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1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儒家思想對中國人影響極深,可以說深入了所有人的骨子裡。當代中西文化交融,新思想不斷湧現,但儒家文化也非完全沒用。當然,儒家思想有好也有壞,我們當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批判的接受,這樣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在300多年前的短篇名著《聊齋志異》中,蒲松齡老爺子就描繪了許多清朝時期的讀書人形象。其中有好有壞,有善有惡。蒲老對某些人的醜惡嘴臉毫不留情的批判譏諷,但也對一些正直不阿的人進行讚美。

《紅玉》是聊齋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單從思想上來看,這篇文章放在我們今天,同樣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此篇故事的精髓,不在於狐仙紅玉和馮相如反覆波折的愛情,而在於馮相如的老爹,那個馮老秀才身上。他身上所展現出中國古代讀書人的氣節,那種剛直不阿,不畏權貴,保護家人不懼生死的氣概,都是讓人側目的。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故事精要縮寫:

清朝時河北廣平府某村,有一戶姓馮的人家,兒子馮相如和父親都是秀才,但家中清貧。後來馮老翁的妻子和兒媳相繼去世,兩父子相依為命。

後來有個叫紅玉的狐仙,在馮家的院牆外偷看馮相如。馮相如喜歡上她了,便喚她進來,二人進行了私好之事,此後紅玉天天夜來裡找馮相如。

半年後,馮翁一天夜起,發現了兒子屋中說笑聲。他氣怒不已,當即把兒子叫出來臭罵一頓,對紅玉也厲聲呵斥了一番。二人羞愧不已,後來紅玉就離開了相如,但離開前,拿出數十兩銀子給相如,叫他去娶鄰村一農戶的女兒。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相如前去提親,那衛家老翁看在銀子的份上答應了,不久就把女兒送過來完婚。衛女非常漂亮,嫁過馮家後,也很孝順賢惠,婚後夫妻二人恩愛異常,不久就生下一個兒子,一家人過得也挺幸福。

兩年後的清明,夫妻二人外出掃墓時,遇到一位從京裡貶回來的御史,這個姓宋的御史是好色之徒,看上了相如妻子。之後就派爪牙前來,想以重金誘惑賄賂,讓相如把妻子交出來。

相如懼他權勢,不敢惹他。就回屋把此事告訴父親。馮翁一聽大怒,當即衝出屋子,把宋家派來的爪牙大罵一頓,那人嚇得落荒而逃。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因為這事,那宋御史動了怒,帶很多人圍住馮家,派人衝進屋子,對著馮家父子一頓毆打,最後搶了衛氏揚長而去。馮翁不久吐血死了,搶去的妻子衛氏,不屈從宋御史也殉節而亡。

馮相如身負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心中琢磨著去報仇,但最終因為兩個原因而躊躇不前。一是兒子才兩歲需要撫養;二是宋家僕從眾多,就算自己去刺殺姓宋的,他一個書生成功的把握也不大。

不久來了一大俠,幫馮相如殺了宋御史,馮相如被抓去坐牢。後面審案的縣官受到大俠生死威脅,才幫馮相如平反,將他放了出來。馮相如和狐仙紅玉重逢,在紅玉的幫助下中了舉人,故事結局完美。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訓子有道,不留臉面

故事裡的馮翁,是個很值得讓人尊敬的讀書人。他只做了兩件事,但無一不反映出一個讀書人的崇高品德。

他發現兒子不認真讀書,夜裡與女子私合後,立即將兒子喊出來教訓,原文中他是這樣教訓兒子的:“你這畜牲幹些什麼事!咱家如此貧窮,你不刻苦攻讀反學淫蕩之事。被人知道喪你品德;別人不知道也損你的陽壽!”

對自己的兒子,他毫不留情,也絲毫不護短。作為窮秀才,應該做什麼?刻苦讀書以求功名,而他卻揹著父親做出這種事。這事情不管有沒有人知道,都是喪德折壽之事,絕不可為。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在教訓兒子後,馮翁又斥責紅玉:“女子不守閨戒,既玷汙自己又玷汙了別人!倘若這事被人發覺,丟醜的該不只是我們一家!”

馮翁說的話,可謂句句在理。就算今天,馮翁用這語言來教訓現在一些不懂事的小青年,也是完全沒問題的。事實上,馮翁並不是古板迂腐之人,也不是反對兒子找女人,後面兒子提出要娶妻,他就馬上支持。

在馮翁看來,就算人有情慾,也要光明正大而為之。這樣半夜私下偷情,苟且之事做不得,這是丟醜到家的事。

而且馮翁是先罵兒子再罵紅玉,並不是把錯誤怪在別家女人身上。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不屈權貴,窮人的尊嚴也不容踐踏

再說第二件事,馮相如得知他人在打妻子主意的時候,表現出的軟弱,讓人看到一些書生的無能。別人欺上門來提出奪妻的事情,是個男人也無法忍受的。但馮相如先是氣怒,然後想到對方的背景,就虛與應酬,笑臉相對。

他沒有辦法,就進去找老爹。馮翁一聽,這還得了,敢打他兒媳婦的主意,就是拼了這條命,也不會讓他得逞的。這事情,根本沒有什麼商量的餘地!他馮家,就算再窮也不至於拿兒媳婦去換銀子,這是對他的侮辱,必然狠狠還擊。

因此馮老頭當場出去破口大罵,讓那個前來的說客倉皇而逃。

清朝有一老秀才,因兒媳被人打死,但他之死無人敢笑話

想想要不是馮翁,若只有馮相如和妻子二人,馮相如最後會不會妥協?這事就真的難說了。相如的軟弱和父親的剛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讀書人,也並非都是怕死的!

最終馮翁被打,吐血而死。但這個為保護兒媳,勇敢站出來的老秀才,毫無疑問在告訴我們,做人再窮,都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人格的尊嚴不容踐踏。因為兒媳婦就是自己的家人,拼死也要保護她。這種死法並不屈辱,我認為無人敢笑話,這也是頂天立地的英雄所為。

申明:本文由靜月齋原創(作者|阿飛),書評類文章有部分情節引自原著,解析文章精要,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圖片源自網絡,喜歡請關注小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