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 吕礼民:商洛山


吕礼民:商洛山

商洛,始名于汉朝,指“上雒”县和“商”县地域名合称。商洛,地处秦岭东南部山地,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历史上,是长安通往东南诸地及中原地区的一条主要秦驰要道。春秋战国时期,北通秦晋,南接吴楚,喻为商於古道上的“秦楚咽喉”。

“我的家在商洛山”,随着商洛籍青年歌手周澎的演唱,山水丰盈,天然氧吧的商洛,走出了大秦岭,唱响了大江南北。商洛境内,金丝大峡谷,船帮会馆,天竺山,柞水溶洞,牛背梁等一大批自然风景区,名山秀水,历史文化,各俱特色,吸引着大千世界的八方游客。

吕礼民:商洛山

商洛,美丽的仙娥湖,“四龙戏珠”早己烙印在人们心中。丹凤,清代“船帮会馆”的辉煌悠久历史,早已被世人所铭记。在商洛,在丹凤,其实,还有一个传奇千古的故事:“箭沟垭”与“鸡冠山”的前世今缘。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位大神站在商县的东龙山,向东方瞭望时,透过层峦叠嶂的一道道山岭,发现了龙驹寨后面的大山上,有一只全身金黄,灿灿发光的金鸡。大神便拿起神弓箭,“嗖”的一声射了过去。神箭出弓,威力无比。箭到之处,土崩石裂,山炸垭开。神箭一路向东,飞行五十余里,像是带着木匠的半圆大锉,穿开一道道山梁,把丹江以北的腰山地带,东龙山到龙驹寨之间几十道梁梁,瞬间射开直径几十米,基本同一轴线的半弧形山垭垭。当神箭落到龙驹寨后面的山上时,整个山体振动。金鸡被射中后,化作鸡冠状铁红色巨石,巍巍耸立在山脊梁中央。

神箭飞越时,土地爷正好忙着在山上给自己做稀饭拌汤。这一箭,又正好把土地爷的大锅射中,锅碎饭溅,一大锅拌汤疙瘩也顺着箭势撒落道道垭梁,飞溅腰山座座山坡。据老人们讲,这一神箭共穿透了大大小小七十二条山梁梁。

后来,东龙山到龙驹寨之间,棣花、茶房等神箭所到之地,大些靠近垭梁的村庄地名,历史上人们都喜欢叫做“箭沟垭”。这,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七十二条箭沟垭的来历。从古时到现在,一道道箭沟垭的周围和腰山地带,也能看到捡到一种形如拌汤疙瘩状的,小到大小拇指,大到鸡蛋小拳头,形状各异,凹凸圆滑,疙里疙瘩的浅灰色石头。据说,这就是当时土地爷正做的拌汤疙瘩稀饭。在农村,人们都习惯地亲切地叫它为“料浆石”。

吕礼民:商洛山

凤冠山,也因主峰形如丰满的鸡冠而得美名。凤冠山,成东西走向山脉,西部山体因首中箭头,振抖剧烈,土皮飞落,山骨暴露,陡峭奇险,悬崖壁挂。凤冠以东,山体绵延,当神箭射中时振抖力逐渐减弱,脊梁上的坡土轻微滑动,滑成了一个南坡土平台,而山脊主梁摇晃后曲线更加优美。远看,宛如一个丰满俊俏的美女,静静地,平躺在那里。远看凤冠山,同一座山体,东缓西险,山势地貌却截然不同。

天气晴朗,碧空无云,休闲或者去田间地头的时候,当你来到吕家垭,站在箭沟垭上,顺垭道遥望东方,远处淡淡的天蓝色凤冠山,相距十余里,却尽映眼眶,屹立在垭梁箭道尽头。山顶上,高高的银白色信号铁塔,直入蓝天。转身向西,遥望商县,道道山梁相对低矮,梁垭较小,因距离太远,却无法看到东龙山。这时,心灵的振撼由然而生。箭沟垭的神奇,凤冠山的形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功,使人无法想象,无法用词汇来精准形容。

啊,神奇的箭沟垭,神奇的凤冠山,这是商山丹水的荣耀。巍巍秦岭中,一道闪亮着丰富传奇景色和展示着宏伟壮观的远程箭道。


吕礼民:商洛山


  • 作者简介:吕礼民,陕西丹凤棣花人。网名,秦风楚韵,自由职业,文学爱好者,业余时间喜欢与诗为伴,与散文接缘,喜欢用手机留拍生活中最美好的瞬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