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7 工科大學設立醫學院的祕密所在


工科大學設立醫學院的秘密所在

三航大學西北工大圖書館


國內眾多工科高校紛紛設立醫學院幾乎成了趨勢,特別是在2000年左右高校合併浪潮中沒有合併到醫學院的大學,比如電子科大、西北工業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近幾年在醫學院的建設上可以說傾盡全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

一、自從985/211工程不再新增高校,教育部明確表態其將成為歷史後,眾多內地大學紛紛爭取雙一流建設高校。

而衡量哪些高校能進雙一流名單,一個重要參考方法即是ESI評估體系。

ESI是湯森路透在彙集和分析WOS核心合集(SCIE/SSCI)所收錄的學術文獻及其所引用的參考文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分析型數據庫,共劃分為農業科學、材料科學等22個學科,其主要評價指標包括論文總數、論文被引總次數、論文平均被引次數、高引論文數等,是當今普遍用以評價大學和科研機構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的重要指標,也是全球公認的判斷學科發展水平的重要參照之一。ESI學科排名是對ESI學科近十年的論文總被引次數進入全球前1%的大學及科研機構的排序。

22個ESI學科中,工學才佔了3個:工程科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科學。而醫學、生命科學呢?在22個學科中卻佔了9個!

因此要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假如沒有醫學院、附屬醫院幾乎是沒有可能的。

二、不論是英國的泰晤士報全球高校排名,還是中國內地的武書連等各種排名,還是國家自然基金以及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人才指標的排名,名次靠前的高校大都是曾經合併過知名醫學大學或者自身擁有著名附屬醫院的高校,而沒有合併過醫學院的高校大都排名比較靠後。

三、近年中國高校都提出要向研究型大學、綜合性大學邁進,而反觀全球知名的學府,確實大部分大學都擁有知名的醫學院。

國內最現實的寫照是排名對中國大學的發展至關重要,甭管是國外的還是國內的,但凡是個排名,中國高校都會去想盡辦法爭取排的靠前點,因為排名意味著有更多的經費、更多的課題,而這兩個又意味著可以挖更多更牛的人才加入,前三者一起決定了可以吸引更多牛掰的生源,環環相扣,哪一環錯失了都會影響到學校的發展。醫學院對排名來說簡直就是雪中送炭還要外加錦上添花。醫學院能短時間內產生課題、發表論文,這兩指標是排名關鍵要素。

因此中國的大學都拼命的發展醫學力量,當年的合併潮中,但凡最終拿下醫學院或者醫科大的,今天日子都過的很舒服,各種排名中都比較靠前,當然也就以為這錢更多、人更牛、生源更好。

湘雅之爭湖大輸給了中南,湖大從此被中南碾壓。同濟醫學院之爭武大輸給了華科,雖說華科對武大的並不像湖大對中南,因為武大本身有著很強的老底子,但華科從此開始和武大平起平坐崛起是不爭的事實。川大收編華西,數不清有多少人華西人只認華西而不認川大,但川大從此前20穩穩當當,這僅憑川大的另外兩個組成部分根本實現不了山川吉這個美譽。

醫工結合是個必然的趨勢,傳統醫學的發展遇到瓶頸後,業內很多人士提出了醫工結合的思路,我認為這或許是一個突破,這個市場需求是廣泛存在的,長期來看,這個因素導致的工科高校辦醫科將比前述的第一個因素能夠更加促進工科高校醫科的發展。

那後續如何發展呢?主要有以下模式

合併模式:北航首醫;但只是傳說,並沒有合併成功;

孫劉聯盟模式:西北工大、電子科大、貴陽大學、天津大學、清華大學等等;

內生跨越模式:清華大學;清華與協和戀愛不順後,轉而自己發展臨床醫學院;

彎道超車模式:電子科大。

究竟哪種模式會勝出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