個時候,真的打來了,肯定會給我黨造成不可毀滅的打擊的。畢竟,當時我黨的軍隊,都在全國各地和國民黨進行大戰呢。

也就是說延安城,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多少軍隊的空城,只不過我黨的重要領導人都是在這裡的。


胡宗南在進軍延安的時候,這個消息被毛澤東知道了。

毛澤東就想給胡宗南擺一個空城計,讓他體驗一下空城計的滋味。

在胡宗南到達延安之前,毛澤東等黨中央的領導人,就把重要的物資,還有人員給轉移走了。

所有的重要東西,都是在胡宗南的大軍到來之前給轉移走的。

毛澤東估摸著胡宗南快要到達延安城的時候,才最後一個離開。

當時,毛澤東離開延安的時候,還給胡宗南留了一個紙條。

胡宗南看到這個紙條之後,真的是氣的要死。

因為紙條上,毛澤東給他留的字是,胡宗南佔領延安如同騎虎,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把幾十萬大軍,消耗在延安這座空城上。真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呀。

胡宗南佔領了這樣的一座空城,他當然是有苦說不出了。

本來胡宗南想要進延安,就是想給蔣介石打一場漂亮仗的。沒想到自己的一舉一動,早就暴露在了人家的眼前。

更有意思的是,對於這一現狀,他胡宗南竟然一點都不知曉。胡宗南還在毛澤東住過的屋子裡,看到了毛澤東給他留的一個喝水的杯子。

據說,當胡宗南拿這個杯子的時候,這個杯子還有餘溫。

這說明毛澤東等人,真的是前腳剛剛走,胡宗南就後腳跟著進來了。這就是毛澤東給胡宗南擺的一個空城。

胡宗南正是因為在延安城裡,進也進不得,退也退不得。後來被彭德懷領導的西北軍,牽制鼻子在西北的廣大的土地上走來走去,最後被彭德懷打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