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4 看到母女倆這樣的一幕,網友:這孩子怕要“廢”

身為父母,我們都愛自己的孩子,希望給孩子最富足的生活,希望能替孩子承受苦難,抵擋所有的痛苦,斬斷所有的荊棘,希望孩子一帆風順。

如果父母藉助愛的名義溺愛孩子,會使孩子在生活中迷失方向,過度的溺愛也會讓孩子失去生存的本能,不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

在家裡,家長將孩子嬌生慣養成“小皇帝”“小公主”,走上社會之後,他們往往會忽略他人的感受,變得自私自利,獨斷專行,承擔不起他們應該負擔的責任。

看到母女倆這樣的一幕,網友:這孩子怕要“廢”


網上一組母女在快餐店用餐的照片火了,網友:這孩子估計要“廢”

圖片上,一對母女坐在快餐店吃飯。母親面前放著方便麵,孩子面前是一套豐盛的套餐。

女兒低著頭玩著手機,看也不看一眼食物。這位母親可能是心疼孩子,不想打擾孩子玩手機,直接拿起勺子喂起了孩子。

很多媽媽都像照片中的媽媽一樣,將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有時家長還會去通過察言觀色的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然後儘量去滿足孩子。殊不知,這樣其實是不負責的表現。愛孩子,是家長的天性,但過猶不及。教育孩子,最怕的就是溺愛。

教育家盧梭所說過:你知道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看到母女倆這樣的一幕,網友:這孩子怕要“廢”

如果孩子從小就在嬌寵、溺愛的環境中長大,很可能就會使孩子變得任性自私,唯我獨尊,習慣依賴他人,缺乏獨立分析和判斷的能力,遇到問題不懂得反思自己,而是認為責任都在別人身上。

而且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柔弱、抗挫能力差,自制能力差。很多孩子動輒厭學、離家出走,甚至自殺,任性傲慢,這些都與溺愛有很大的關係。

溺愛是最不負責的愛

溺愛孩子就是父母放棄了自己的思考,而根據孩子的想法去做事。

也許孩子小的時候會覺得父母這樣做是為了自己好,但是當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思想,這時孩子會對父母的干涉看作是一種禁錮,從而想去衝破禁錮,進而矛盾就誕生了。還有就是父母的溺愛可能會磨滅孩子的獨立意志,那對孩子來說也是致命的。

看到母女倆這樣的一幕,網友:這孩子怕要“廢”


其實對孩子的溺愛是在無意中進行的,下面這些溺愛孩子的行為,不防對比一下:

1.特殊待遇

好吃的東西讓孩子獨享,好東西一定是孩子的……就算明知孩子是無理取鬧,一句“他還是個孩子”而無條件滿足,孩子在家的地位無形中高人一等。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很可能會變得自私,沒有同情心,不會去關係他人。

看到母女倆這樣的一幕,網友:這孩子怕要“廢”


2.無條件滿足

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甚至不顧是否超過自己的承受能力,這樣長大的孩子講究物質享受,很難懂得珍惜。

3.全方面保護

擔心孩子受到傷害,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不能和別的孩子玩耍,更有甚者,對孩子寸步不離,孩子稍微有點閃失,父母就會驚慌失措。這樣會使長大的孩子變得膽小無能,喪失自信,有很強的的依賴心理,在家時橫行霸道,在外膽小如鼠。

看到母女倆這樣的一幕,網友:這孩子怕要“廢”


4.袒護孩子,俗稱“護短“”

家人在管教孩子的時候,馬上站出來袒護。這樣長大的孩子是非觀模糊,容易性格扭曲,見風使舵,有時還會造成家庭的不和睦。

這些只是部分溺愛孩子的表現,程度也有輕有重。溺愛孩子的行為簡單的總結就是:一意孤行地認為滿足孩子的需求,就是對孩子的愛,就能保證孩子幸福健康的成長。這時就要注意了。

溺愛會讓孩子養成不良性格和習慣,讓孩子失去競爭力,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


看到母女倆這樣的一幕,網友:這孩子怕要“廢”

所以說,愛孩子並不是一味地遷就孩子,對孩子無原則的愛,可以將對孩子的愛放在心裡,捨得讓孩子吃一點苦頭。這種理性的愛,能夠保證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讓孩子養成獨立生存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