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紅色交通線上的平凡英雄

“我們是英勇的交通員,哪管山高水深,夏熱冬涼,刺刀的威脅,也不能把我們阻擋……”這是抗戰時期,晉冀魯豫交通隊伍中流行的一首歌。


1940年9月1日,晉冀魯豫邊區交通總局成立,負責組織交通系統人員傳遞黨政軍民各類公文、信件,發行書報,兼顧情報收集工作。每逢日寇“掃蕩”,交通人員也要跟隨各級抗日政府行動,承擔發送公文信件、上下聯絡溝通和情報傳遞任務。基層一線交通人員主要靠挑擔和跑腿,很多人是農民出身,他們正是靠著對抗日政府的信任、對抗戰事業的堅持、吃苦耐勞的精神、彼此的協作團結,為抗日交通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邊區政府的“運輸兵”


1942年5月,侵華日軍對太行山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聞知敵情,邊區政府、太行區黨委、129師司令部等機關單位數千人組成一個大隊,臨時代號“太行支隊”,緊急轉移。


邊區交通總局接到通知後,派遣郵寄部幹部、交通員10人,跟隨邊區政府行動。5月19日,10人前去報到,和邊區政府收發室的人員編在一起。這支服務邊區政府的交通小分隊,起初由郵寄部女主任張磊帶隊,後因張磊體力不支,到群眾中隱蔽,改由杜崇武帶隊。

紅色交通線上的平凡英雄

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


敵人這次大“掃蕩”,部署十分嚴密,對邊區重要首腦機關人員組成的這支大隊人馬緊追不捨。為了甩脫敵人,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峰、秘書平傑三等人,連續跑了兩天兩夜,沒有吃上飯。當中一次,炊事員剛把飯做熟,敵人就追來了,一行人沒顧得上吃飯,緊急集合下,又出發了。不少人又餓又累,雙腿像綁了石頭一樣,走得筋疲力盡,四肢無力。有的警衛員年齡小,連隨身挎包都背不動了。交通班班長王元德等人飢餓難耐,行途中,就伸手拔起地裡的苦菜,抖掉根上的泥土,塞到嘴裡生吃充飢,以維持體力。


這天,大隊人馬趕到涉縣楊家山,不料陷入敵人四面包圍之中。山上大小路口都被敵人封鎖,幾千人馬困在一個狹小的山溝裡,形勢十分危急。隊伍攜帶的行李、糧草給養、辦公用品、各類器材等,成了很大負擔。有一匹騾子上山時,因山坡陡,警衛員在上邊用力拉,馬伕在後面使勁趕,騾子還是上不去,連韁繩都拉斷了。


在這性命攸關的時刻,129師師長劉伯承帶著兩個農民嚮導、幾個警衛員,親自趕到前面偵察敵情。129師政治部主任蔡樹藩緊急動員大家,火速輕裝,所有的騾馬,包括首長的坐騎,都不能帶,個人棉被掏出棉花減輕重量。可邊區政府的電臺、糧票等重要物資不能丟,而運送這些物資的艱鉅任務就交給了交通員。


偏偏這時,楊秀峰又病了,渾身無力,不能行走,需要人護送。平傑三又將護送楊秀峰的任務交給王元德等4位交通員。幾名交通員輪流揹著楊秀峰走,實在背不動了,再由兩個人攙扶著楊秀峰走一會兒。上坡時,前拉後推,行動非常吃力。不過,為了跳出包圍圈,每個人都拼了命地往前走。


當這支人馬上到一座山的半山腰時,後面傳來喊聲:“就地休息,我們突圍了!”這話傳來,幾乎讓人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在確信無誤後,很多人才興奮地大喊大叫:“我們突圍了!”休息一陣後,大家繼續上山。只見山上已經沒了敵人,大小路口也通行無阻,日軍已經撤退了。半山腰上,一個水坑裡積滿了水,陽光照射,閃閃發光,大家爭相奔過去飲水。

紅色交通線上的平凡英雄

八路軍129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等在太行桐峪鎮合影


下山後,這支隊伍又朝黎城進發。到達一個村莊後,發現很多屋子空著,逃到山裡的老百姓大都還沒回來。邊區政府便安排人員暫住該村,並立即部署工作。而杜崇武一邊派人與附近的交通局、站聯繫,一邊準備郵票銷售事宜。這年6月1日,邊區交通總局發行太行區第一套郵票(代郵券)。雖然正處於敵人大“掃蕩”時期,杜崇武所在的郵寄部還是按期發售,將郵票交到需要的人員手中。


在這次“掃蕩”中,隨邊區政府行動的杜崇武等交通人員,在運送物資、發送文件等方面作出重要貢獻,邊區政府給予了表揚和獎勵,獎了每人一套白洋布衣料。因圓滿完成任務,杜崇武等人回到交通總局後,也得到總局領導表揚。


患難與共的昔西交通員


全面抗戰時,日軍侵佔山西昔陽縣城。敵人對平遼公路加強封鎖和控制,昔陽縣被分割為路東、路西兩部分區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適應抗戰形勢,1938年5月,路東昔陽縣抗日民主政府改為昔東縣抗日民主政府。1940年3月,又在昔陽縣路西抗日辦事處的基礎上,組建昔西縣抗日民主政府。而昔西交通局,僅有7名同志。


昔西連接外面的交通主幹線有兩條,一條到和順,一條到平西。和順是報紙出版地和一些領導機關所在地,通往昔西的主幹線十分重要,偏偏馬坊據點的敵人將碉堡、哨所建在兩地人員來往的必經之路上。為了讓黨的指示和報紙及時發出去,昔西交通局派了兩名黨員,在這條主幹線上堅持作交通工作。交通員收到報紙、文件後,往往不過夜,便送到黨、政、軍機關。而不論縣委、縣政府到哪裡活動,報紙、文件就能送到哪裡。

紅色交通線上的平凡英雄

楊秀峰


交通局下設發行站和發行點。大村叫站,小村叫點。基層交通員和當地民兵相處得十分融洽。有時交通員找不到發行站、點的收件人,就把報紙、信件交給山上放哨的民兵,由他們轉送。


昔西交通局的人員非常團結。有工作大家搶著幹,飯少了讓著吃,危險地區搶著去,有了困難互相幫。在交通工作中,他們嚴格要求,一定要做到保密、安全。緊急情況下,設法將報紙、文件分幾個地方埋藏好,如若被敵人發現,也不致全部丟失。如果交通員不幸被敵人抓去,寧可犧牲自己,也絕不能暴露報紙、文件的埋藏地。要想方設法確保主幹線路不中斷,黨政軍領導機關之間的聯繫不中斷。交通員們就是以這樣的決心和要求,做好交通工作。


有一次,交通員侯嶽遇到敵人“掃蕩”,上有飛機掃射,下有敵人追趕,他扔掉自己的被子,帶著文件報紙安全脫險,東西沒丟一份。


交通員毛中雨曾兩次遇敵,他都憑藉熟悉地形的優勢,繞路安全返回。有一次,他從和順取回報紙、文件,路經馬坊敵據點,正遇敵人“掃蕩”,他繞開敵人,跑了整整一天多,沒吃一口飯,沒喝一口水。回到局裡時,已快凌晨一點了。這時,炊事員晉小城趕緊起床,為毛中雨做小米飯,其他同志也起來,為毛中雨安全返回慶賀。毛中雨邊吃飯,邊向同志們講述他與敵人周旋的情況。而放下碗後,他來不及休息,又連夜出發,趕在天亮前,將文件報紙送到縣委、縣政府人員手中。


1941年夏,由於敵人“掃蕩”,地方老百姓全都轉移了,昔西交通局糧食無法保障,只剩下一斤多小米。7個人便搶著上山剜野菜充飢,把小米讓給別人吃。這年5月17日,他們在後卷溝居住,沒想到敵人突然“奔襲”。交通員李紹誠正患傷寒病,病情嚴重,雙腿軟得不能走路。毛中雨、晉小虎、侯嶽、李三孩等人不顧個人安危和山路崎嶇,輪流揹著李紹誠走。李紹誠怕連累同志們,讓他們將自己放下。其他人說:“只要我們不少一個同志,全部脫險,就是勝利。”幾個人揹著李紹誠在山上跑,有的人腳上磨出血泡,也沒埋怨,他們走了一天一夜,終於衝出敵人包圍圈,全部安全脫險。李紹誠感動得直流淚。


對交通工作,昔西群眾中也流傳著一些民諺:“交通員好,交通員來了,國家大事、抗日消息都知道。”“一天不看報,什麼也不知道。兩天不看報,耳聾眼瞎不得了。”這些口口相傳的民諺,也是群眾對交通工作的高度認可和最好讚賞。


血灑太行的平凡交通員


交通員常年奔波在山路上,非常辛苦勞累,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是農民出身,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憑著對黨的忠貞和一腔愛國之情,不畏艱難,不怕犧牲,將汗水、鮮血灑在交通戰線上,鑄就了太行山平凡不屈的紅色交通之魂。


一位名叫趙萬德的秘密交通員,年已72歲高齡。一次他帶著許多報紙趕路,被敵人抓住了。敵人問:“你為什麼送報呢?”


“我為的抗日。”趙萬德毫不猶豫地說。


“你不怕死麼?”敵人又威脅道。


“歲數也不小了,死也值得了。”趙萬德道。


“我要是放了你呢?”敵人又勸誘。


“我還是送報。”


就是這樣一個憨厚、淳樸的老人,始終沒有屈服於敵人。


山西黎城縣交通員王書田,在日寇“掃蕩”期間堅持送信,途中遇到敵人。他急中生智,挑著全部信件,滾到了一個山溝裡,把腿摔壞了,信件卻安然無恙。三天後,他僱了一頭驢子,把全部信件安全送回交通局。白晉線一名交通員不幸落入敵人手中,不論敵人如何威逼利誘,這名交通員始終未供出交通線情況和同志。最終,敵人將他殘忍殺害……像這樣的交通員還有很多。他們的工作很普通,身份也很平凡,甚至很多人的名字都被後人淡忘。但是,正是這些平凡的交通員,在敵後抗日根據地,為輸送公文、信件、情報,傳播黨的政策和精神文化食糧,密切黨群、軍民聯繫作出了重要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