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不愛江山,愛作詩!李煜驚才絕豔的背後,是兩個悲情的女人

如果說歷史上的亡國之君,你能想到的可能有很多,但鮮有人批判的大抵南唐後主李煜算是最廣為人知的那一個。若是李煜能夠選擇,我想他應該會更願意做一個縱情風月的詞人吧,而不是在詭譎莫辨的朝堂和內憂外患的環境中周旋,最後落得一個南唐“罪人”的下場。

不愛江山,愛作詩!李煜驚才絕豔的背後,是兩個悲情的女人

李煜

朝代更迭皆屬尋常,南唐卻因為李煜這個人而染上了無比浪漫的色彩。作為一名詞人,他無疑是出色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可他的愁,卻真如一江春水。他的悲劇不只是各種條件造成的,更是由於他的“懦弱”,他的“懦弱”也讓兩個美麗的女人香消玉殞。

我愛你是真,我愛她也是真——這是娥皇至死都無法接受的事實。娥皇與李煜的結合是為了鞏固南唐偉業而做的政治聯姻,原本若是不付出真心,就不會有後面的悲痛欲絕,但是他們的愛情卻從洞房花燭夜那開始了。彼時,李煜十八歲,娥皇十九歲。

年少的情感總是熱烈而真摯的,何況是如此一個手握皇權、驚才絕豔的男子,何況是如此一個能歌善舞、滿腹詩書的女子。

不愛江山,愛作詩!李煜驚才絕豔的背後,是兩個悲情的女人

古代美女

李煜為娥皇作詞,娥皇為李煜起舞,說是神仙眷侶也不過爾爾。但歷史從來不會十全十美,娥皇在李煜稱帝的第四年生了一場大病。因為,這場病,李煜遇見了人生中深愛的另一個女子——娥皇的妹妹周薇。

驚鴻一瞥,十五歲的周薇入了李煜的眼。哪怕李煜與周薇的幽會做得十分隱蔽,還是被娥皇發現了端倪。原本就因為丈夫與妹妹隱瞞的早已相愛之事折磨得纏綿病榻的娥皇,迎來了更加沉痛的打擊,自己的幼子因驚嚇而離世。

娥皇的悲劇不僅是因為李煜不敢將自己對“小姨子”的感情如實告知的“懦弱”,更是因為在封建社會,丈夫就是天和地,一個女人將自己的所有都付予了共攜手的這個男人。

歷史的長河依舊滾滾向前,我們誰也不知道娥皇臨終之時,是否曾後悔。你是年少的歡喜,也是喜歡的少年,最後卻拱手讓與自己的妹妹。你和他在我身上留下如此屈辱,我卻愛你如初——這是小周後最後的原諒。

娥皇離世後,李煜自然而然讓周薇做了皇后,這段夾雜著娥皇血淚的愛情修成正果。無論世人還是群臣是怎樣看待李煜與小周後的結合,但他們的愛情比娥皇的過之而無不及。

往往是隻見新人笑,不聞舊人哭,何況他是一國之君。也沒有人知道,午夜夢迴之時,李煜是否想起過曾許諾共赴白頭的娥皇呢?

再說李煜人性中“懦弱”的部分在北宋來襲時被放大到極致。勝者為王,敗者為寇。歷時三十九的南唐在李煜手裡走向了滅亡。如果說李煜與小周後像項羽與虞姬那樣,還可能留下一段悽美的愛情。可是,李煜卻帶著小周後向北宋投降,從此被冠上了“亡國之君”的稱號。

倘若如越王勾踐一般臥薪嚐膽,說不定還能有東山再起之時,但北宋的君主在這時對小周後產生了覬覦之心。

不愛江山,愛作詩!李煜驚才絕豔的背後,是兩個悲情的女人

李煜

周薇定然是極美的,不然如何與文采斐然的李煜成為一對佳人。她卻想不到,自己的美在臣服之後就成了罪惡、成了危險。

投降者是沒有尊嚴的,趙光義幾經安排,終究是臨幸了小周後,而李煜只能在冷清的牢籠裡等候小周後歸來。

原以為與相愛之人終成眷屬的小周後可能想不到,自己面對的是丈夫的無能與他人的強迫。想必他們再見時,李煜定然是自責的,小周後也定然是羞憤的。然而,他們又能如何呢?兩個被命運捉弄的人,只能互相擁抱著溫暖對方。

李煜仍舊是“懦弱”的,他無法保護自己所愛之人免受屈辱,也不敢讓小周後和他殉情明志,徒留女子去承受更多的屈辱。

當你愛的那個人褪去所有光環,成為一個普通人,甚至無法支配自己生命的人時,要有多深的愛意才能做到一直陪伴。

不愛江山,愛作詩!李煜驚才絕豔的背後,是兩個悲情的女人

仕女

小周後對李煜便是如此,在李煜被殺害之後,小周後還是為他悲痛欲絕,最後隨他而去,她離去時心裡應該並沒有責怪他吧。

小周後的悲劇是因為丈夫不夠強大,更是因為在封建社會,女子大多隻能依靠男子而活。俗話說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就是如此。

沒有人會否認李煜的詞作的成就,他的才華已經掩蓋了他作為君主、作為丈夫的失敗。若是李煜不生在帝王家,不用揹負國家的重擔,他是否能成為一個自由自在的詞人,歷史再不會給出答案。若是娥皇沒有和李煜那麼契合、那麼愛國,她是否就能安安穩穩做她的皇后,歷史也沒有如果。若是小周後在國破之時就不給自己後路,她是否就不用承受身體與心理的雙重摺磨,歷史早已成為史書上冰冷的文字。

驚才絕豔的李煜,年少之後,應該不曾想過,他終將讓兩個深愛的女人悲情收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