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走路也有讲究,小心走出一身病,这8大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走路是健康的有氧运动,方便简单,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控制,同时也是非常安全的运动健身项目。但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走出一身病,这是怎么回事。

走路也有讲究,小心走出一身病,这8大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走出一身病?

1、走路姿势

长时间弯腰驼背走路,非但达不到锻炼效果,反而会对软组织带来损伤。掌握正确的走路姿势,抬头挺胸收腹,这样才能让全身经络跟随着活动。低头弯腰走路不能让经络得到舒张,身体得不到充足营养供应。另外,脊柱弯曲时也会反射到大脑,让人们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可影响睡眠质量。

2、走路速度

走路步数过多和频率过高的话,会影响关节和肌肉,会造成韧带损伤关节炎和半月板损伤等。

3、走路的场所

没有选对走路地点也会对身体有害。走路尽量安排在公园,能改善肺功能,软化动脉血管。若是沿街散步的话,会减弱肺功能改善,甚至让动脉硬化越来越恶化。因为街道空气污染严重,车辆穿梭会排出大量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对身体有害物质。运动式呼吸速度加快加深,在受到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运动势必对身体有害。

走路也有讲究,小心走出一身病,这8大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4、走路时段

很多老年人太阳还没有出来就出去走路,认为此时能呼吸新鲜且多氧空气,其实这是错误的想法。植物叶绿素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清晨没有阳光照射到树叶上。所以说清晨没有新鲜氧气,反而有大量二氧化碳。另外,也有一部分人饭后立马走路,但吃饱饭后血液会集中到胃肠部帮助食物消化,若走路的话,会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绞痛。尽量饭后休息30分钟后再走路。

5、强度不对

俗话说日行万步防病强身,很多人每天坚持走1万步以上,但走路太多的话会对膝盖带来损伤。长时间走路会不断摩擦软骨,而导致局部炎症和水肿。另外,也会加快骨关节老化。

走路也有讲究,小心走出一身病,这8大关键因素,缺一不可

温馨提示:

早晨6:00~12:00心脑血管疾病易出现意外情况,晚上光线比较差,易跌倒,所以走路时间尽量安排在下午。每天走路在4000~7000步之间,能促进身体健康,预防多种慢性病。每天走路持续在30分钟以上到50分钟,每周散步时间累计有150分钟以上。散步的理想场所应该是土地或草地,避免在水泥地和柏油路上走,因为地面会给人们反作用力对关节带来损伤。另外走路时要选择舒适的运动鞋,鞋底和地面接触面积大,保证材质透气和柔软,同时也要保证防滑性和稳定性要好。


《同样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长寿,有的人却走出一身病!原因就在这》,科普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