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孙杨禁赛八年的判决已经尘埃落定,从判决之前的硝烟弥漫,到判决之后的鸡飞狗跳,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公开,孙杨及其团队的口碑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为什么孙杨及其团队的口碑突然间在网络上遭遇了冰火两重天呢,他们是引起了哪些人的不满呢?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第一批:从一开始就质疑的人

第一批不看好他的人是在发生药检风波之后就发出疑问的人,但是限于有效信息不多,也仅仅是对他的这一做法提出质疑。主要的质疑点是,心里没鬼为什么要砸血样?

这一批人在网络上没有形成气候,原因之一是当时支持孙杨的声浪太高,即使有零星的质疑声音,也会被孙杨的支持者的声音盖过。这一批人的声音就像是滴进大海里的墨水,丝毫没有引起波澜。原因之二不必多说,他们没有有效的发声渠道。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当时,胆大的质疑者冒着天下之大不韪“以卵击石”,几乎是以“自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质疑。而那些不愿意惹来非议和谩骂的质疑者则偃旗息鼓不公开表达观点,只在心里默默质疑。

当判决已成定局,同时越来越多的信息被公开,曾经勇敢的质疑者和那些被压抑的质疑者,纷纷看到了机会,终于可以毫无顾忌地把压抑已久的想法说出来了。这种反弹的力量是爆发式地出现,战斗力惊人。

第二批:感觉被欺骗的人

一直以来孙杨的支持者不在少数,人们对这个曾经为国家游泳队争夺过金牌的男人充满崇敬之情。而且长期以来孙杨从他的角度讲述的药检风波看似无懈可击,这一批支持者当然也愿意相信自己的偶像。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当孙杨被禁赛加上当天的细节被一一公开以后,这些支持者发现自己被骗了。曾经为他呐喊助威,突然发现是错误的,那种被愚弄的屈辱感就油然而生。这时,曾经有多爱,就变成了有多恨。

第三批:理智的爱国者

孙杨和他的团队一直以来在塑造他的人设的时候,选择拍照必在红旗下,发言必谈爱国心。这在正常情况下是鼓舞人心的事情,毕竟他曾为这面旗帜争光争彩。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但是当理智的爱国者发现,他可能是在用一种不光彩的方式为国争光的时候,自然就接受不了了。用成熟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如果是以作弊的方式取得成绩,那么成绩反而变成了罪恶。如果是以错误和欺骗的方式来谈爱国那必然是可耻的和不能接受的。

第四批:国家反兴奋剂中心

我一直认为造成孙杨今天局面最大的责任在他妈妈身上,WADA给CAS的量刑建议是2-8年,结果CAS直接按上限处罚了。如果没有孙杨的妈妈,我觉得可能会在2-4年之间算是合理的。至于孙杨妈妈怎么“坑”了儿子这里不分析。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这里说的是孙杨妈妈发的那个朋友圈。她把2014年国家反兴奋剂中心包庇孙杨的事捅了出来,这种操作有些让人看不明白。她是想谴责在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上国家反兴奋剂中心没帮孙杨兜住底?还是嫌当时给了孙杨三个月禁赛?拉人扛雷一直都不是中国人的习惯,义气当先至少还能拿到同情分。

也许他妈妈想以“曝光”官方的方式争取来自民间的支持,恐怕这种算盘是打错了。

第五批:自己的东家游泳中心

这还是来自孙杨妈妈的朋友圈,她认为游泳队的工作不力导致孙杨败诉。

另外从一些其他的渠道可以得知,孙杨妈妈在他日常训练中也多次干预游泳队的日常管理。甚至在国外集训的时候看到傅园慧吃牛排,就去批评队里不给她儿子孙杨也准备牛排。然而事实是傅园慧的牛排是自己带的……还有在队里抢队医的事等等,都是他妈妈的杰作。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指着孙杨出成绩的时候,其他人也只能忍着她让着她,但是这种忍让终归还是爆发了。风平浪静的时候,大家都可以当没事发生,当孙杨有事的时候,哪个队友站出来为他说话?俗话说“君子不党其祸无援”,意思是君子不结交一些朋友,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不会有人站出来伸出援手。

队友也许是出于其他的考虑不发声,无论是什么原因,现实就是没人为他发声。

第六批:自己的律师

帮孙杨险胜FINA的律师,最终被孙杨方认为是“不合格、不称职、不敬业”的律师。殊不知,这位律师是中国体育法领域非常有名气的律师,他曾经是CAS的仲裁员,还曾担任过奥运会、亚运会仲裁庭代表。

孙杨口碑急转直下,盘点他是怎样一步步引起众怒


看似只得罪了刘律师一个人,但实际上无形中给人留下了胡搅蛮缠的恶劣印象。这就好比一个没用过电脑的人指责一个顶级的程序员在编程方面无能一样,尽显无知。只要看过律政剧的人都知道,嫌疑人都应该无条件相信自己的律师才能达到最好的结果。隔行如隔山,一个游泳运动员和一个大妈,怀疑自己的律师“无能”,很难理解他们的思路。难免让人理解成穷途末路的歇斯底里。

一手好牌最后打稀烂,这里有唯成绩论的纵容,有父母的过度控制和错误引导,也有自己的膨胀,当然也有团队面对危机公关的无能。作为一个警示,希望这件事能让更多人警醒,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