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練習書法先練蘭亭序好還是聖教序好?

志難而勁


問這個問題的網友,一定是在網上看到了大部分的答案,那就是先練《聖教序》,當然也會有少數網友回答《蘭亭序》。

網友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覺得疑惑,不是蘭亭序最好嗎?古人不是說取法乎上嗎?聖教序還是一個碑刻,不是墨跡,而且還是懷仁和尚收集的王字,怎麼會先練《聖教序》呢?

然而我的回答恨意外。

新手不要學王字

如果你是學習行書不到幾個月的新手,那麼你就不要練習王羲之的字了,《蘭亭序》格調太高,你看不懂,也寫不出來那種感覺,會產生心理上的落差,會沮喪,如果你學習《聖教序》,由於他是碑刻,不是墨跡,沒有老師的話,你是很難學習的,每一個筆畫怎麼寫,筆法是什麼,你都不清楚。如果你有專業老師邊講解,邊演示的視頻,那就可以嘗試練一練。這個是可以的。但是由於存在個人審美和眼光不高,寫完後,自己很難看出哪裡有問題,還以為自己臨的很好。仍然是學不好的。

這都是個人親身經歷。

有了篆隸基礎後,先學《聖教序》,後學《蘭亭序》,最後兩者比對學習。

如果你有篆書或者隸書的基礎,並且運筆較好,至少拿起毛筆不抖,寫起來比較輕鬆的話,學習王羲之行書,學習《聖教序》就較為容易了。

那麼這裡為什麼推薦先學《聖教序》呢?

因為,好學!學習起來要簡單一些!

答案就是這麼簡單,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易學的理由:

1、《聖教序》筆法簡單。蘭亭序筆法太精到了,太細膩了,那種流暢又有張力的線條是非常難學的,沒有幾年的書寫功力,沒有很好的控筆能力,根本沒法寫。而《聖教序》的碑刻,很多細膩的筆畫直接忽略,相對容易臨摹。

2、《聖教序》單字多,重在筆法和結構。由於初學書法,單字練習時必要的過程,很少顧及整體,而蘭亭序單字不多,而且風格相近,蘭亭序的精妙更的是在章法和氣韻上,這是初學者無法看出來的。《聖教序》多精彩在單字上,適合初學的習慣需要和審美需求。而且《聖教序》字數很多,是懷仁將王羲之最精彩的字集在一個碑上,能夠全方位的練習各種類型的字。

先學《聖教序》,後學《蘭亭序》,你的感覺會很不一樣。基本上很好把握《蘭亭序》的感覺。然後在兩者比對學習,在學習了墨跡的基礎上對於之前學《聖教序》的筆法問題,進行驗證,以盡力接近王羲之原始書寫動作。

總之,《蘭亭序》重在學習其中的章法韻味,品味高雅,適合高手臨摹。《聖教序》則非常簡單,適合新手,不需要很深的理解和認識,就能練好書法。


雲藝齋


學習行書,先寫《蘭亭序》還是《聖教序》主要還是看現在你處於一個什麼水平,如果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又想學習王羲之書法,可以先從一個學習王羲之的高手入手。

比如可以先學習一下趙孟頫的書法,趙孟頫是一個學習二王書法的高手,他的行書溫文爾雅,又有大量的真跡存世,適合初學者入門學習,學習一年的趙孟頫,能夠基本瞭解行書的用筆,這個時候再去學二王就會好理解很多,直接學習二王,不懂筆法很容易寫壞。

有了趙孟頫的基礎,蘭亭序和聖教序選擇哪一個都可以,但最後的主攻字帖最好選擇《聖教序》,對於蘭亭序可以作為一個練習字帖,從蘭亭序裡汲取用筆和結構的營養,最好不要直接寫蘭亭的風格,蘭亭高度成熟,寫蘭亭很難寫出自己的風格,歷代的書法家也都沒有,高度成熟的作品往往都是排外的,很難融入其他東西。

在學習聖教序的同時,建議寫一寫王羲之的尺牘作品,因為聖教序是集字作品,不利於學習章法,而王羲之的尺牘作品可以作為一個參考。

你覺得呢?

關注一下啦。


不二齋


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學行書,先練《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至於王羲之《蘭亭序》,還是等把《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練到五六分像時,再練習之。



學習書法,應以碑為上,帖為下。這句話是古人說的。我認為古人的這句話是對的。另外,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也說過:學習行書,就臨《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這樣的話。至於張旭光為什麼這樣說,我認為他也是學習行書的經驗總結吧。還有就是《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王羲之的集字真跡,而《蘭亭序》是後人模仿的。

為什麼要建議題主要先從《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練起呢,因為《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字字獨立,且筆法嚴謹和結字嚴謹,點畫精道,氣韻通暢,神彩飛揚,適應於初學行書者臨習。而《蘭亭序》則不然,它需要書者有一定的功夫後練習。



但是,我還認為:只要題主喜歡,不先練習《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而先練習《蘭亭序》也是可以的。因為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再者,具體是先練習《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或王羲之《蘭亭序》,也沒有人專門做出這方面的規定,都是經驗之談。還是喜歡哪個碑帖就先練哪個碑帖吧!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和參與討論!


中州耕牛堂主


毫無疑問聖教序,為什麼?有人肯定說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其實這兩個我都練過,蘭亭序不適合初學者,本身蘭亭序就是王羲之醉酒後寫的,要知道他本人醒來後試圖重寫一篇一樣的,但是卻寫不出那種感覺了,後期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臨摹的,不管哪個版本基本和原版差距不大,比較飄逸狂放,既然是第一的必然難度高,可以欣賞借鑑,不適合初學。

聖教序是集字版的王體行書,個人很喜歡也學習很長時間,感覺不但唯美也比較實用,也就是應該是王羲之在正常狀態下寫的,後人形容他的行書說似龍受驚,那種感覺不去親自學習欣賞的,是不能用語言形容完全的,讓人愛不釋手,當然學習行書不同於楷書,必須一絲不苟的模仿,而是在楷書有功底後,才去借鑑,最後在自己楷書功底基礎上發展出有自己的特色行書才是正道。




紫玄修行


在學習行書時,是先練王羲之的《蘭亭序》還是先練《聖教序》呢?這是二選一,毫無疑問肯定要先練王羲之的《蘭亭序》,正所謂“選擇不對,努力白費”,學習書法,心境尤其重要,書法的過程好比“練太極氣息丹田平穩順暢,出招才有形有力”。

《蘭亭序》描繪的是非常愉悅和諧的故事情景,學習書法者讀起《蘭亭序》就有種心曠神怡的感覺,顯的輕鬆自然;而《聖教序》講述的是佛教經文的內容,顯的嚴肅富有哲理,一時半會很難悟透,心境自然無法輕鬆暢快,學習書法也注重“意在筆先”,找到感覺了再下筆,練起來就會顯的輕鬆。



學習書法也是依靠記憶的,記憶這東西只有心靜了才能起到記憶的效果,簡單的事情是最容易記住的,《蘭亭序》就比《聖教序》要容易理解的多,綜上所述,學習行書時,先練習王羲之的《蘭亭序》更能達到效果。


詩夜城主


練習書法最好從最簡單、最容易把握的字帖入手,也就是最好從楷書或者隸書入手。

但是學習楷書也不能把字學死寫死,否則以後養成習慣了很難改變。所以儘量不要從印刷體楷書入手。雖然它是最簡單的楷書。

聖教序不是王羲之的真跡,王羲之一生沒有寫過《聖教序》,是後世的人集字而成的,但是其藝術成就非常高,也適合有已經基礎的書法愛好者。

你楷書有一定的基礎後,就可以臨摹聖教序了。

蘭亭序有幾種版本,其中趙本《蘭亭序》適合有一定楷書基礎的人臨摹。

我是吳海萍,我覺得“天下筆法盡在蘭亭序”,指的是神龍本《蘭亭序》。這本字帖絕大多數人臨摹了幾百遍、上千遍而恨自己不能學得很精。

蘭亭序被尊為“天下第一行書”,高處不勝寒。不適合初學者入門。


字畫娛樂圈


都是王羲之的字,有什麼好糾結的?《蘭亭序》裡面的好多字也出現在《聖教序》裡面。這兩部字帖也不是三兩個月就能參悟的,不拿出三年五年的時間勤學苦練根本連毛都學不到。

《蘭亭序》肯給是有難度,但是有墨跡本傳世,用筆細節可以觀摩。當前也有不少優秀的視頻教學。如果你有一定基礎,完全可以的從筆畫細節著手臨摹。臨習《蘭亭》優秀作品極多,可以用來借鑑。



《聖教序》是集字刻碑的,看不到筆法細節,但是後世有不少大家臨習,趙孟頫,沈伊默的臨本都不錯,也可參考學習。最近也出現了不少好視頻,比如陳國召的,教的細緻寫的也好。相對來說難度也不低,集字的作品,連貫性差一些。



現在常常會遇到這類問題,先學哪個後學哪個,這多少有點急功近利的表現,先賢的名帖都是畢生功力的凝結,有多少人一輩子一本帖都沒學明白!

我的意見是兩部帖同時學,互相參照,但是要做長期戰鬥的準備,具備書法基礎的情況下是不難做到的。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議先學學別人臨摹的,有點感覺了再學原貼。


學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靜下心沉住氣,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收益。千萬不能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反而不成。最後只能以醜書示人,令方家貽笑。


柏柏刺客


謝謝.書法.應該這樣理論:一是寫《簡體規範字》這是遵守國家頒佈文字法律之大法;二是練《繁體字》這是學習傳統書法古文化之方式和方法。曰《書法兩法》。

要嚴肅指出:學習書法.作為每一箇中國公民.必須認真對待遵守國家法律問題,國家頒佈《簡化規範字》法律,必須書寫簡體規範字.學行書.國家書法教學大綱有《筆順教程》.這叫書法遵紀守法遵國家大法.否則.就是違法犯法。

要端正態度:學習書法的專業人員.愛好者.要刻苦學習古人傳統的優秀書法文化,學習《繁體字》的結字.筆法.章法和墨法的方式方法和理論體會.

書法遵國法.寫《簡體規範字》是靈魂.是核心價值觀.不能糊塗.

書法學古法.練習《繁體字》是精髓.傳統書法文化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知識和藝術。至於學習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序〉.還是顏真卿.歐陽修等先輩的古帖.由各自愛好和條件確認.





海岱山夫


最近有人諮詢,練習書法,先練蘭亭序好還是聖教序好?

我認為學習書法必須要遵循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簡單到複雜,慢慢的去適應去學習,這樣才能夠把書法學好。

因此,我的關鍵是練習書法還是先練聖教序比較好,你把聖教序寫好了,然後再去練習蘭亭序就比較得心應手了。

從本質上來說,聖教序和蘭亭序,這兩本行書字帖都是王羲之所寫的,雖然聖教序其實是集字而成的,但是他的藝術水平也不亞於王羲之的蘭亭序。

一般來說聖教序比較適合那些初學書法的人,或者說初次接觸王羲之書法的人去學習。聖教序是王羲之行書的入門級字帖。

先把聖教序寫好了,那麼,其他的書體,再去寫的話就相對來說有一個基礎在,學習的時候也就能夠得心應手了。

尤其是對於王羲之蘭亭序這樣的書法經典來說,沒有任何的一點基礎,或者說,王羲之行書的學習經驗就開始寫,很難體會到王羲之的書法的真諦,體會到王羲之書法的美妙。

所以,最好先練聖教序。


松風閣書法日講


《聖教序》是刻帖,《蘭亭序》是摹帖,都不是完完全全王羲之的本來面目。即使公認‘’下真跡一等‘’的《蘭亭序》也不例外。

比如《蘭亭序》中,那些細如髮絲的牽絲引帶,比如筆畫起筆的複雜動作。雖然都是摹帖,但我們看王羲之的手札,這些情況都不存在了,顯得直接利落多了。說明一個問題,馮承素的神龍蘭亭,加入了許多他個人的技法,不完全是王羲之的真面目。

如果是初學,《聖教序》是學習行書結構的好範本,《蘭亭序》是學習筆法的好範本,但二者都不是最好的範本。其原因如下:

一,學《聖教序》,容易掌握結構,但更容易把字寫的大小一律,筆畫的粗細一律,墨色的濃淡一律。同時更容易形成機械的排字擺字的習氣。《聖教序》是集字,不可能有章法上的優勢,這是客觀條件限制的。學習時很容易放大這一缺點。

二,學《蘭亭序》,容易使筆法豐富起來,但更容易形成描字,畫字,做字。身邊的例子很多。

我們前後觀照一下,會發現《蘭亭序》是個大坑。

歷史上,自古至今,只有唐明皇李隆基學《蘭亭序》而成《鶺鴒頌》,但僅此孤例,至今再無一人。那些號稱學蘭亭的古今人物,在其作品中連《蘭亭序》的影子都看不到,不過就是拿《蘭亭序》壯膽而已。機械臨摹原帖而不是自己創作的不算。許多人臨的相當好,換成別的內容不會寫。這是事實。

古今人物絕少有學《蘭亭序》而成者,說明一個問題,《蘭亭序》不宜學,更不宜初學。古人都學不成,我們學成的概率就更不好說了。

《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首要的原因是李世民的推崇,另一原因是王羲之摹本中字數最多的,是唯一的大作品。

‘’天下第一行書‘’的說法,不知起於何時,出自何人之口,不必追究,但這個說法害人不淺是真的。學天下第一,肯定是最佳選擇,這個想法顯然單純的很。誰不知道第一最好,但學習任何東西,要循序漸進,一步登天的算盤打不得。

我的觀點是,先從王羲之手札入手,掌握基本技法,重點是佈局即章法,因為手札的章法變化多;結構上重點學《聖教序》,因為字數多;筆法上學《蘭亭序》,因為筆法豐富。專學那一種都不太好。這恐怕是過來人共同的體會和經驗。

個人一孔之見,歡迎批評指正兼討論

歡迎關注‘’快樂書法營‘’,快快樂樂玩書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