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司馬光砸缸的典故,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說起來關於司馬光到底砸沒砸缸這個問題,還曾有過一番辯論,最終得出結論,砸的不是缸,是甕。說來說去,還不都是裝水的大水缸嗎?只是規格不同的區別。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司馬光砸缸這事,最早見於北宋僧人惠洪編撰的《冷齋夜話》,講的是司馬光自小聰慧老成,有一天一群小孩子在院子裡玩遊戲,其中一個小孩子不小心掉到了一口大甕中去。這口大甕乃是放在院子中儲水所用,水深而口小,小孩子掉進去爬不出來,恐有生命危險。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在場的其他小朋友都驚呆了,唯有司馬光臨危不亂,拿起石頭就開始砸甕,終於將甕擊破了個大洞。甕中的水因此洩出,小孩子也終於得救。司馬光年少勇敢聰明之名因此傳開,導致一時間汴京處處都在流傳《小兒擊甕圖》。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後來這個故事就被收錄進《宋史》,成為了司馬光事蹟之一,還特地加上了他特別喜愛讀《左氏春秋》這一點:“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關於為何要加上《左氏春秋》呢?還是為了抬高司馬光的形象。司馬光可是被稱為“先儒司馬子”的大人物,能在名字後面加“子”的都是些啥人?比如說孔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等,哪個不是學術大家?司馬光配從祀於孔廟,不給他加點自小喜愛儒家經典的傳聞,說得過去嗎?

《左氏春秋》就是《春秋左氏傳》,也就是常說的《左傳》,乃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也是儒家經典之一。司馬光之後是何身份?保守黨領袖,接替變法的王安石掌握朝政的權臣,同時還是儒家代表,並且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鑑》,集史學家跟儒學家為一身。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這也是為何司馬光名聲如此大,司馬光砸缸之事流傳如此廣,連這口被砸的缸都能引來討論,唯獨那個被救的小孩子不配擁有性命的原因,因為地位不相配。這個小孩名為上官尚光,有誰認識嗎?誰都不認識。

這個名字就相當於一個路人甲或者路人乙,只不過司馬光小時候機緣巧合救了他一命;幾十年後碰到保守黨跟變法黨(王安石變法)相爭,這事就又被翻了出來,成為了歌頌司馬光的事蹟之一——司馬光7歲就能救人,如今60歲救天下百姓,不是很正常嗎?原本真善美的故事背後,實際上卻是殘酷的黨派傾軋,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這個小孩。

你知道司馬光砸缸時,救出來的小孩是誰嗎?怪不得老師從不介紹他


不過一碼歸一碼,上官尚光對司馬光還是很感激的,不僅特地為他修建了一所“感恩亭”,還在族譜中將此事記錄下來,代代相傳,不忘司馬光當初的救命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