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陽谷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陽穀縣,隸屬山東省聊城市,山東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黃河之北,介於東經115°39'~116°06',北緯35°55'~36°19'之間,全縣總面積1064平方千米。 陽穀縣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半溼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氣溫溫暖,無霜期長。 截至2018年,陽穀縣轄3個街道、1個鄉、14個鎮,縣政府駐僑潤街道。 陽穀縣常住人口79.89萬人。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陽穀縣,屬濟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州為郡,陽穀屬濟北郡。1998年3月,聊城撤地改市,陽穀縣屬聊城市。 黃河繞縣境東南而過,古京杭大運河、京九鐵路縱貫全縣南北,有膠長、聊商、蒙館三大公路幹線網絡。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獅子樓


隋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陽穀縣,屬濟州。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州為郡,陽穀屬濟北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郡為州,陽穀屬鄆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重置濟州,陽穀從鄆州劃出,再屬濟州。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州為郡,陽穀屬東平郡。唐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濟州治所為河水所沒,陽穀改屬河南道鄆州。

北宋熙寧七年(公元1074年),陽穀屬京東西路鄆州。北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陽穀屬東平府。

金天會十五年(公元1137年),陽穀屬山東西路東平府。

元至順元年(公元1330年),陽穀屬山東東平路總管府。

明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陽穀屬山東布政使司兗州府東平州。

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東平州升直隸州,陽穀從兗州府劃出,改屬東平直隸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陽穀改屬山東省兗州府直至清末。

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廢府設道,陽穀屬山東省東臨道。民國十四年(公元1925年),陽穀屬山東省東昌道。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廢道級建制,陽穀縣直屬於山東省。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省下設區,陽穀屬山東省第六區。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武松打虎


民國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9月,陽穀縣抗日民主政府在阿城劉樓成立,由魯西北行政委員會領導。民國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改屬魯西行署第四冀魯豫行署。民國三十年(公元1941年)7月,魯西行署併入冀魯豫行署,陽穀屬冀魯豫行署四專署;同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重新調整區劃,陽穀改屬第十九專署。民國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12月,改屬一專署。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7月,陽穀全境解放後曾多次調整區劃。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9月,改屬九專署。公元1949年9月,改屬平原省聊城專署,聊陽、徐翼兩縣同時撤銷。

1952年12月,平原省撤銷,陽穀改屬山東省聊城地區。

1958年12月,陽穀縣建制撤銷,陽穀所屬村鎮與東阿縣之一部分村鎮合併到壽張縣。

1961年7月,陽穀縣恢復建制,所轄村鎮與撤縣前相同。

1964年4月,壽張縣撤銷,金堤以北村鎮併入陽穀。

1998年3月,聊城撤地改市,陽穀縣屬聊城市。


陽穀風景名勝: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景陽岡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毛主席題詞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蚩尤冢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海會寺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紫石街


陽穀特產以及特色小吃: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五更爐燻雞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布袋雞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劉家燒雞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郭屯燉雞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張秋燉魚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陽穀蒸碗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武大郎炊餅和潘金蓮鹹菜


陽穀縣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鄉

烏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