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王夫之:對待“夷狄”,不能講信義

王夫之:對待“夷狄”,不能講信義

傅介子千里斬殺樓蘭王 | 圖

夏蟬筆記 | 文


夷狄為什麼不講信義?經常地出爾反爾,反覆無常,毫無理由地撕毀協議,更有蠻橫無理、粗暴干涉別國內政。

因為對於夷狄而言,不講信義是有歷史傳統的,夷狄的祖先在歷史上就一直是不講信義的。所以,我們不能指望他們一夜之間都變得重信守諾。

《讀通鑑論》漢昭帝篇中,王夫之評論了西漢名將傅介子計斬樓蘭王之事,明確地指出了夷狄天然不講信義,華夏人也絕不能和夷狄講信義。

樓蘭王陽事漢而陰為匈奴間,傅介子奉詔以責而服罪。

漢昭帝時期,西域的樓蘭國表面上侍奉大漢,看起來是遵守“一箇中國”的原則,背地裡卻和匈奴狼狽為奸。對於這樣的分裂行為,中央政府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傅介子奉詔到樓蘭國進行督查問責,樓蘭國王當即表示認罪,態度誠懇地進行檢討,表示堅決服從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絕不再外通敵國。

夷狄不知有恥,何惜於一服,未幾而匈奴之使在其國矣。

這些夷狄哪有禮義廉恥?沒捱打,就不知道疼,怎麼會把一次警告放在心上。沒過多久,樓蘭國又允許匈奴的使者進入境內,公然挑釁著中央的權威。

信其服而推誠以待之,必受其詐;疑其不服而興大師以討之,既勞師絕域以疲中國,且挾匈奴以相抗,兵挫于堅城之下,殆猶夫宋公之自衄於泓也。

如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懷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為了表面上的團結,而相信了樓蘭國的鬼話,那麼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受到更大的詐騙,會引發更大的危害,會造成更大的損失;

如果因為懷疑其通敵叛國而興師動眾,派正規軍前來征討,這樣的話會造成軍隊的大量消耗,加之樓蘭和匈奴聯手對抗,漢軍也沒有必勝的把握,甚至會造成如宋襄公自敗於泓水之濱的不利局面。

傅介子誘其主而斬之,以奪其魄,而寒匈奴之膽,詎不偉哉!

漢朝主將傅介子就將樓蘭王誘騙到軍帳之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其斬殺,樓蘭國都沒反應過來就涼了,嚇得魂不守舍,並且也有力地震懾了匈奴,令匈奴膽戰心寒。傅介子真是太偉大了!對待夷狄,就得用非常手段。

故曰:夷狄者,殲之不為不仁,奪之不為不義,誘之不為不信。

所以說,對待夷狄,殲滅他們不是不仁,攻克他們不是不義,誘殺他們不是不信。

何也?信義者,人與人相於之道,非以施之非人者也。

什麼這麼說?信義,是人與人的相處之道,是華夏人的價值觀,這樣的相處之道、這樣的價值觀是不適用於夷狄、不適用於非人者。

《讀通鑑論》原文部分:

人與人相於,信義而已矣;信義之施,人與人之相於而已矣;未聞以信義施之虎狼與蠭蠆也。楚固祝融氏之苗裔,而周先王所封建者也。宋襄公奉信義以與楚盟,秉信義以與楚戰,兵敗身傷而為中國羞。於楚且然,況其與狄為徒,而螫嘬及人者乎!

樓蘭王陽事漢而陰為匈奴間,傅介子奉詔以責而服罪。夷狄不知有恥,何惜於一服,未幾而匈奴之使在其國矣。信其服而推誠以待之,必受其詐;疑其不服而興大師以討之,既勞師絕域以疲中國,且挾匈奴以相抗,兵挫于堅城之下,殆猶夫宋公之自衄於泓也。傅介子誘其主而斬之,以奪其魄,而寒匈奴之膽,詎不偉哉!故曰:夷狄者,殲之不為不仁,奪之不為不義,誘之不為不信。何也?信義者,人與人相於之道,非以施之非人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