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秦始皇修了一條路,為何過了2200年都不長雜草?看下材料就明白了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首個實現大一統的帝王,做了很多對華夏文明影響深遠的事,在一統天下、設立郡縣、設立皇帝等等事蹟之外,他還留下了很多輝煌璀璨的建築,知名度最高的自然就是那萬里長城,另外還有像驪山墓、秦直道等等,儘管知名度相對不高,但影響也很是深遠。

秦始皇修了一條路,為何過了2200年都不長雜草?看下材料就明白了


秦直道就是秦始皇當年修的路,我們今天也說“要想富,先修路”,道路是打通地方與地方之間聯繫的重要方式,可以促進地方更好地融合,而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征服了很多的地方,為了能夠將這些地方更好地融入王朝,於是他就修築了很多的道路。

秦始皇修了一條路,為何過了2200年都不長雜草?看下材料就明白了


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朝名將蒙恬攻取了匈奴的河南舊地,秦始皇將其改設為九原郡,並且派蒙恬負責修築了一條長度達到七百多公里的道路,也就是後世俗稱的“秦直道”。

秦始皇修了一條路,為何過了2200年都不長雜草?看下材料就明白了


大家可能不怎麼熟悉九原郡,不過那裡出了一個叫做呂布的名人,當初呂布就是因為出身邊境而被人所嘲笑,可見九原當時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而呂布當初從家鄉五原郡(漢武帝將九原改名)的九原縣出發,去往中原之地的時候,大概走的便是秦直道,因為歷史記載,秦直道在很長時間裡都一直有投入使用,而在漢朝時還是典型的“官道”。

秦始皇修了一條路,為何過了2200年都不長雜草?看下材料就明白了


秦直道一直到清朝以後,才逐漸被人們所廢棄,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人們日常行走的道路,不只是呂布入中原,還有昭君出塞也是走的這條路。而在這些年裡,秦直道也是一直都沒有長草,甚至在被廢棄以後,儘管距離當初修路時已經過了2200多年,但是秦直道上依然沒有長草,這是為何呢?

第1個原因,就是因為秦直道在歷朝歷代,都有人在上面走,有人走的路自然很難長草,不過這條路為什麼能夠歷經那麼多年,始終都有投入使用卻沒有崩壞呢?這就與秦始皇所使用的一種黑科技有關了。

秦始皇修了一條路,為何過了2200年都不長雜草?看下材料就明白了


第2個原因,就是秦始皇在修築道路的時候,採用了“夯土”的方法,用石頭、木頭乃至於鐵器等等工具,將土一層層地鍛打,將土給打得比石頭還堅硬,這樣的土壤中缺乏養分與空氣,很難有生物存活,並且土中還加入鹽鹼用高溫給燒過,哪怕是生機旺盛的草也很那生長。

秦始皇在創建秦朝的時候,立下了“傳及萬世”的恢弘目標,他在做事情的時候,也是以流傳萬世作為標準,無論是長城還是秦直道都是如此,不過秦朝並未傳及萬世,倒是他為此而修的建築永永遠遠地流傳了下來,成為了後世極其寶貴的文物財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