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硬笔书法练习了三年的水平,请大神指出不足之处?

从此一人在江湖


优点不说了,总体字不丑,主要讲讲毛病。主要是四个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运笔发力较重,比较呆板。从线条痕迹看,惯于侧笔入纸,入笔即加力,使点画线条刚劲有余而灵动不足,比较“杠”,看久了会扎眼。行书草书,提按与运笔的力量有轻有重,线条的张力并不等于运笔之力,线条的质感在于巧劲而非蛮力。

二是节奏感不明晰,流畅不够。书写中有速度,字也写得比较快。但快慢相宜、快慢适度才是书写需要的节奏。从习作来看,连笔较多,气势有,略显缭乱。

三是顿笔过频,横画曲折生硬。横不必顿,且顿笔的幅度也因结字取势的需要灵活确定。个人觉得,题主的顿笔用的确实多了一些。汉字是方块字,顿笔可加强力感突出线条形态,但该平直的地方还是要平直,该圆弧的地方还是要圆弧,不能一刀切。

四是结构略散,收放未达自如。字的轮廓粗看还可以,经不起细品。线条之外,字的结构还是显得毛糙,偏旁部首及线条单元的空间布局还不是很和谐,有些连笔较多的地方汉有交待清楚。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就不说优点,直接说点具体的。

一,几何线条基本功不到位。特别是“折弯勾”“竖弯勾”处,无弹性。建议做线条基本功练习:1.“米”形直线,四个方向的直线要写标准:干净、凌厉。2.椭圆线,要求:弹性、抱劲。可练习层层叠叠套椭圆。3.折转线,如MZ等形状,要求:简洁、爽利。

从字面看,腕指力不足,写出标准几何线条有难度,如“小”的竖勾。缺少寸劲发力。

二,八笔画的储备及基本功不足。八笔画:点横竖撇捺折勾提。每种笔画,至少要准备10种完全不同的造型。如写出10种不同的捺的处理方式,这样,遇到一个或多个字有“捺”,选择的余地就较多。

每个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要交代清楚。但不要故意痕迹大。

三,结体比例多不妥。如“美”,横需要参差不齐处理。中宫太密,如澜等,未注意疏密的安排。大头小尾,如:空、长等。笔力稍弱,却又放纵笔头,如下等。

如果每个字可以安排主笔次笔,主笔写好了,这个字就有精气神。

可能是临古贴太少,字有江湖气。建议多临古贴,如王羲之十七贴等名人贴。

四,一字一气,未注意字间的迎让呼应。



urna风之度0


练习书法不能仅以时间来算,否则害人害己,不知道内情的人以为学了三年才写成这样,反而让人家畏难而退。硬笔书法练习三年本来应该大有可为的,但从你的作品上来看,不能说你没有临帖,你也在学,只不过应该是取法有问题。

从你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比较强调结构的夸张变形,甚至有些字有些错位,笔画略微比较夸张,有些线条故意有颤抖扭曲的行笔,这些都是现代人书法的一些不好的习气,你反而当成了特色来学了,所以说你的取法有问题。

因为取法有问题,造成了你很多字的结构非常的难看,例如“金”“云”“美”等等,只想着一味地夸张变形,而没有照顾到书法行笔的行气,例如“下”的竖笔写那么长,然后回头再去写“点”,然后再回到下边写下面的字。所以,虽然你写的是行草书,但是字与字之间并没有笔势的顾盼呼应,个人感觉字字是孤立的。

所以,下一步,建议你还是好好临习一下名家的毛笔字帖,喜欢写行书的话可以学习赵孟頫、王羲之、文征明、米芾的行书,近代启功先生的小行书也是极佳的硬笔书法范本,可以拿来学习。

还有,初期练字的时候,尽量不要用美工笔,你这幅作品应该是弯尖的美工笔写的,美工笔因为是弯尖,初学用美工笔很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美工笔的表现力也是有限的,如果你练米芾的行书,用美工笔倒是蛮适合的。初学最好就用普通的中性笔和钢笔。

如果你能踏踏实实地从临经典法帖入手的话,那么好好练个一年半载一定会比现在好出不少,最后祝你学习进步。


翰墨今香


首先,每一个学书的我认为都应该点赞。

书法式微。传统文化的东西,逐渐在流失,我们不奢谈发扬,能传承下去,已经是邀天之幸。因为无纸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手写的范围已经很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见了。这给书法的存续,带来很多困难。

言归正传,我仔细看了题主的问题和习作。

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可以改善。

1. 看不出字的出处。这一点一般用来界定江湖体。字有出处,即有根基。不论是师刀(碑刻类),还是师笔(纸帖类),尽量要做到字有根基。不论是不是在原来基础上做多大的个人风格的变动处理,得符合一定之规。

结体,是书法三要素之一。也是第一要素。

我认为你第一需要下功夫的是结构方面。无论什么字体,结字首先得过关。每一个笔画的起笔位置,行笔方向,收笔角度。笔画和笔画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把这些搞清楚,就能大概体会到结构的基本规律。这需要你,首先选一本帖子,然后仔细读帖,逐个的去临摹。这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线条质量。或者说点画质量,这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如果你想要字好看,线条的质量得高,对帖子的还原程度更好,同时也会更有韵味。在这一方面,你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再加强一下。这个需要练习来提高控笔能力。当你能做到最细的线0.2mm, 最粗的线0.8mm,前提是能稳定输出的时候。你的控笔就差不多了。这个也需要旷日持久的练习。慢慢的去熟悉你比较陌生的线条。

3. 章法,或者说布局谋篇。这个东西在你的习作中,没有提现。比较乱。这个东西需要大量的读帖,来明白字和字之间的大小关系,避就关系,还有行与行之间的关系。这个得靠大量的读帖和练习得来的一种嗅觉。无为而为乃佳。这东西是在满足前2者为前提来主动探索的部分。

总之这3者互相交叉,相互渗透。需要靠水磨工夫来盘它。

带个水图。



貮桃杀三士


题主学习硬笔书法已有三年,可以说是学习时间不短了,虽然整体看上去还是不错的,但是从专业的书法角度说,恐怕题主的字还未入门吧。

题主的字,写的非常潇洒,龙飞凤舞的感觉,写的也很随意,包括用笔的轻重变化也是可以的。优点先不说了啊,我主要针对作者发的这幅作品,简单的谈一下缺点。

第一,字的间架结构问题比较大。

我主要讲几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先看一下红色圈子里面的字,这个“金”字写的过于高,这个字的结构应该是一个扁一点的字。而在同一行上,下面红色圈子里面的字我都看不清楚是什么字,根本就不认识这个字。

我们再看一下左边数,第三行红色圈子里面的“魂”字,这个字的问题也比较大,尤其是结构上比较松散,一个字好像写成了三个字的感觉。

第二,笔画线条问题。

我们看红色框框里面这两个字,这两个字的竖笔画拉的过于长,导致字有些变形。很明显这两个笔画不是真情自然的流露,而是故意拉长。不但显着不自然,而且显得僵硬做作。

书法中的笔画和线条,没有必要过于的夸张和变形。如果写的过于夸张,那就会出现江湖体的感觉。

第三,雷同的笔画过多,导致变化少。

我们看题主这幅字里面,我是绿色圈圈里面的四个“长”字,乍一看好像是有变化,但是经不起考验。这四个字无论是从笔画或者是字的间架结构上,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太雷同,那么变化就少了。

我们看到王羲之的《兰亭序》里面,出现了很多“之”字,但是王羲之把这些“之”处理的都不太一样。这样一来,就增添了很多变化。

书法当中最忌讳的就是雷同,如果雷同过多就显得板滞。如果笔画雷同,那么就是习惯用笔太多了。说明笔者临帖应该不是很多,说临摹的不到位导致的。

综上所述,如果从非专业的角度来说,题主写的字还是不错的。但是如果从专业的角度说,题主的字还真的没有入门了呢,我给笔者的建议就是多临帖,尤其是古贴可以多研究研究。让临帖改变自己的笔画和间架结构,改变自己的习惯用笔。别说是三年了,如果很认真临摹的话,三个月肯定要比你现在的作品写的好的多。

强哥浅谈,以上作品为强哥硬笔书法习作。如果有说的不妥当的地方,还请书家多指正。

了解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强哥书画”!


强哥书画


我感觉写的非常好呢,像范曾笔体,我也喜欢练习硬笔书法,但我只是爱好,只是随便涂鸦,没有体。








熙仔妈妈张雪


看起来有一定基础,下过一些功夫!三年时间,不知你是每天坚持还是断续练,如果每天或者经常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写成这样,那就要考虑方法的问题了,可以重新临帖,从头开始。如果是三年时间,断续写,相隔时间周期较长,那就是基本功不够扎实!

看了你通篇习作,主要问题有三个:

1.结构方面,行书是楷书的基础上,在点画作连笔,在结构上作合理的简化,是为了书写方便快捷,同时也不失法度。

凄字,上面过于压迫,不稳。空字,头重脚轻,整体比较飘。美字,太纤细,上面两点占比过大,犹如枯枝。隔字总体中宫过散,笔画交代含糊不清。青字重心偏离,上下顾不上,各为其主。水字左右没有呼应,承接上需要下功夫。心,整字太薄,点画太飘散!

2.笔画相对比较生硬,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处理不够,行书讲究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行气有没有,笔画的处理相当关键,有的是字连,有的是意连,如行云流水,耐人寻味的感觉!

3.简繁混搭,很多人在写作品的时候,简体,繁体混搭一起,不伦不类,要么全部简体,要么全部繁体,否则,字再好,都会被人诟病!

以上为本人一点不成熟的建议,说得不对,还望海涵,祝你书艺越来越高!


斌少追梦


练习了三年我信,可以看出你的硬笔书法爽利,节奏、章法都有感觉。可是你放的早了些,从心所欲是创作的必备,你具备了,而你欠缺的仍然是基本功,必须牢牢盯住一本帖深入临,只有足够的传统功夫,深入打进去,再加上你的创作手法技巧,定能成功。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打好基础,再创作不迟:

首先,要解决笔法的生硬松散问题,如“有”字的横、撇似乎脱离了笔法轨道,“下”字的一竖虽然写得过瘾,但违背了笔法原则,类似问题在你的习作里很普遍,说明你临帖方法不正确,或者说笔法还没掌握。

其次,结体上不够严谨,字形不够稳,由于点画笔法的不准,导致了结体上的夸张、扭动、比例不够准确,让人感到不舒服,没有美的欣赏。

你的优点是灵动、放松,但也是导致你目前因基本功不扎实而暴露出的不足,如果坚持临帖,方法对路,相信你用不了三年时间,你的硬笔书法一定会上一个台阶。你可以参考一下顾仲安先生的硬笔书法字帖,他的笔法非常细腻、到位,结体谨严,如果认真加以领悟和习临,相信可以弥补你现在的不足,解决你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可以参临一些毛笔书法字帖,如沈尹默先生的书法字帖。祝进步!


如石书艺


这三年不知道你在练什么?似乎不知道什么叫书写技法基本功训练,也没有系统的临帖,完全处于没有法度的书写状态,纯粹是自由体,笔法、笔画、字法都不规范,而且看不出来有出处,由此推断,可能是执笔姿势都不正确……显然,这个基础,跟你讲什么技法都听不懂,因为,三年练这样,说明心思根本不在练习书法的状态上,只是写着玩儿而已。

现如今,手机网上讲解练字的视频那么多,难道没有看见过? 即使没有老师指导,完全是自己照着字帖练,也能有点儿规范的意思,不可能这个样子。

正常情况下,三个月就应该达到这样的水平才对,如图: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2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deb00027f901b4443a2\

潘茂生书法文化研究


其实,按照普通人写的来说,这字还算不错了,有力度有笔锋,也有些观赏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写着玩,修身养性,消遣时光。真的挺好的。

但如果真从严格的书法意义上来说,那要问的问题就多了。临帖了么?所谓笔笔皆有出处,虽然硬笔书法要做到很难,但是最起码的有个传统经典书法作品的根基才会更好,当代一些硬笔书法名家,其来源基本还是建立在古代毛笔书法的经典碑帖之上。


那么什么才是建立在传统经典碑帖之上呢?说来无非是结构,线条,章法布局,审美意趣,和整体风格。硬笔书法如果仅仅从庞中华这样的路子走,那么马上就触摸到了天花板,但如果向经典中寻找,则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随便都能给到深厚的营养,都能胜于当代人基于实用性的硬笔书法的探索。


题主的硬笔字,很显然是未经专业训练,未经碑帖洗礼,未经审美熏陶,土生土长的野路子来的,要谈书法二字,可能还得多走几步才行,否则始终徘徊在门外,并且,不会随着年深日久而有说改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