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在大連青泥窪橋以西,北京街北段,有隆起的小土崗,老百姓俗稱“小崗子”,沙俄殖民者把小崗子地區劃為“中國區”,專供中國人居住。後來山東、河北兩地來連謀生的中國人多了,人多成市,到了1905年日本侵佔大連後,小崗子已成為“中國商業街”。日本殖民者以“下層中國人的一般雜居,在衛生風紀方面有值得憂慮之處”為藉口,將南山附近的中國人強行遷到小崗子。到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東關街這一帶是華商集中之地,成為西崗地區繁華地段。之所以叫東關街,民間還有一種說法,日本佔領時期,居住在小崗子的中國人去日本人居住區要過關檢查,而關卡設在小崗子的東面,因而被叫成了東關街。東關街上的建築多建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多是日式仿歐建築。三、四層的聯排式住宅,有厚厚的磚牆、小拱窗,山牆上雕著歐式刻花,房簷下也 精心用磚塊排出圖案,坡屋頂上高矮不一的煙囪一排排擠在一起,房前屋后街巷都很狹窄。現在的東關街一帶由於年久失修早已破爛不堪,原來的住戶都紛紛遷走,現在都成了拾荒者居住的地方。2015年春節過後,聽說東關街要拆遷改造蓋大樓,我就趕緊去拍了一些照片,後來再去時東關街一帶已被圍擋攔上,看見工人們正在拆房,慶幸拍了一些照片留存,再後來拆房被叫停,據說又要改造成歷史風貌區,像青島劈柴院那樣,這我很贊同, 東關街作為老大連人最早也是現存的最後一塊生活聚居區,是大連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活的歷史物證,也是老大連人,特別是‘海南丟’在大連的最後一塊遺蹟,應該列為不可移動的文物保護起來,改造成像青島劈柴院、上海田子坊、哈爾濱老道外那樣,既保護了歷史風貌又成為旅遊景點這該多好啊。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大連 昔日的東關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