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清朝,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人們經歷了太多事情,見證了大清王朝如何故步自封,一步步落後於世界,從而走向滅亡。有一人,他用他異於常人的思維提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計劃,本有希望救清朝於水火,若不是因遭受阻撓,或許歷史都將改寫。此人便是愛國志士、中國早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家——宋育仁。他還有一個響亮的名號:“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時代引路人

自幼父母雙亡的宋育仁,被一個經商的伯父收養,跟隨伯父四處從商,漂泊於五湖四海。也許正是早年四處漂泊的經歷,讓宋育仁的閱歷十分豐富。他從小便好奇那些新奇玩意兒,極具思索創新精神的他,對西方的新奇事物十分嚮往。

1886年,考中進士的宋育仁,在朝廷為官。在逐漸接觸到西方事物和維新思想後,他在朝廷中大力推崇維新。為了進一步學習研究西方先進的制度思想,1894年,他跟隨公使

龔照瑗出使歐洲,擔任英法意四國公使參贊,藉此考察西方經濟、政治制度,吸收西方優秀思想。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在歐洲的幾年生活裡,他每天都孜孜不倦地研究著令他著迷的西方思想制度,這也讓他清楚地認識到了自己國家同西方的差距,於是下定決心,回國後要致力於改革維新。正是因為他這種不沉迷於“天朝上國”,虛心學習西方優秀制度,勇立時代潮頭,致力維護國家政治的精神,他被譽為“四川開眼看世界第一人”,成為當時當之無愧的時代引路人。

奇襲計劃

炮火降臨,甲午戰爭爆發了。此時的清朝雖然硬實力不輸日本,但因為國家已內憂外患,政權腐敗,組織渙散,面對日本的炮火攻擊,清政府很快就敗下陣來。這時的宋育仁雖在倫敦代職,但滿腔愛國熱血的他卻心繫著國家,密切關注著戰爭。觀察敏銳的他很快就發現,日本兵力不足,只要清軍穩定軍心,集中兵力打持久戰,必能拖垮日本。

於是他馬上上書朝廷,指出“倭兵少財乏,持久足以困之”。可在獲悉清軍節節敗退,就連最引以為傲的黃海海軍都全軍覆沒的消息時,

宋育仁心急如焚。情急之下,他想出了令人為之震驚的計劃:“奇襲日本”。他提出大膽設想,此時的日本疲於應付前線,對於本土必然防守兵力不足。只要召集人馬,偷襲日本本土,日本前線軍隊必然撤退回國防守,這樣一來,清軍前線壓力就減少了,甚至可以趁此反擊。他彷彿看到了勝利的光芒。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心思一向縝密的他立即開始緊張的籌備,他帶著必勝的決心。他開始與使館參議楊宜治、翻譯王豐鎬等密謀召集人馬,購買軍事裝備。一番周折後,他們買到了英國賣與阿根廷、智利的兵艦、魚雷快艇十五艘,在澳洲召集了兩千名水手,藉著保護商會的名頭,從菲律賓北上直搗長崎和東京。由於以掛商團為名,掛英國國旗出口,所以蹤跡不會敗露,只要成功,便可以直接殺到日本本土。

軍隊召集後,滿腔熱血的宋育仁又與張之洞、劉坤一等人取得聯繫,希望得到朝廷重臣的支持。同時還向英國銀行前後貸款三百萬英鎊,來支付購買裝備的費用。經過宋育仁等人的一系列努力,組建了一隻有力的海軍,準備交給北洋水師率領。

萬事俱備,東風不至

炮械畢集,整裝待發,就等著衝鋒號吹響,直奔對岸。可就在這時,公使龔照瑗

反職歸來,知曉了此事。他以妄為生事為由將此事告知朝廷。因為此時清朝已決心要和日本媾和,又或許是因為慈禧不想耽誤她的壽宴,或是李鴻章想保存軍力,他們二人堅決反對宋育仁等人的計劃。

因此慈禧便以宋育仁“妄生事端”為由,下令將宋育仁等人的計劃全部作廢,並召回遠在倫敦的宋育仁。1895年3月,清朝與日本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敗局已定,無法更改。萬事俱備,東風不至,宋育仁奇襲日本的計劃,就這麼胎死腹中。誰也無法改變事實,宋育仁只能“撫贗私泣,望洋而嘆”,滿腔熱血,一心為國,卻因為朝廷的昏庸無能,讓他壯志未酬。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他在回國途中,把這一事實詳細的記錄了下來,寫成了《借籌記》。

戰後朝廷本打算對宋育仁進一步處理,可因為這一“驚天動地”的計劃,涉及牽連了太多人,不僅有朝廷重臣,還有外國人士。朝廷只好作罷,不再深究,只是收繳他的官銜,降職處理。

結局已定

也許當時不是慈禧阻攔,宋育仁早已殺到日本領土,日本也將戰敗,歷史都將改寫。可是歷史無情,結局已定,我們無法改寫歷史。清廷的所作所為註定了戰爭的失敗,在當時的社會背景和統治背景下,朝廷的膽小無能註定這個奇襲計劃將胎死腹中。他們一味的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不肯醒來,就算炮火降臨,他們也只是向敵人示好求得一時安穩。可吃過肉的狼,可能只吃一次嗎?落後就要捱打,不思進取終將換來滅亡。

四川“睜眼看世界”第一人,要不是慈禧阻攔!他就殺到日本本土了

宋育仁等人的計劃,實為拋頭顱灑熱血的愛國之舉,可朝廷並不理解他們的愛國之心,他們壯志未酬,生不逢時,我們只能替他感到惋惜。

1931年12月5日,宋育仁逝世,葬於“東山草堂”對面的竹林之中。他在此前將《借籌記》自印若干,臨終時囑託將此書贈前來弔唁之人。他這一生,成就很多,但他最想讓人們記住的,還是曾經有個奇人,提出了一個震驚世人的奇襲計劃,來試圖挽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的中國。計劃的失敗或許是他一輩子的遺憾,可他滿腔熱血,不顧一切的愛國之舉,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他那滿腔的愛國熱血,灑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永遠滋潤著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