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练习书法先练兰亭序好还是圣教序好?

志难而劲


问这个问题的网友,一定是在网上看到了大部分的答案,那就是先练《圣教序》,当然也会有少数网友回答《兰亭序》。

网友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因为觉得疑惑,不是兰亭序最好吗?古人不是说取法乎上吗?圣教序还是一个碑刻,不是墨迹,而且还是怀仁和尚收集的王字,怎么会先练《圣教序》呢?

然而我的回答恨意外。

新手不要学王字

如果你是学习行书不到几个月的新手,那么你就不要练习王羲之的字了,《兰亭序》格调太高,你看不懂,也写不出来那种感觉,会产生心理上的落差,会沮丧,如果你学习《圣教序》,由于他是碑刻,不是墨迹,没有老师的话,你是很难学习的,每一个笔画怎么写,笔法是什么,你都不清楚。如果你有专业老师边讲解,边演示的视频,那就可以尝试练一练。这个是可以的。但是由于存在个人审美和眼光不高,写完后,自己很难看出哪里有问题,还以为自己临的很好。仍然是学不好的。

这都是个人亲身经历。

有了篆隶基础后,先学《圣教序》,后学《兰亭序》,最后两者比对学习。

如果你有篆书或者隶书的基础,并且运笔较好,至少拿起毛笔不抖,写起来比较轻松的话,学习王羲之行书,学习《圣教序》就较为容易了。

那么这里为什么推荐先学《圣教序》呢?

因为,好学!学习起来要简单一些!

答案就是这么简单,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易学的理由:

1、《圣教序》笔法简单。兰亭序笔法太精到了,太细腻了,那种流畅又有张力的线条是非常难学的,没有几年的书写功力,没有很好的控笔能力,根本没法写。而《圣教序》的碑刻,很多细腻的笔画直接忽略,相对容易临摹。

2、《圣教序》单字多,重在笔法和结构。由于初学书法,单字练习时必要的过程,很少顾及整体,而兰亭序单字不多,而且风格相近,兰亭序的精妙更的是在章法和气韵上,这是初学者无法看出来的。《圣教序》多精彩在单字上,适合初学的习惯需要和审美需求。而且《圣教序》字数很多,是怀仁将王羲之最精彩的字集在一个碑上,能够全方位的练习各种类型的字。

先学《圣教序》,后学《兰亭序》,你的感觉会很不一样。基本上很好把握《兰亭序》的感觉。然后在两者比对学习,在学习了墨迹的基础上对于之前学《圣教序》的笔法问题,进行验证,以尽力接近王羲之原始书写动作。

总之,《兰亭序》重在学习其中的章法韵味,品味高雅,适合高手临摹。《圣教序》则非常简单,适合新手,不需要很深的理解和认识,就能练好书法。


云艺斋


学习行书,先写《兰亭序》还是《圣教序》主要还是看现在你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如果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又想学习王羲之书法,可以先从一个学习王羲之的高手入手。

比如可以先学习一下赵孟頫的书法,赵孟頫是一个学习二王书法的高手,他的行书温文尔雅,又有大量的真迹存世,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学习一年的赵孟頫,能够基本了解行书的用笔,这个时候再去学二王就会好理解很多,直接学习二王,不懂笔法很容易写坏。

有了赵孟頫的基础,兰亭序和圣教序选择哪一个都可以,但最后的主攻字帖最好选择《圣教序》,对于兰亭序可以作为一个练习字帖,从兰亭序里汲取用笔和结构的营养,最好不要直接写兰亭的风格,兰亭高度成熟,写兰亭很难写出自己的风格,历代的书法家也都没有,高度成熟的作品往往都是排外的,很难融入其他东西。

在学习圣教序的同时,建议写一写王羲之的尺牍作品,因为圣教序是集字作品,不利于学习章法,而王羲之的尺牍作品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你觉得呢?

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学行书,先练《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至于王羲之《兰亭序》,还是等把《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练到五六分像时,再练习之。



学习书法,应以碑为上,帖为下。这句话是古人说的。我认为古人的这句话是对的。另外,当代行书大家张旭光也说过:学习行书,就临《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这样的话。至于张旭光为什么这样说,我认为他也是学习行书的经验总结吧。还有就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是王羲之的集字真迹,而《兰亭序》是后人模仿的。

为什么要建议题主要先从《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练起呢,因为《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字字独立,且笔法严谨和结字严谨,点画精道,气韵通畅,神彩飞扬,适应于初学行书者临习。而《兰亭序》则不然,它需要书者有一定的功夫后练习。



但是,我还认为:只要题主喜欢,不先练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而先练习《兰亭序》也是可以的。因为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再者,具体是先练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或王羲之《兰亭序》,也没有人专门做出这方面的规定,都是经验之谈。还是喜欢哪个碑帖就先练哪个碑帖吧!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和参与讨论!


中州耕牛堂主


毫无疑问圣教序,为什么?有人肯定说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其实这两个我都练过,兰亭序不适合初学者,本身兰亭序就是王羲之醉酒后写的,要知道他本人醒来后试图重写一篇一样的,但是却写不出那种感觉了,后期我们看到的都是别人临摹的,不管哪个版本基本和原版差距不大,比较飘逸狂放,既然是第一的必然难度高,可以欣赏借鉴,不适合初学。

圣教序是集字版的王体行书,个人很喜欢也学习很长时间,感觉不但唯美也比较实用,也就是应该是王羲之在正常状态下写的,后人形容他的行书说似龙受惊,那种感觉不去亲自学习欣赏的,是不能用语言形容完全的,让人爱不释手,当然学习行书不同于楷书,必须一丝不苟的模仿,而是在楷书有功底后,才去借鉴,最后在自己楷书功底基础上发展出有自己的特色行书才是正道。




紫玄修行


在学习行书时,是先练王羲之的《兰亭序》还是先练《圣教序》呢?这是二选一,毫无疑问肯定要先练王羲之的《兰亭序》,正所谓“选择不对,努力白费”,学习书法,心境尤其重要,书法的过程好比“练太极气息丹田平稳顺畅,出招才有形有力”。

《兰亭序》描绘的是非常愉悦和谐的故事情景,学习书法者读起《兰亭序》就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显的轻松自然;而《圣教序》讲述的是佛教经文的内容,显的严肃富有哲理,一时半会很难悟透,心境自然无法轻松畅快,学习书法也注重“意在笔先”,找到感觉了再下笔,练起来就会显的轻松。



学习书法也是依靠记忆的,记忆这东西只有心静了才能起到记忆的效果,简单的事情是最容易记住的,《兰亭序》就比《圣教序》要容易理解的多,综上所述,学习行书时,先练习王羲之的《兰亭序》更能达到效果。


诗夜城主


练习书法最好从最简单、最容易把握的字帖入手,也就是最好从楷书或者隶书入手。

但是学习楷书也不能把字学死写死,否则以后养成习惯了很难改变。所以尽量不要从印刷体楷书入手。虽然它是最简单的楷书。

圣教序不是王羲之的真迹,王羲之一生没有写过《圣教序》,是后世的人集字而成的,但是其艺术成就非常高,也适合有已经基础的书法爱好者。

你楷书有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临摹圣教序了。

兰亭序有几种版本,其中赵本《兰亭序》适合有一定楷书基础的人临摹。

我是吴海萍,我觉得“天下笔法尽在兰亭序”,指的是神龙本《兰亭序》。这本字帖绝大多数人临摹了几百遍、上千遍而恨自己不能学得很精。

兰亭序被尊为“天下第一行书”,高处不胜寒。不适合初学者入门。


字画娱乐圈


都是王羲之的字,有什么好纠结的?《兰亭序》里面的好多字也出现在《圣教序》里面。这两部字帖也不是三两个月就能参悟的,不拿出三年五年的时间勤学苦练根本连毛都学不到。

《兰亭序》肯给是有难度,但是有墨迹本传世,用笔细节可以观摩。当前也有不少优秀的视频教学。如果你有一定基础,完全可以的从笔画细节着手临摹。临习《兰亭》优秀作品极多,可以用来借鉴。



《圣教序》是集字刻碑的,看不到笔法细节,但是后世有不少大家临习,赵孟頫,沈伊默的临本都不错,也可参考学习。最近也出现了不少好视频,比如陈国召的,教的细致写的也好。相对来说难度也不低,集字的作品,连贯性差一些。



现在常常会遇到这类问题,先学哪个后学哪个,这多少有点急功近利的表现,先贤的名帖都是毕生功力的凝结,有多少人一辈子一本帖都没学明白!

我的意见是两部帖同时学,互相参照,但是要做长期战斗的准备,具备书法基础的情况下是不难做到的。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议先学学别人临摹的,有点感觉了再学原贴。


学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静下心沉住气,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收益。千万不能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反而不成。最后只能以丑书示人,令方家贻笑。


柏柏刺客


谢谢.书法.应该这样理论:一是写《简体规范字》这是遵守国家颁布文字法律之大法;二是练《繁体字》这是学习传统书法古文化之方式和方法。曰《书法两法》。

要严肃指出:学习书法.作为每一个中国公民.必须认真对待遵守国家法律问题,国家颁布《简化规范字》法律,必须书写简体规范字.学行书.国家书法教学大纲有《笔顺教程》.这叫书法遵纪守法遵国家大法.否则.就是违法犯法。

要端正态度:学习书法的专业人员.爱好者.要刻苦学习古人传统的优秀书法文化,学习《繁体字》的结字.笔法.章法和墨法的方式方法和理论体会.

书法遵国法.写《简体规范字》是灵魂.是核心价值观.不能糊涂.

书法学古法.练习《繁体字》是精髓.传统书法文化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知识和艺术。至于学习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还是颜真卿.欧阳修等先辈的古帖.由各自爱好和条件确认.





海岱山夫


最近有人咨询,练习书法,先练兰亭序好还是圣教序好?

我认为学习书法必须要遵循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到复杂,慢慢的去适应去学习,这样才能够把书法学好。

因此,我的关键是练习书法还是先练圣教序比较好,你把圣教序写好了,然后再去练习兰亭序就比较得心应手了。

从本质上来说,圣教序和兰亭序,这两本行书字帖都是王羲之所写的,虽然圣教序其实是集字而成的,但是他的艺术水平也不亚于王羲之的兰亭序。

一般来说圣教序比较适合那些初学书法的人,或者说初次接触王羲之书法的人去学习。圣教序是王羲之行书的入门级字帖。

先把圣教序写好了,那么,其他的书体,再去写的话就相对来说有一个基础在,学习的时候也就能够得心应手了。

尤其是对于王羲之兰亭序这样的书法经典来说,没有任何的一点基础,或者说,王羲之行书的学习经验就开始写,很难体会到王羲之的书法的真谛,体会到王羲之书法的美妙。

所以,最好先练圣教序。


松风阁书法日讲


《圣教序》是刻帖,《兰亭序》是摹帖,都不是完完全全王羲之的本来面目。即使公认‘’下真迹一等‘’的《兰亭序》也不例外。

比如《兰亭序》中,那些细如发丝的牵丝引带,比如笔画起笔的复杂动作。虽然都是摹帖,但我们看王羲之的手札,这些情况都不存在了,显得直接利落多了。说明一个问题,冯承素的神龙兰亭,加入了许多他个人的技法,不完全是王羲之的真面目。

如果是初学,《圣教序》是学习行书结构的好范本,《兰亭序》是学习笔法的好范本,但二者都不是最好的范本。其原因如下:

一,学《圣教序》,容易掌握结构,但更容易把字写的大小一律,笔画的粗细一律,墨色的浓淡一律。同时更容易形成机械的排字摆字的习气。《圣教序》是集字,不可能有章法上的优势,这是客观条件限制的。学习时很容易放大这一缺点。

二,学《兰亭序》,容易使笔法丰富起来,但更容易形成描字,画字,做字。身边的例子很多。

我们前后观照一下,会发现《兰亭序》是个大坑。

历史上,自古至今,只有唐明皇李隆基学《兰亭序》而成《鹡鸰颂》,但仅此孤例,至今再无一人。那些号称学兰亭的古今人物,在其作品中连《兰亭序》的影子都看不到,不过就是拿《兰亭序》壮胆而已。机械临摹原帖而不是自己创作的不算。许多人临的相当好,换成别的内容不会写。这是事实。

古今人物绝少有学《兰亭序》而成者,说明一个问题,《兰亭序》不宜学,更不宜初学。古人都学不成,我们学成的概率就更不好说了。

《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首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的推崇,另一原因是王羲之摹本中字数最多的,是唯一的大作品。

‘’天下第一行书‘’的说法,不知起于何时,出自何人之口,不必追究,但这个说法害人不浅是真的。学天下第一,肯定是最佳选择,这个想法显然单纯的很。谁不知道第一最好,但学习任何东西,要循序渐进,一步登天的算盘打不得。

我的观点是,先从王羲之手札入手,掌握基本技法,重点是布局即章法,因为手札的章法变化多;结构上重点学《圣教序》,因为字数多;笔法上学《兰亭序》,因为笔法丰富。专学那一种都不太好。这恐怕是过来人共同的体会和经验。

个人一孔之见,欢迎批评指正兼讨论

欢迎关注‘’快乐书法营‘’,快快乐乐玩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