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什麼是智商?什麼是情商?我們經常會在新聞上看到各種高智商的天才神童,卻很少看到高情商的孩子報導。究其原因,則是智商有客觀的判定數據標準,主要表現人理性的能力;而情商有一定的主觀因素,主要表現人感性和情感的控制表達。

很多父母都重視孩子智商的發展,通常會忽視孩子情商的提高。當孩子走入社會之後才發現,情商能讓他們在事業和生活方面更加完美。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大學畢業之後才發現,學校裡學到的知識在工作中很難派上用場,智商沒有太多的用武之地;但我們每天大量的時間處於社交之中,學會在社交場合談笑風生,遊刃有餘,不僅在事業上能有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更受身邊人的歡迎。都說上流社會人捧人,高情商的人,在任何場合都能讓對方和自己感到舒適,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成為別人眼中無可挑剔的人才。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最近網上看到有人曬自己孩子,說自己的孩子多懂事,見人會問好,在家會幫自己拖地、打掃衛生,跟別的小朋友玩耍時也會主動禮讓別人,從不亂髮脾氣。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於是下面跟帖的一陣羨慕嫉妒恨,紛紛說自己家的娃多不老實,多不聽話,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看的我是實在好笑。

其實我也理解,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懂禮貌呢?你看看我們出去,要是看到一個懂事的孩子,我們都會忍不住要誇獎“真乖”、“真懂事”,父母聽了這話,也心裡美滋滋的,往往還會掩飾性的罵孩子“懂啥事,不給我惹事就燒高香了。”我理解父母的這種希望孩子高情商的心情,但是我很想跟這些父母說,高情商的孩子也許有,但是大多數所謂的“高情商”的孩子,只不過是他們缺愛後的表現。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讓孩子今後能夠在社會上立足,也看重對孩子情商的培養。在一些父母眼中,孩子乖巧懂事,學習主動,從不讓父母操心,這些都是孩子高情商的表現。有些時候,我們眼中看到的未必是真相,孩子這些在家長眼中高情商的行為,其實是缺愛的表現,家長要注意區分。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孩子都那些缺愛的表現呢?主要有這3個行為。

一:從不主動向父母提要求

家長有時候想要獎勵孩子,便會問孩子想要什麼禮物,或者想去什麼地方旅遊。有些孩子內心敏感,生怕提要求會讓父母指責不懂事,任性。這樣的孩子以為自己不提要求就是父母懂事的孩子,其實何止缺少家庭關懷的表現。

心智過於成熟的他們,內心會壓抑自己真實的情感,也會變得更加敏感脆弱。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二:乖巧聽話

"寶貝,去收拾房間"、"寶貝,給媽媽倒杯水",孩子對於父母的任何要求都言聽計從,看似聽話懂事,但這樣的孩子內心卻並不快樂。他們總是估計父母的感受,不肯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內心的情感會非常單調。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三:討好父母

孩子長期缺愛,會變得察言觀色,父母的一個眼神或動作,都能讓孩子感到焦慮。比如家長回到家中無故生氣,孩子會思考是否自己哪裡做得不對,犯了錯誤惹父母生氣。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形成"討好型"人格,自卑多慮,多愁善感,很容易吃虧。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有的父母對於孩子有著太過嚴厲的態度,於是孩子不知不覺中就產生了對他們的畏懼心理。生活他們總會強制地命令孩子去做事,讓孩子完全按他們的意志行事。父母們應改變這種太過強制的做法,給孩子更多成長的空間。面對缺愛的孩子,家長應該怎樣培養和引導呢?

家長不妨嘗試這3個方法,孩子每天都感覺到被愛包圍。

一:適當滿足孩子需求

孩子看到自己喜愛的玩具,想讓父母購買,有些家長覺得孩子無理取鬧,對孩子的任何要求的嚴厲拒絕。這樣做找機會讓孩子和家長日漸疏遠,孩子在父母身上得不到溫暖,也就會和父母產生心理芥蒂。家長可以適當地滿足孩子的小要求,或是鼓勵孩子如果下次考試成績出色,就會給他買,孩子會對學習充滿希望。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二:引導孩子表達情緒

缺愛的孩子,喜歡將心事藏在心中,看似懂事,其實心中怒海奔騰。家長要及時注意孩子情緒的變化,溫柔地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孩子願意和家長袒露心聲,才能夠讓心理健康地成長。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三:不要給孩子立框架

孩子由於沒有發育成完整的"三觀",父母的一些理論也就暫時成為他們對事物認知的標準。比如父母說"哭就是沒出息"、"不聽話的孩子就是壞孩子"等言語,會固定孩子的認知,孩子受到委屈想哭時,一想到父母不喜歡,就憋住了哭泣。家長要給孩子解釋各種行為的後果,讓孩子真確認知。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高情商會有利於孩子的發展,但這種"缺愛"導致的高情商卻會造成孩子心靈的傷害。家長們應避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我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同時也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會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育兒母嬰的經驗和知識,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幫寶寶養成正確的高情商品格,我推薦《寶寶情商培養圖畫書》繪本10冊來幫忙書中故事可以把握孩子人格培養。而且還能幫助孩子們收穫品格的薰陶與成長,教會孩子們成長之中最重要的“十個品格”,讓孩子成為能收穫友誼、自信聰明的“高情商”。

孩子缺愛的三種表現,可惜的是,家長沾沾自喜的以為是“情商高”


孩子懂事、乖巧,這些都是大人的願望,但孩子明明還在一個童真的年齡,沒必要事事約束,不許犯錯。家長們需要知道,我們不需要一個以隱忍、自卑為代價的懂事的孩子,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有健康積極的人格,在本該肆意的年紀,快樂幸福的生活,孩子的童年會影響他們的一生,無論是天賦還是今後事業上的成就和生活中的品格,童年時期是塑造人格的黃金時期。家長要像涓涓細流一般引導孩子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