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自1978年至2000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经历了第一轮的调整期,这轮调整期是以日本,美国为代表的工业制造业为背景,发生的产业调整。

在日本1990S经济泡沫的前后期,整个日本工业机器人需求量达到了顶峰。年需求量达到了6万台/年。这一轮经济泡沫,是以汽车,电子产业产业开始主动转移,实现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新划分,从而得到了化解,其后快速崛起的亚洲四小龙,都是依靠电子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1981-2000年日本机器人产业变化

我们熟悉的品牌,安川电机,三菱电机,富士,小松,松下,爱普生,川崎,那智不二越,住友等等都进入过这个行业。有的如今还在做,有的已经完全放弃了这个领域。

20世纪的日本,工业机器人基本属于每个都企业都会进入的领域,同当前中国的情况相似,但不尽相同,毕竟那时候的日本产业集中度较高,聚焦装备行业,汽车行业,电子行业,家电行业,这四大行业。

这是消费领域能够看到的发展情况,1990年也是日本房价高起的阶段,钢铁,桥梁,造船等大型工业建设都在最高峰。

事实告诉我们,没有恒久的上涨,这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经济泡沫过去,日本企业开始快速出海,安川,fanuc,松下,爱普生都开始向中国市场拓展,当然此时也恰逢中国全面开放。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安川电机进入中国时间线(来自安川官网)

2000年后,日本市场工业机器人洗牌基本完成。以fanuc,松下,安川为代表的日本机器人品牌,开始向全球加速扩张,这一轮扩张同欧系工业机器人的战争很克制,基本属于井水不犯河水的情况。

ABB,kuka坐拥欧系汽车厂商,分散部分美系汽车市场,fanuc,安川分食日系汽车市场。

在亚洲市场,尤其是迎来了中国第一个汽车产业的黄金十年(2001-2010年),fanuc,abb,kuka在整个庞大市场,尚且没有利益格局的状态下,各家都使出了各种方式。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中国汽车的黄金十年

合资企业,仍然是以曾经定好的格局,但是在纯国产厂商,例如江淮,长城,比亚迪,吉利,奇瑞等这类汽车品牌,以及齐下大大小小的供应商,这都是非常庞大的应用量。

尽管各家企业都有多达100种,甚至200种工业机器人,但是主力的机型还是那4-5款。

1、应用于点焊的210kg六轴机器人,在所有品牌的机器人中,点焊机器人和弧焊机器人属于最大的两类应用。全中国每年点焊机器人的需求量达到了1.9万台。

基本大众每年从kuka预定的点焊机器人,就达到2-3000台。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汽车白车身焊装线

2、应用于喷涂的喷涂机器人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汽车白车身涂装线

3、应用于弧焊的6-10kg机器人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埃斯顿弧焊机器人

汽车产线所有零部件标准化非常好。因此,弧焊类机器人开始不断的代替人工生产,让汽车良品率得到非常大的改善。

4、应用于搬运的80-200kg机器人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机器人搬运上下料

2007年,国内机器人企业开始陆续成立。埃斯顿,新时达,埃夫特开始率领国产化机器人加入市场争夺的阵营。

2007-2017,中国电子市场的辉煌十年

2011到2017是中国智能手机的巅峰时刻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全国智能手机出货量

苹果创造了历史,让智能手机加快了人类信息化普及的速度。从最初的100万部,到2015年的2.26亿部。彼时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5亿部。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

富士康,伟创力,英华达,闻泰科技,比亚迪,蓝思科技,东山精密,伯恩光学,立讯精密,瑞升科技,歌尔声学,京东方,舜宇光学。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电子市场为中国创造了不下50家市值100亿的企业。

电子发展领域,爱普生赚到了。是的,不用怀疑,就是打印机生产商爱普生,他也生产机器人。并且在电子领域买的非常贵,且非常火。

如今卖4万一台的scara,曾经爱普生卖到9万一台。说多了都是泪,曾经数钱,数到手抽筋的日子远去了。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scara机器人

在大类的应用分化之外,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在,外资的强势攻势下,很难有招架之力。

新松在万般无奈之下,果断放弃了对工业基本本体的持续投入,开始转向系统集成供应商。充分发挥在拿下标的方案,以及项目管理方面的优势。

摆在国产机器人厂商面前的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本体市场。

因此,国产厂商在从出生开始,就要想着“择业”。行动最快的是埃斯顿,埃斯顿依靠自身起家的优势行业,钣金自动化领域的经验,率先推出了折弯机器人,这款机器人不单单是应用软件包属于行业第一个研发,更主要的是,他充分考虑了折弯机比较低矮的刀口,埃斯顿有意将2,3轴缩短,4轴加长。与传统机器人不同在于可以不用挖地坑,直接安装使用。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埃斯顿折弯机器人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折弯机器人工作

在享受到第一轮红利后,埃斯顿开始在细分应用机型方面下功夫,在光伏排版领域,也开发出新款工业机器人。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埃斯顿光伏行业应用机器人

2015-2017年,中国市场出现一轮经济款,焊接机器人的热潮,收到焊接技术的不成熟限制,包括欢颜在内的焊接机器人一直故障率较高,且一直未打开弧焊机器人市场。

2017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第一轮巅峰,机器人厂商走向了两条路。

一、购买核心零部件,完善自己供应链;二,购买系统集成完善自己产业链。

事实证明,工业机器人本体商入主智能系统集成,是不太明智的选择。新时达购买了晓奥享荣,埃夫特花费10亿购买了W.F.C都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反而受累于2018年以来的汽车市场低迷,成为了一个拖累。

在购买核心部件领域,新时达和埃斯顿都做对了。新时达很成功的收购众为兴,且价格并不高。但在整合方面,很显然伴随着众为兴原CEO的离职,宣告暂时失利。

在收购领域,真正发挥收购品牌优势的埃斯顿,非常成功的讲运动控制品牌TRIO打响中国市场,同时吃到收购甜头的埃斯顿,再一次斥资手下焊接机器人品牌cloos,更落实了自身在机器人细分行业的战略和地位。

通用工业机器人走向衰落,细分机器人迈向强盛,埃斯顿迎来收获期

Cloos焊接机器人

2019年,全国工业机器人厂商普遍遇冷的情况下,埃斯顿机器人算是第一个在布局,踩点上享受到了战略的甜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