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你是宋太祖你会篡位吗,这样是不道德的吗?

dmcjcj


我是点点文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表明观点:如果我是宋太祖赵匡胤,我是不会篡位的,我会将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一样,“挟天子以令诸侯”,但不会称帝反叛。

首先,后周的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对赵匡胤都非常的恩宠,将赵匡胤看做是他们最信任的臣子,让赵匡胤担任了大周的殿前都点检职务;而且世宗柴荣在临死之前,还让赵匡胤担任托孤大臣,辅佐年幼的小皇帝。

这对赵匡胤来说,是天高地厚之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是这天大的恩赐,他感恩还来不及,又怎么能够起兵造反,夺了原主子的江山?

其次,如果真的造了后周的反,那将会陷入一个道德困境,因为当时尊崇的还是儒家的思想,讲求忠君爱国。

一旦篡位谋反,那就是国贼篡政了,史书一旦写下来了,那么将会很不光彩,相当于是留下了一个千古的骂名。三国时期鼎鼎大名的曹操,为什么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死活都不篡位,就是因为他不想担那个千古的恶名。

正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这自然为儒家正统思想所不耻。

而且,从年幼的小孩和毫无政治经验的寡妇手中抢夺政权,这还会落得一个欺负孤儿寡妇的大恶名。这太不道德了,也太不光彩了,同时在当时那个时代来说,这也犯了一个大忌讳。

所以,鉴于以上的诸多因素,我是不会反叛后周的。但是我的后代会不会造反,那就不是我所能够控制的了。因为前有曹操之子曹丕篡汉建魏,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魏建晋之举。

我是点点文史,以上均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点评,关注。

点点文史


你好,谢谢你的问题!关于宋太祖陈桥兵变的故事,在现在看来确实有些忘恩负义,太不道德。但是,在当时五代十国混乱的社会背景下,赵匡胤比起朱温、石敬瑭、刘知远等人要好多了。


如果我是赵匡胤,我也会篡位的。因为都谋划好久了,怎么会半途而废呢?

当然,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得了赵匡胤的,毕竟人家是用两千人马将敌人斩首万余的人,曾七次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周世宗柴荣一半以上的战绩都出自赵匡胤之手。一般人很难有这样的成绩单,这也是让赵匡胤产生篡位想法主要原因。有些人可能认为宋太祖不是早上一醒,手下人强行将黄袍穿到他身上,被迫上位的吗?仔细推敲,这样的说法很难站得住脚。

38岁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七岁的儿子和二十来岁的继母接管了江山。第二年春天,接到军报,北汉和契丹勾结,过来抢劫,大家商量让赵匡胤带兵出征。赵匡胤带着手下人马来到京都附近不远的陈桥歇脚。当天夜里,京都就有“点检做天子”的传言,手下的智囊团便瞒着张匡胤商议,要立他做皇帝。第二天一早,张匡胤还没睡醒,便被手下人强行披上黄袍,又跑回京都来做皇帝,连契丹也不打了。·


你不打契丹不要紧,为啥契丹也不进攻了呢?很显然,军情是假的。赵匡胤带着大军开出去,军队里怎么会有黄袍呢,连夜赶做的?说不过去吧,要知道,在古代黄布都是御用的,带多了都犯法的。赵匡胤带着部队兜了个圈子,回到京都要当皇帝,为啥满朝文武只有韩通一个人反对。赵匡胤有言在先,不能伤害后周的旧臣,可韩通被杀,为啥没有人被问责呢?所有的一切,怎么会来的这么突然有凑巧呢?我现在认为连周世宗柴荣正值壮年突然得病,不明不白的就挂了,都很值得怀疑。

学历史,用历史。且不管赵匡胤谋朝篡位道不道德,整个过程做的还是做的面面俱到,能找出破绽,但他又能有情有理的自圆其说。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实力,包括两方面:一是军事实力,二是招揽人心。军事实力不用说,他要反,别人连反抗的余地都没有。招揽人心这个比较难,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经历,赵匡胤一登基,便加封各位文武群臣,脱脱在《宋史》上写了满满一页,就连反抗过的韩通也被厚葬了。只要做好了以上两方面,登不登基,朝廷里都是他说了算,接下来要怎么演戏都是小事,只要不笑场就都无所谓。

最后就是善后了,宋太祖担心同样的故事发生在他的后世子孙身上,便又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戏······

参考资料脱脱《宋史》、蔡东潘《宋史演绎》


吉橙加盐


有人说,宋朝是得天下来路最不正的朝代,因为赵匡胤得皇位是从自己侄子手里抢来的,属于背信弃义,欺负孤儿寡母的行径。不过如果我是宋太祖,我依然会选择做皇帝,至于说是不是道德,只能说私德有亏,功德无量。

时势造英雄

唐灭之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事情,天下诸侯割据,连年战争,天下人苦于这种四分五裂的形势久矣。天下人都在翘首以盼,渴望一个人可以结束这战乱纷争。而这个时候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就是赵匡胤的结拜大哥后周世宗柴荣,但是这大哥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英年早逝了,留下了一个蒸蒸日盛的国家和一对孤儿寡母,然后把老婆孩子和国家就托付给赵匡胤了。这个时候的后周的周边各国虎视眈眈,尤其是辽国立马做出了反应,要攻打后周。如果是你,你是在这种乱世选择辅佐一个孩子,主少国疑,还是选择自己接手过来这个国家,统一天下,还百姓一个平安盛世?要知道宁为太平狗,不做乱世人。况且自己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不做就是上愧于天,下愧于地,中间对不起万万百姓。就算这是个坑,是地狱,那也只能是赵匡胤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成大事不拘小节

做人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尤其是作为一个政治家,要有理想,要胸怀天下,可以救万民于水火,即便是自己私德有些亏损又有何妨。天将降大任不去接,选择逃避,来赢得自己所谓的好名声,那可能是个好人,但是绝对不是一个伟人,而赵匡胤是个好皇帝,是个伟大的政治家,他选择做皇帝是对万民最有利的选择。

赵匡胤不做也会有李匡胤的

如果赵匡胤不做皇帝,的确可能也会衣食无忧一生,例如做个摄政王什么的,但是你毕竟不是皇帝,有些事情你就做不得,比如说杯酒释兵权。你不做皇帝,你阻止不了别人做皇帝,这个国家还是会乱。毕竟那是在五代十国,骄兵悍将不服皇帝,杀了自己做的事情太常见了,那个时代就是那样,要不然为什么说宋太祖伟大?因为他做了皇帝之后解决了这个问题。别人做皇帝可能嫂子和侄子只能死了,而赵匡胤可以对自己的嫂子和侄儿好一点,保他们一世荣华,对于这对孤儿寡母是最好的结局了,因为这江山,他们守不住。

你不干不成

你赵匡胤不做皇帝,非要辅佐一个孩子,那赵匡胤下面的将士也不会答应的,他们不会选择服从,只会再选择一个人做皇帝。黄袍加身之后,赵匡胤要么做皇帝,要么死,也是身不由己的。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宋朝所谓的得国不正,看似有道理,实际完全是胡说八道,于公于私,不管是谁在那个位置,都会选择做皇帝的。


阿欢的史记


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换成是我,同样也会这么干。为什么宋太祖会篡位,主要有以下两点: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五代十国时期,是个生产皇帝的流水线,军阀割据,人人均有僭越之心。比如后梁朱温扫灭黄巢、夺取唐朝帝祚,后唐末帝李从轲、晋高祖石敬瑭等均靠兵变得践帝位。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因此,在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下,建功立业,位列九五,是每一个有实力的武将的梦想,赵匡胤自然不会例外,况且后周天下也是取自后汉。

点检做天子

后周世宗柴荣在世时,得到一个写有“点检做天子”的牌子,为避免谶言的实现。撤掉郭威女婿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职务,改由赵匡胤担任,并委任慕容延钊为副点检,以制衡赵匡胤。

这里先不讨论陈桥兵变的谋划,但手下的将领谋求富贵的心理大抵都是相当同的,毕竟点检做天子从柴荣在世时就广为流传了。而且这时后周孤儿寡母,对国政毫无掌控力,难免不引起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觊觎之心。

即使赵匡胤无意帝位,但别忘了还有一个副点检慕容延钊,同样是点检,其麾下将领为了谋求位及人臣,会不会拥戴慕容延钊为帝也很难说。那时候,赵匡胤将引来杀身之祸。因此,赵匡胤必定会发动兵变,应验谶言。


子不语乎


我是赵匡胤,在当时的背景下,我也会搏一搏。因为到时柴荣刚去世,朝内不太平,皇太后和柴宗训,以及朝内大臣都害怕赵匡胤,因为赵匡胤担任殿前都检点,掌管禁军,权太大。丞相和太后等人想除掉赵匡胤。这时候也是别无原则。

赵匡胤当初落魄之时,跟一个老头下棋输了,把华山输了,其实也是上天注定的。

赵匡胤很落魄的时候住进华山,和陈抟老祖下棋,输了就把华山给陈抟老祖,老赵当时还纳闷呢?怎么要华山?华山又不是我的,于是想都不想就答应了,最后真输了。后来做了皇帝想起这事才明白陈抟老祖那是早就算出了他会做皇帝啊! 可见天下大事早有定数。

黄袍加身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契丹南下攻打周。宰相范质等急忙,让赵匡胤帅兵御敌。走到陈桥时,与赵普密谋,黄袍加身。然后回师开封。石守信开城迎接。逼迫周恭帝禅位。定都开封国号宋。

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也是有原因的。

  1. 赵匡胤兵权在握,让宰相和皇室都很害怕,也一直想消掉赵匡胤的兵权。老赵也知道,也不想失去得来不易的权利。他不想失去权利就得挣一挣。
  2. 赵匡胤要死了,手下兄弟们也不会好过,都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所以手下将领也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选好了还可以更上一层楼。为了自己,为了手下人就大胆的夺了周家天下。

人在自己的利益面前基本都是自私的。因为失败就是死,胜利就是走向权利的巅峰。是你会怎么选择呢? 我想我也会这样选择吧!如果赵匡胤选择丢掉兵权那就会任人宰割,结局必死无疑,因为皇室不会留下对自己皇位有威胁的人,那样谁都不舒服。所以这本身就是一个你死我活的战斗。胜的一方就稳定江山,失败的就是死亡。

在道德与生死之间选择肯定会选择活下去。赵匡胤对柴氏子孙还是很不错的,享受一世富贵,不用为治理天下操心。毕竟事实证明他更适合做这个皇帝。


梦想努力乐观


其实历史上自下而上的篡权不在少数,有些成功了,有些失败了。失败了自然满门抄斩,成功者有的建立自己的王朝,有些没蹦哒两年又被别人篡位了。这还分好几种情况:

1、弑父夺位 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刘劭、北魏的拓跋绍、五代十国后梁的朱友珪,风险极大,成功率很低。

2、杀兄夺嫡 最有名的就是李世民杀李建成,终成一代之主。还有秦二世胡亥杀兄扶苏,至于南北朝、五代十国这些混乱时期就更多了,那些人别说道德,一群精神病患者连最起码的人性都没有。

3、叔夺侄位 最有名的就是明成祖朱棣

4、宋太祖这种情况属于臣夺君位,历史上也有不少,司马懿虽然没有称帝,但是亲手把曹老大的江山给夺了的,后世建立晋朝。王莽篡汉,杨坚建隋都是这种情况。其实没有什么道德不道德之说,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形势所逼,你不夺位,要么就被别人夺了,要么就被人杀了。这几位还是成功的,没成功的那就不计其数了。几乎所有的改朝换代都是建立在战争和流血之上的,无数尸骨堆积了历史的江山。真正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时候谈论道德,无疑是枉然的。



顾空城


宋太祖赵匡胤篡权是历史的必然。

1、唐末至五代十国以来的乱像,使得藩镇割据自立为帝现象过于普遍。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的建立均是在阴谋、血腥和杀戮上建立起来。朱温杀掉唐哀帝建立后梁,郭威杀掉刘崇贵建立后周等等。

2、柴家的势单力孤,使得赵匡胤篡权易如反掌。

由于郭威的郭氏一族均被后汉所杀,养子柴荣也英年早逝,只留下6岁的恭帝柴宗让和太后,皇室宗亲势力过于弱小。赵匡胤手握大权,禁军头领赵光义、石守信、赵普等人均为赵匡胤的亲信。



写作爱好者小谢


答案:1.会 2.不是

分析:1.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政权,主少国疑,柴荣死后留下了不稳定的国家局势。

2.陈桥兵变前赵匡胤已经取得军事指挥权。他的部下亲弟弟赵光义、亲信谋士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殿前司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审琦、宰相王溥等都已经取得了后周的重要位置。

3.效仿五代十国期间的郭威。后周大将郭威就是被部下拥立为帝,柴荣是郭威的内侄和义子,赵匡胤是柴荣义弟。陈桥兵变篡位,只是仿效了郭威。

4.时势造英雄。五代十国战乱不止,人民渴望安定,希望有人一统天下,抵御外部入侵。而赵匡胤当时任职殿前都检点,掌管皇帝的禁卫亲军,在军中声望极高。并且社会上有谶语:点检做天子,更加增添了神秘力量。大势不可逆,军心不可违。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5.赵匡胤素有大志,想统一中原。赵匡胤想采用武人治乱,文人治世的方针,杯酒释兵权,体现了他的思想,却造成了宋朝建立后的积贫积弱现象。

6.赵匡胤继位后,对柴氏子孙多加照顾,对柴荣的符皇后善待至终。对前朝宗室善待,对前朝大臣也是重加任用,体现了赵匡胤的仁。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并不是不道德的行为,而是巩固统治、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卢旭630995935


如果我是宋太祖,我绝对不会篡位!

您想啊,我宋太祖已经位居九五,天老大,我老二——那我还要篡谁的位呢?难道我还要砸碎自己的龙椅吗?这题出的,真好笑!

退一步讲,就算我是赵匡胤,我也不会篡位——当时辽国进犯,应该首先退敌才是,怎么能调转马头,去抢孤儿寡母手里的蛋糕呢?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强盗行径!

老赵篡位成功,都乐颠馅了,以为自己中了头奖——岂不知,子孙不肖,靖康之耻,也许就是苍天赐予他赵家的报应吧?


乒乓球804


如果我是宋太祖,在当时的时势背景下,肯定也会篡位,至于道德与否,分析如下。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可分为只涉及个人之间的私德和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社会公德。

先就社会大德来说,宋太祖篡位无所谓不道德,甚至堪称有德。首先,周世宗柴荣一代雄主,英年早逝,未能实现为君30年扫平天下之愿望,赵匡胤作为后周军事统帅一一殿前都点检顺势上位,并且延续了柴荣制定的策略一统天下,迎来了文化灿烂的赵宋之世。顺应了分久必合的历史大势。试假设,如果赵匡胤不篡位,势必要辅佐世宗幼主理政,作为臣下,即便权力再大,肯定也会受掣肘,毕竟还有其他大臣,搞不好又是朝政混乱之局面,更不利于天下一统。所以说宋太祖篡位合于天下大势。其次,也顺应民心,底层百姓并不太纠结于朝廷姓柴或是姓赵,只要改朝换代不血流成河、混乱动荡即可,宋太祖皇袍加身,轻易登上了帝位,堪称兵不血刃,比起众多朝代更迭,杀伐四起的例子,老百姓安定多了。所以说,篡位也算顺应民心。因此,单就社会大德来说,具有勤俭素朴之品格的赵匡胤篡位还算没有逆大势忤民心。

当然,从个人私德来说,赵匡胤作为周世宗臣属理应像诸葛亮一样尽心竭力辅保后周的孤儿寡母。他却来了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确实有些不厚道。从这点来讲,篡位的确不道德。

但是, 大江东流,历史浩荡,大行不顾细谨,不礼不辞小让,正如司马迀评价的那样,当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际,老天爷注重寻求人民的主人,也只不过是想委托他能拯救这种局面罢了,假如一定要得到四个圣人那样的人才,然后才依据他们的行事而给予他们统治天下的机会,那么老百姓平静、安定的机会,大概是没有了吧!

总之,如果我是宋太祖,我肯定舍小德而合大道,也会篡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