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四年花16萬去讀一個民辦大學值得嗎?或者說怎樣才能讓這些錢花得值得?

謝京瀚


四年時間花16萬人民幣去讀民辦大學,到底值不值得?我只想說:沒有值不值得,只有願不願意。家長如果願意為孩子上大學“投資”,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別說16萬,就是61萬也投下去了。君不見一年學費就達到15萬左右的民辦大學也是存在的,四年16萬學費,孩子在這四年裡學有所成,把自己所學的專業學得特別出色,而且一畢業之後用人單位搶著要,那麼花這些錢肯定是值得的。

或許有些人可能覺得,不去民辦大學就讀,那麼去復讀一年其實也是可以的,因為通過復讀一年,雖然耗了一年的時光,但至少如果復讀有成效的話,第二次參加高考如果考個公辦二本甚至公辦一本,那麼在學費方面(公辦二本每年的學費差不多5000元左右)可以說是一下子省了14萬左右。

當然,孩子如果在學習方面有一定的潛力,第一次高考並沒有考出應有的水平來,再加上孩子不是河南的考生(河南考生被大學錄取後沒去高校報到,其違規行為會記錄到考生誠信檔案中),那麼去復讀也是一種挺不錯的決定。但是,如果孩子害怕去復讀,或者去復讀之後也只能考個三本,或者連三本都保不住,那麼去復讀就沒有多少“性價比”了,對吧?

其實,去民辦院校就讀,並不多麼丟臉,因為民辦本科也是本科,三本(新二本)和專科院校比起來,還是有不小的優勢,至少在學歷層次上高了整整一個檔次。而本科學歷是很多大學生就業的最低門檻。雖然專科生在畢業之後也可以來個“專升本”,但“專升本”的“含金量”和第一學歷是本科的民辦大學比起來,劣勢還是蠻明顯的。.

更何況,民辦大學的大學生,從大三開始也可以通過考研的“綠色通道”擦亮人生底色,如果通過考研能考入檔次比較高的985大學,那麼也可以順利“洗白”三本(新二本)的學歷層次,很多用人單位對第一學歷比較普通但最高學歷不凡的大學生還是可以敞開大門的。

泱泱大國,人口眾多,但能夠達到本科層次的大學生所佔的比重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多。在知名用人單位,當然是碩士博士遍地都是,但在普通用人單位,或者在農村地區,高中以上學歷之人也是一種“稀缺資源”。所以,考上民辦大學,在經濟許可的情況下可以去讀,在經濟不許可的情況下又不想去復讀,同樣可以通過助學貸款等方式緩解學費上的壓力。

作為民辦大學的大學生,根本沒必要妄自菲薄。在這個社會上,大學層次不高但最終能出人頭地的人比比皆是,振作起來,在大學四年把該拿的證書拿到手,把該學的專業知識學到手,把該學的本事學好,畢業後同樣有機會成為一些用人單位的“千里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